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 ,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 ,《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3.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4.
论《离骚》称"经"与刘勰《辨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关于屈原评价的一场论争,其实是围绕《离骚》称“经”这个问题来展开的,本质上是在两汉经学视野中儒家功利主义诗学观的价值之争。对屈原《离骚》的公允评价以及六朝以后《楚辞》在集部以一书而独立成类,则与刘勰《辨骚》对此所作的辨析和总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随之伴生的理论自成体系。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是词的独立宣言;《花间集序》划清了词与宫体诗的界线;辛弃疾对词学有贡献;针对着词作堆积材料的弊病,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说和词创作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6.
周密之词具有"雅"的特征:其词中"清"与"雅"的结合,呈现出生动别致的词学风貌;其词中"新"与"雅"的互动使得情感的表达显得委婉含蓄,雅人深致;其词中"和"与"雅"的共鸣使得其词超脱于俗众而形成自然典雅、清丽绵邈的音韵特色。周密雅词之"雅"通过风格、情感、音律等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咏物词别有寄托。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等来概述他的词风。"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9.
张炎《词源》评价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景中带情,而有骚雅"与"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体现了"尚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张炎的评价虽然与辛弃疾在词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有所偏差,但从"骚雅"的角度予以了肯定。张炎对辛词"骚雅"的肯定,不仅是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0.
王祯《农器图谱》中记载了261个农具名物词,其中有77个是单音节名物词,对这些单音节名物词采用系联同源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概括出共同的核心义素,探求它们的词源义,从中发现了农具名物词在命名上以形状、功能等为理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文艺发展的雅俗演化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家加工改造较多的各类文学态式为“雅”,少雕削、近于实然本真状态的艺术态式则为“俗”。俗——雅——雅俗共赏 ,这一运动变化的轨迹在不同文艺类别中呈现为规律性的周期与向度 :(1 )俗→雅→雅俗共赏 ;(2 )雅→雅俗共赏→俗 ;(3)雅俗共赏→雅→俗 ;(4)雅俗共赏→俗→雅。多向度运动导致了发展的上升、停滞与下降等多种趋势。文艺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此形式向彼形式兴替 ,审美的初级层次向深层领域深化与升华。这就是雅俗互动演化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进入文人个体创作时代后,始终存在一个"学问化"过程.学问化是中国古典诗歌所独具的现象.重"雅"轻"俗"的观念使学问化成为一种民族审美情趣;享有崇高地位的<诗经>和杜诗成为学问化的价值典范;文人学士的宴游和频繁的诗生活为学问化提供了扎根的沃土;复合型诗文化为学问化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雅俗批评是古典戏曲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代得到较充分的运用和阐说。曲论家们从肯定用俗、力主雅俗兼融及从文体质性比较诗、词、曲之别的角度,论及到雅俗,雅俗之论被拓展了开来。发展到清代,雅俗仍然是古典戏曲批评最重要的观照视点之一,曲论家们对雅俗与文体、雅俗与角色、雅俗与科诨、雅俗与曲作者的关系及雅俗融合、化俗为雅、超脱雅俗等论题进行了更广泛、切中的探讨,雅俗之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乐府指迷》从审美创造的艺术视界方面,为词的创作设定可供参照的价值标准和美学概念,并且从理论上相应规定了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它标志着南宋后期词话的较高水准,显示了词话这一批评样式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
诗话诗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代诗学者,通常就虞山、神韵、格调、性灵、桐城、同光诸流派递衔而说其理论,很少注意到这些不同流派的论者几乎都对《诗经》有所探讨。研究《诗经》的学者,则只留心经学笺注考证之成果,集中讨论陈奂、姚际恒、胡承珙、方玉润一类经师之著作,而不知各诗话中存有着大量论《诗》之言论。本文考述《清诗话》、《续清诗话》所载资料中之论《诗经》文献,以补历来研究者之阙。观察清代诗话中数量惊人的《诗经》论述,我们发现它乃是宋明以文学角度解释《诗经》这个传统的强势发展。不但尊《诗》以为文学之本源、典范,亦以此破经生之迂执。强调《诗》须作诗读,应注意其比兴寄托,阐发诗语言的奥秘,亦由此深入处理了唐宋之分、诗文之辨、正与变、情与理、意与法等理论问题。许多观点足以与现代文学理论相印证,更是深入了解清代诗学不能不重新审视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中华民族祖先探讨世界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最初结晶,是中民族最古老的生命之诗.<诗经>的编订成集不单纯是一种文学作品在民间流传与筛选的自然结果,促成<诗经>结集的"采风"与"献诗"属于政府行为,它是王朝天子了解臣意民风的重要途径.<诗>是周王朝礼乐教化的主要载体,担负着整合社会的价值导向的功能.<诗>在春秋时期被广泛应用并走向形式化,其原有意义诉求与礼乐教化功能日渐丧失.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竹书<孔子诗论>是孔子教<诗>的记录,它的整理和出版为研究孔子诗教思想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直接的材料.分析<孔子诗论>的文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诗>教思想,了解孔子教<诗>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孔子教<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辩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在诗人们纷纷于传统与现代的围困中进行语言实验与改革之时 ,研究舒婷诗歌语言的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 ,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包括三个重点对象:选诗(先唐诗)、唐诗和宋诗。其论诗范围已涵盖到当时为止的全部诗史。朱熹特别重视选诗,认为选诗是后世诗人应该仿效的典范。他最早对陶渊明诗的平淡风格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对于唐诗,朱熹强调应以李白、杜甫为典范。他肯定李、杜诗中遵循选诗法度的、风格平正稳健易于仿效的部分。他虽然最为推重先唐诗自然朴素的风格,但并不一味的厚古薄今,对唐、宋的主要诗人多有肯定。朱熹的批评含有针砭当时诗坛风气的现实意义,对后代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