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茶经》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经》是应时而生的产物———外因纵观我国数千年来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茶道文化之兴衰从来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依存的。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与大唐盛世这一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经  相似文献   

2.
宋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承上启下、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宋代“点茶法”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宋代茶制利于军备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茶道文化促成了中华茶文化重教崇德传统;宋代全面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学艺术珍宝,成就了中国茶器具文化的美学高峰,创造了宋茶文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的奇迹。当今,我们应吸收宋茶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其优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为当代发展所用,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和”韵,以茶和天下的胸襟,助推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扩大对外开放;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德”韵,弘扬中华茶道文化和传统美德;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雅”韵,共筑文化供给侧精品化和大众化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新”韵,鼓励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3.
关剑平博士的专著<茶与中国文化>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系统研究了陆羽之前的茶文化;视野宽阔,视角特突,综合使用了各领域的研究方法;择善而从,多有创见,尤其是吸收了大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严谨,言必有据,使用史料谨慎,并经过严密的考证、辨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厚,可是研究专著尚不多见。本书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的含义、特点、茶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中国茶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作用等,进行了翔实的考察与探索,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本书作为一部专著具有如下的鲜明特点: (一)对中国茶文化的萌生、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茶文化所包含的茶艺、茶道、茶的礼仪和生活中与茶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茶文化所融汇的儒、道、佛诸家的思想和哲理等,都依据翔实  相似文献   

5.
论陆羽《茶经》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既是唐代“吴中诗派”的重要成员 ,又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圣”。他的《茶经》既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 ,也是在中国茶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 ,具有开创性、转折性和示范性的意义 ,在茶文化的研究中极具价值。陆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首先明确地将食用茶转变为饮用茶 ,从而也将食茶的实用性转变为品茶的审美性 ,并进而从审美角度论述了品茶过程中色、香、味、形等方面的具体形态 ;他在煮茶之水、饮茶之度、烹茶之火等方面又较突出地体现出了传统的“中和之美”的观念。毫无疑问 ,这一切都与他诗人与茶学家的双重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是中国传统出版的极盛时代,也是古代茶书编撰出版的繁荣时期。晚明编撰出版的茶书约占历代茶书的半壁江山,而且大量刊刻以《茶经》为代表的前代茶书;茶书编撰体式可分为撰述类、编辑类和汇抄类三种,推动着茶文化知识体系的重构;茶书的作者以江南地区的山人墨客群体为主,其刊刻者则以书坊为主力;茶书的读者,是日益扩大的文人阶层;晚明茶书的出版传播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转型特征,也形塑着茶人生活的品格,是观照晚明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唐代盛行饮茶,《茶经》的问世与茶道的形成,大为强化了原有茶文化的品位,不仅与茶本身相关的种茶、采茶、煮茶、饮茶、品茶具有技术、文化韵味,而且与茶间接相关的茶具,诸如茶瓯、茶托、茶釜、茶水等等也沾上了文化色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并以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而著称于世.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本已形成精神内涵更为独特、丰富的茶文化体系,古老的茶文化发源地中国在漫长的茶文化演绎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着鲜明特点的专门的茶文化体系,而是更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的发展。相对于日本茶道秉承传统、自成一派、从“精神文化”普及至“实用”的蓬勃发展现状,更注重在传统文化中追求不断创新和“中庸和谐”思想的中国茶文化进入衰微停滞发展阶段。现在日本茶文化已“回流”至中国,正在生活与精神层面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如果我们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代茶诗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体现的饮茶的自然环境、使用的器具、冲泡程式等,则可以发现,饮茶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美的享受.深入研究唐代茶诗,便于我们把握唐代茶艺审美情趣的奥妙所在,丰富茶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我国也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古老的产茶胜地,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界应更新观念,为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杭州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生产的历史悠久。迟至唐宋时期,茶叶生产兴盛,引人注目。进入明清以来,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茶叶生产的繁荣,茶叶生产的组织形式、配置资源的方式也日趋复杂,市场在茶叶生产中配置资源的作用日渐扩大,茶园、资本、劳动力和茶叶生产技术等茶叶生产要素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茶叶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尽管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生产效率有高有低,但都对茶叶生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藏民族对于自己生活的宇宙世界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反映在他们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当人们在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狭隘的情况下,往往借助幻想和神话来构造自己的世界图式,人们最初探讨的便是宇宙天地、人从何处来等问题,藏民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则反映在一些神话传说中,而这些神话传说也正是古代藏族先民哲学萌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对当代我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艺术不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为其注入了不朽的生命力量。当代中国设计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4.
陈旭霞 《河北学刊》2005,25(6):124-129
元曲里所反映的茶文化形态,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元代茶文化发展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感受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极具认识意义的珍贵文本:渗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饮茶风习,兴旺繁盛的专业、兼业茶馆,形形色色的茶品、茶器,寄寓情怀的茶艺,回归自然的茶道,可谓是元曲为我们翻开的一部时代的、民族的茶文化形态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秘书文化精神与茶文化精神一脉相通,秘书的参与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丰富了秘书的人生和秘书工作内容,本文探讨了秘书文化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论述了学习茶文化对于现代秘书做好服务工作、提高秘书工作效率和修生养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画家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开云 《社会科学》2005,3(9):187-19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技奇葩。然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文人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的抉择。艺术家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艺术家不要耻于做商品生产者。中国书画艺术作品走向市场,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艺术家创作的推动力,创作的灵感,决不应来自于金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落笔中国茶文化,进而对海南黎族地区茶之溯踪、茶之种类和茶业发展等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志尽管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地方志编修时间最久、最成体系积累数量也最多。中国地方志源于古代,始于图经,成形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完备繁荣于当代。方志在总结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地方志是中国人民贡献于世界文献宝库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