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七星渠位于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下游,自中卫市沙坡头区申滩村黄河右岸取水,绕香山北麓,由西向东至中宁县新堡,改由西南向东北止于牛首山西南,全长120.6千米,是宁夏卫宁平原创修历史最久、整治规模最大、发挥综合效益最好的引黄自流干渠,是与银川平原上的秦渠、汉延渠、唐徕渠齐名天下的古干渠.正是这些古老的引黄自流干渠灌溉作用的发挥,很早就共同造就了著名的“塞北江南”宁夏平原.七星渠东西横穿于宁夏卫宁平原和中部干旱带交界的重要节点上,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经过延伸、整治和提灌后,发展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三大扬水灌区的命脉,使宁夏自流与扬水灌区绿连一体,相映生辉,为再造一个“塞北江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资料的断档缺漏和众人的推测评说,人们对七星渠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七星渠在开发宁夏中部干旱带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还没有作出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结论.本文试图从创修与得名、疏浚与延修、自流与扬水等多方面着墨,使人们对七星渠有个比较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明清旱灾频繁,地处内陆的宁夏平原亦不例外。官民一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兴修水利工程,另一方面为了心理慰藉的需要求助于水神,新建或重修相关水神庙宇。故明清两代,宁夏平原的水利工程与水神庙宇数量都大为增加。不同社会应对方式,应是明清宁夏平原旱灾严重时在官民行动和心理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清末刑法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孔会 《学术论坛》2003,(2):104-107
清末刑法改革是近代中国法制革新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开启了中国刑法制度现代化的先河。本文主要论述清末刑法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州文书的考察,本文研究了唐前期西州高昌县的水利管理,尤其是官府与百姓参与水利事务的时代特点。在修渠方面,官府承担了堤堰和灌溉大渠的维修工程,百姓则负责田边小渠的日常修缮。官府对灌溉用水具有绝对的控制力,而基层组织成员如知水、渠长、堰头等则承担了沟通官府和百姓的任务。总的来说,官府在西州高昌县的水利管理中起了主导作用。唐朝以后,官府在地方水利中的介入力度不断减弱,民间的力量则逐渐成为水利管理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兴办近代中学教育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黑龙江省中学堂是黑龙江近代以来第一所省立中学堂,对于近代教育相对落后的黑龙江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建立、发展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在清末黑龙江中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性。黑龙江省中学堂是清末黑龙江中学教育初创的一个很好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清末地方自治与城市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人们研究清末地方自治,比较注重它的思想和措施,至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则较少涉及。本文试图就清末地方自治与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近代化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一、地方自治的范围和内容关于清末地方自治,有一个多年来被人们忽略的现象,那就是它的活动范围是城镇,它的内容是城镇的有关事务。所谓地方自治实际上就是城镇自治。地方自治运动应该区别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法。地方自治的"地方"是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而不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方。实际上前者就是城镇,…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国北方气候条件在不断恶化:沙尘暴弥漫天空,黄河断流、淮河断航,江河污染严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土地日益沙化,缺水的地区不断扩大,水荒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北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每当夏季汛期来临之际,又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固河堤、兴修水坝,把大量的、宝贵的洪水排入大海。这种一面大声疾呼水荒、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排洪放水的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开这对似乎荒唐的人类对水的爱恨情结?本文想对这些问题提一点看法。一、是需求问题还是供给问题?对于水荒、旱情、草木不兴和风沙狂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苏全有 《中州学刊》2008,5(2):170-174
清末铁路总局起始于光绪三十三年底,隶属于邮传部,尽管存在时间只有四年,但影响清末铁路至大.且其中的人事纠葛直接导致干路国有政策的出台及保路运动的发生,进而则是清王朝的灭亡.首任铁路总局局长梁士诒之所以能持续掌控局面,与袁世凯及其派系人物的鼎力支持关系至密,而梁本人的求实作风亦有相应作用.铁路总局的影响是导致交通系孕育成形,并在民国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铁路总局作为一个透视清末社会幕后身影的窗口,研究它,后人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的现代化意义王华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行将崩溃之前,细心的人们不难注意到它为挽救自身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多年来,人们倾向于认为这无非是一场“虚假的改革”,是清王朝用以掩饰自己灭亡命运的障眼法,以此为基础,对清末新政的实质内容的评价也多贬大于...  相似文献   

10.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清末立宪本身;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不仅仅是一个族群平等问题,而且关涉整个宪政改革的内在悖论;清末边疆地区的宪政改革,也是对原有多民族政治秩序的一种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1.
傅山是明末清初晋中遗民诗人的翘楚,与同时代的志士一样,经历了抗争、奋斗,乃至退隐的心灵蜕变。他是战士,亦为节士,他以画人的独特视界和审美情趣,把身经心历的南北山水尽收笔底,遂形成瘦劲质实,极富穿透力的山水诗章。通过其迥异独绝的山水诗篇,我们可窥见北地文章大师云停岳峙的胸襟与气度。  相似文献   

12.
近代公共传媒中的晚清域外游记,在传播方式以及书写特质等方面均与现代报告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为其一,晚清域外游记不仅登载于现代报刊杂志上,而且侧重于以纪实方式描述社会、传播信息;其二,晚清域外游记多指摘时事、传达意见,富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其三,登载于报刊的晚清域外游记,在行文方式上多采取比拟夸张、情感渲染等文学性手法,以达到煽动读者情绪、传播新知的目的;上述特质与现代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丁晓原 《文史哲》2005,(2):71-78
晚清散文以其独特的现代性元素,构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基础性”平台。晚清散文的现代性元素序列中,关联着主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思意念,包括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理解、把握,在这种认知、理解、把握中,深度地体现着主体在中国与世界关联格局中的生存体验。这是最为重要的元素。同时,也包括主体的应于时势,与时俱进的散文观念。此外,散文存在的物质形态,主要指语言符号系统;散文的传播载体,主要指近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等等,都具有现代性元素。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生成了具有晚清特征的散文现代性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海殇》对晚清海军历史长篇实现了三大跨越:一是实现了对晚清海军历史长篇创作模式的跨越;二是实现了对海战场景场面描写巢臼的跨越;三是实现了对晚清海军悲剧历史反思"根源在腐败"的习惯思维跨越。  相似文献   

15.
隋亮 《北方论丛》2010,(3):89-92
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思潮以及清政府试图摆脱统治危机等原因促进了晚清商业立法活动。晚清商业法律的修订伴随着清末新政的实施而历经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法律体系,促进了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商业法律现代化的历程,为中国现代商业立法打下了基础,为以后中国商业法律的制订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那样的报界“政论时代”,与辉煌耀眼的政治家报人相比,职业报人是一个倍受偏见和冷落的群体。但是,从落拓文人到报界闻人;从困顿于生计的下层文士到自由职业者的城市中层,晚清职业报人的命运跌宕,演绎了传统士人由四民之首地位滑落被推向文化市场的全番过程。与此同时,晚清这样一个急骤变迁、新旧文化剧烈撞击的时代,赋予了新兴职业文人充满矛盾的精神内涵。爱国的本性使报人能够超越个人悲欢,汇入时代激流。强国富民、启蒙救亡成为贯穿晚清职业报人活动的一条思想主线;中国早期报业近代化的每一步履,都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把儒学"义利之辨"的核心概念,置放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比较视野中观察,可以看到儒学思想早在清末因西力入侵而融入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之前,在明清之际到清代前中叶,尤其是戴震所领军并集大成的乾嘉新义理学,就已经先行迈向现代化转型了。以义利观为例,已历经了从义利对立的"贵义贱利"、到认同义利可以同趋的"兼重义利"转变过程,故清代思想可以被视为传统与现代的会通桥梁。  相似文献   

18.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 ,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这一是非评议变迁过程 ,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开明的士大夫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这些人群在当时的活动,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综述这些人群栽体的活动,了解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浩帆 《文史哲》2004,1(3):45-50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