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形式语义学的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基于各自不同的侧重对自然语言语义展开了研究.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分析汉语语义,汉语灵活语序的语义问题以及汉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等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依据语义地图理论对汉语条件句(在此称之为"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进行共时描画,给出三个地图模型,这些模型是汉语条件句的语义关系缩影。通过分析假言范畴、选言范畴、负命题范畴及模态条件范畴的整体语义,归纳出核心意义及非核心区域的意义。借鉴语义地图理论的操作程序,构拟汉语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关系网络图,用以揭示该范畴的概念结构及相关意义间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原型理论可对现代汉语单字和双字否定词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探讨汉语否定词的语义原型特性.经研究发现:(1)汉语单字否定词符合原型理论的各项特征;(2)汉语双字否定词范畴中不存在原型;(3)汉语双字否定词范畴结构并非呈现放射状.  相似文献   

4.
语义辞格是辞格系统中最古老、最基本的辞格之一,目前汉语修辞学尚未对语义辞格进行界定和系统化的鉴别。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义辞格的辞格范畴分为认知语义范畴和修辞操作范畴,它们是语义辞格鉴别的主要依据。通过对98个准语义辞格的辞格层级、辞格名称和辞格范畴的系统化鉴别,有27个语义辞格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5.
时秀娟 《齐鲁学刊》2007,(2):106-109
徐通锵的“字”本位及语义句法论别开生面,它产生于世界语言学研究的语义转向背景之下,立足汉语特点及其研究传统,揭示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指出汉语结构的语义性质,找到了一条适合汉语特点的研究道路,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深入,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汉语研究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柏林 《云梦学刊》2004,25(5):112-114
语义指向问题是语义研究的重点之一,汉语的定、状、补语的语义有指向其中心语和指向其他句子成分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语法角度讲,它是符合规范的;从修辞角度讲,它具有特殊的表述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不同语言间交际的日益重要和不同语义对比分析的迫切性 ,讨论了如何从语义学角度对英汉语音义、词汇义以及句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旨在为如何找出并讨论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方面作些努力探究。英汉语义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语言教学 ,也有助于新语义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国俗语义学理论为依据,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认识汉语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语义分析法,利用六个七等级性质方面的量尺,就30位高校青年教师对与教师工作环境有关的教室、焦点访谈,同事和职称制度的态度,经符号秩次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和语义空间距离分析以及进行评量,这一方法研究初步证明语义结构共同性的概念在汉语中可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赵国军 《兰州学刊》2007,2(3):197-200
语义因素在语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法分析中不可能完全离开语义.在探讨汉语句法中的语义问题时,朱德熙等先后使用过"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高层次的语义关系"和"低层次语义关系","语法意义"和"语义关系"等几组与句法中的语义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大致对应,有的差别较大,研究者往往不察,在使用中存在不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几组概念的来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提出了颜色词翻译的三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义语法"说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框架"语义语法",即继承以吕叔湘、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主张以语义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文章就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形成、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N1 在 处所 V N2"句式出发,讨论介词短语"在 处所"与N1,N2,以及单音节动词V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在空间系统上把"在 处所"次范畴化为施事定点、受事起点、受事终点、受事原点;从认知语法中引进时间顺序原则,分析处所范畴与动词的强制性论元之间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形容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形容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特点:形容词中量性特征不凸显、主观性强的非基本性质形容词语素化倾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反思古汉语词汇研究现状,其研究内容比较狭隘,研究方法日趋定型僵化,面临深刻危机。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属于书面常用雅语,既抽象又模糊,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它具有如下特殊的研究价值:探索审美语词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丰富并深化古汉语词汇语义理论;从三个平面展开语义描写,考察审美认知特点,开拓词汇语义研究模式;扩展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应用领域,为文学范畴史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07,28(3):139-141
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是表示时间的环境因子,通过隐喻时间词能够获得主体的地位,获得参与者的身份,能够在句中充当多种不同语义类型的主语,如施事主语、受事主语、断事主语和描事主语。  相似文献   

17.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10,(3):141-144
目前学术界区分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节非词成分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结构标准、修辞标准等五种,文章在分析以上标准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判定标准——语法意义标准,并进行了事实和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的广告经济下,广告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广告语的设计是具有策略性的。通过分析中英文广告语篇中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揭示语义预设稳定性、可变性和可传递性的特点以及语用预设适切性和共知性,两种预设相得益彰。同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广告语及其策略,领略广告之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