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肃清“四人帮”假批孔所制造的混乱和流毒,是史学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最近,庞朴同志发表了《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见《光明日报》1978年8月12日,《历史研究》1978年第八期),对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提出一些比较好的看法。这对于拨乱反正,冲破“四人帮”在孔子研究问题上所设置的“禁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分析孔子思想中,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在这里,想就孔子思想评价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并就正于庞朴同志。  相似文献   

2.
“氓”的身份问题,是研究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62年史学界曾展开过讨论。杨荣国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曾提出“氓”的身份是奴隶,以后李荫农同志在《学术研究》(广州)1962年第3期《关于孟子的阶级划分论》一文中,提出与杨荣国相反的意见,认为“氓”的身份是自由民,是指从别国迁来侨居的自由民,这个意见发表后,《学术研究》1962年第4期又发表彭殷雒同志《论“民”“氓”“野人”草莽之臣的阶级地位及孟子政治思想》一文,认为“氓”是周族奴隶主统治下殷族奴隶,他们愚拙无知又被刺目而盲。《诗经·氓》诗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是工商食官的商业奴隶,所抱的布是奴隶主阶级的,并非他自己所有。同时又有  相似文献   

3.
宋镜明同志著的《李达传记》已于1986年4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集中反映了我国史学界、理论界近几年来对李达研究的最新成果的专著,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所瞩目。已有不少报刊杂志先后发表消息或书评。我们完全赞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曹瑛同志的评价:《李达传记》的出版,“这是继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李达文集》之后,理论学术界的又一件可喜的大事。“它确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的传记著作。”(《<李达传记>·序》第1、6页)  相似文献   

4.
《延边大学学报》1981年第四期发表了景爱同志所著《关于东夏国都城的再探讨——兼与朴真奭同志商榷》的论文,拜读之后,颇有启发。景爱同志在这篇论文中对拙文《关于东夏国首都(笔者:关于南京之误记,《延边大学学报》1981年第三期已纠正)及其位置的考证》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此表示感谢,并奉呈自己不成熟的答复意见,向景爱同志和史学界的诸位先辈及同志们请教。一景爱同志在尊作第一部分《延吉城子山古城与东夏南京城的关系》中全面否定拙文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是一个需要继续开展研究和讨论的重大课题。孙祚民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一文,对此进一步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证,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这里愿意把个人的几点粗浅意见提出来,同作者进行商榷,并就正于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现代史、革命史、党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九七九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发表了郭罗基同志的《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的文章,说“一九五一年《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同志又作了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关于工人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议论纷纷。从此,对《分析》一文的评价,每况愈下。然而,鄣文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7.
拙稿《淡谈写作教学改革的设想》(下简称“设想”)一九八四年二月在《高教战线》发表后不到两个月,就在某次“写作会议”上被某些同志拍板定了“错”,并且舆论要一律。于是在一九八四年七月出刊的《写作》第四期上就开始出现不点名批“错”的文章,但那舆论并非一律;《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一九八四年第二期起开展了关于写作教学改革问题的讨论,那舆论简直就“两律”了。《高教战线》一九八四年第八期发表的潘  相似文献   

8.
《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刊出了《“夜来香”》,同时发表了胡奇光同志文,考证此篇当是鲁迅佚文.陈福康同志在该刊同年第2期上发文对此提出异议.我在1979年第6期该学报上发表了《<“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不同意陈文中的种种有疏误的说法.福康同志又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上发表了《<“夜来香”>是鲁迅佚文吗?》一文,其中对拙说作了批评.但我读了此文后,感到陈说的纰漏愈来愈多,因而愿  相似文献   

9.
“自然历史过程”论的真实内涵与语义澄明──与王金福同志商榷刘森林近年来,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成的发展类似于自然历史进程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探讨兴趣。王金福同志也在《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上发表《也谈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真实意...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11.
黄彦同志在《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太平天国有一个“革命哲学思想体系”吗?》一文,对我们前几年写的《太平天国哲学思想初探》提出了批评意见。前几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我们对太平天国思想的估计是有偏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自《光明日报》发表孙达人同志《应该怎样估价“让步政策”》一文后,在史学界曾引起热烈讨论。最近,又陆续看到覃延欢、钱宗范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两面手法》和蜀群同志的《“让步政策”的阶级实质》两篇文章,对孙达人同志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虽然,蜀群同志好象和孙达人不同,他承认有统治阶级的“让步政策”作为革命副产品而存在的事实,但是对”让步政策”持简单否定的态度,精神实貭和孙达人是一致的。固然,孙达人等同志针对近年来史学界出现的不良倾向,如对某些美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阶级“让步政策”的著作提出批评,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似乎又产生另一偏向:不是根本否认有“让步政策”这个东西,就是把“让步政策”作了简单的否定。我认为这样亦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下面准备就覃延欢、钱宗范和蜀群同志的文章中的某些论点,提出个人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的陈则光同志写的《论历史讽喻剧〈赛金花〉》一文,对我国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志的早期历史剧《赛金花》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在如何评价《赛金花》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最后说:“《赛金花》是他的第一个剧本……”,这一说法是与史实不相符的。夏衍的第一个剧作并非是《赛金花》。夏衍的七幕历史剧《赛金花》最初发表在由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杂志一九三六年四月号上(民国二十五年,《文学》第六卷第四号),署名夏衍。这是夏衍第一次用“夏衍”这个笔名(原名沈端先)发表剧作,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赛金花》就是  相似文献   

14.
据清初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三百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但这种说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一九五五年,通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二华里的九宫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郭沫若同志和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了词。墓成后,有位通山县的同志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次年,郭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一九六四年,《历史研究》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占了上风,而通城说便“埋名隐姓”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一分为三”的再讨论坚毅1991年5月,朱兰芝同志发表了《“一分为二”的提出及其哲学内涵──兼与“一分为三”论者商榷》(《理论学刊》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朱文1),批评了所有的“一分为三”论者,一但主要是与我商榷,所以我写了答辩文章,题为《“...  相似文献   

16.
李良玉同志在《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发表了《对普法战争性质的重新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对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真拜读之后,在一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也深感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实在令人难以荀同。 《探讨》作者认为史学界关于普法战争性质的“这种两段论划分法虽有一定根据,但并不完全正确。作为一次政治事件,普法战争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它自始至终就表现为对两方来说都属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简要地说,他认定普法战争对于双方来说自始至终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昆明举行会议,决定编辑《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汇编》,由有关大学与科研机构负责。关于《左联资料索引》已在《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一辑发表。我所搜集的有关左翼作家耶林同志的资料,已湮没近半个世纪了。一般研究“左联”历史的同志很少涉及,现将我搜集的资料,编目如下,供研究者参考。耶林同志在“左联”成立前开始以“零鱼”笔名发表作品。一九二九年在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18.
宋谋玚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发表的《鲁迅<无题(“洞庭”)>与会见陈赓一事的关系》一文中,批评我在《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上发表的《杨开慧同志的就义和鲁迅的几首诗》“是牵强附会的”,“是不妥当的”。但我细读了宋文后,觉得我把这首诗解释为沉痛悼念杨开慧等广大革命烈士,愤怒控诉国民党新  相似文献   

19.
“女书”系文字先秦流传地域辩正晋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6期发表了容嗣佑同志的《名涉多科实属臆说》(以下简称“容文”)一文,该文对同刊1993年第3期发表的李裕同志和谢志民同志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于容嗣佑的文章所持的论点...  相似文献   

20.
蔡振华同志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关于中图法K21/27仿K20分的探讨——兼与苗绍武同志商榷》一文,对《中图法》“K21/27中国各代史”的“代”作了解释,提出了只有“代”才可仿K20分,列出了“代”的类目和各“代”史仿K20分加“0”和不加“0”的规则,指明了我发表在《大学图书馆通讯》1986年第6期上的题为《仿“K20通史”复分“K21/27中国各代史”图书加零或不加零问题的探索》一文中有一个“原则的错误”。现就蔡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蔡文》)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