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于西方媒体的“脱口秀”。从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谈话节目的理论研究也随着这类节目样式的变化而发展,提升其文化品格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此,分析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内涵,以《艺术人生》为例,指出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所涉及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高翔 《兰州学刊》2003,(4):167-168
如今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兴起了“谈话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 ,专题在“聊” ,新闻在“说” ,各类节目都在向谈话节目靠拢。谈话节目兴起于广播 ,兴盛于电视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一、谈话节目兴盛之理论根源《圣经》中有一个“巴士塔”的故事。传说早期人类的语言是相同的 ,大家相互配合要造一座可以通天的巴士塔。上帝害怕了 ,于是施以法力 ,让世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 ,人们从此无法相互沟通 ,通天的巴士塔建不好了 ,上帝因此保住了地位。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神话故事 ,却生动地反映…  相似文献   

3.
金鑫 《理论界》2009,(2):168-169
近几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得极为迅猛.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所应展示出来的内心或人性的真实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谈话节目隐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影 《理论界》2006,(7):134-136
自从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后,给人们带来了观看电视新的体验和视角,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它们在展示其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主持人、信息量、话题选择、谈话氛围及体制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隐忧,并指出面对这种隐忧,电视谈话节目应如何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谈话类”电视节目,是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它通过各种手段在现场传播多重信息,扩大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这类节目还必须在“新闻的真实性”、“节目的事件性和故事性”、“故事的人文性”等方面下功夫,彰显自身的魅力,使之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英春 《理论界》2006,(5):146-14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8.
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的内核为“情感”,既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小情感”,也包括社会公益、民族情、国家情等人与社会的“大情感”。节目自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了业内人士、社会学家、心理专家以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但大多停留在纯理论论述或一般的制作手册层面,他们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即作为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核心的“情感”是可以消费的吗?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的发展背景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情感要如何进行生产?未来的发展又会如何呢?将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置于电视产业市场化竞争背景下去研究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蒋凡 《理论界》2007,(5):111-112
电视谈话节目种类多、品种多,如何将谈话类特别是益智类谈话节目办得更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话题的设置、人物选择和受众接受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与电视栏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及走向,探讨了谈话类节目的人文关怀特点,论述了城市电视媒体应该培养电视工作者人文关怀的意识,注重展示栏目人文关怀的价值去向,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努力在栏目(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准确把握节目主持的语言技巧,尽量避免在节目中出现语言失当的情况.因为主持人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其自己本身的综合素质,更是在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卫视的谈话节目<8090>为例,分析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如何能使节目的进程更加顺利,同时满足受众的需要,既提升节目的质量,又扩大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任何旅行者在他的旅店客房里打开电视的时候都这样思考 :电视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客体。事实上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 ,一些节目格式被发挥得无所不用其极 ,由此产生一种总是“已经见过”的印象 :到处可见同样的美国系列剧、同样的游戏节目或“真实演出”节目。然而 ,突然在这一总是相同画面的海洋中意外地涌现出这位旅行者难以理解的某种节目 ,例如 ,“酷性”非同一般或与他所知道的规则截然不同的游戏 ,与他本国相距遥远的讨论 ,或者电视报道给予他的信息。因此可以说 ,电视既是最全球化的 ,又最具有一种特定文化的特征、一种民族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13.
胡秀坤 《理论界》2007,(4):144-145
本文分析了“电视选秀”对丰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了目前“电视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搞好“电视选秀”节目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尹淑君 《理论界》2010,(4):156-157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倾听构成主持人与嘉宾、观众沟通的前提,表述说明主持人要有话语权,善解人意是指主持人对嘉宾的尊重和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妻子爱看电视,特别爱看电视连续剧之类的节目,对于电视连续剧,不管电视台播放时间有多迟,她都会边看其他节目连等待;不管有多少集,她会一集不拉地看到底。对此我简直有些“嫉妒”了,晚上的大好时光,妻子都奉献给了电视。  相似文献   

16.
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节目近年来已成为相关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一方面,是各省、市电视台,甚至是县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讲坛节目,一时间各地文化名人、名师、名嘴粉墨登场,走进电视开坛讲学成了当前文化传播的时尚选择和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对电视讲坛节目的研究和争论也是此伏彼起,有学者认为电视讲坛节目是“学术通俗化、趣味化,讲述故事化,主持人明星化”的结果,是高端学术的位移,是一种深层次的娱乐;  相似文献   

17.
《老梁故事汇》是时下热播的脱口秀节目,从气质类型上看,它可以算作当代电视文化生态中某种经典的“遗形物”.这类脱口秀节目既是传统评书艺术的延续和传承,又是在传统的电视评书基础上的创新求变,自然是那些既依靠传统媒体又能成功转向新媒体的类型化节目的典范.而电视知识分子“老梁”和社会教育中“师者”两相结合的个人形象,是传统文人意趣向现代人文意识自觉转型和进阶的明证.同时,他对颓败落后的观念意识进行积极拆解和自主检讨批判,赢得了观众的广泛称赞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情感类谈话节目电视“真人秀”在国内荧屏大为流行。它们以关注个体情感问题,释放人们在现实生活压力下遭遇的心理紧张和情感焦虑为旨归,借此拉近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但是,在这种貌似善意的、充满人文关切的镜语表象下,却充斥着大量可资分析的隐性暴力元素。本文试图以湖南卫视《8090》节目为例,分析媒体的强势话语介入个人情感私域后产生的诸多“施暴”嫌疑,并主张应以“镜头道德”提高电视节目的道德自律,规范媒体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电视读报节目在文化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媒体应通过构建公众身份进入公共领域与公众实现互动,在此基础上,电视读报节目则要从公共利益出发,选择公共话题,促使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身份的二次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