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其自身发展产生的推动力,还体现在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所产生的产业波及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通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关联面、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以及生产诱发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船舶工业的产业波及效应,结果表明:船舶工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而紧密的关联,对相关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远洋渔船制造业的产业特点、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波及效应,探讨我国远洋渔船的更新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提出远洋渔船建造对我国国民经济不仅具有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波及效应,以及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并且根据远洋渔船建造是投资依赖型产业的分析,提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其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系统的定量分析,通过揭示旅游业的投入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的旅游经济研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业关联理论,采用2002、2005、2007、2010、2012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分析我国住宿和餐饮业10年内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表明: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观察期内与住宿和餐饮业关联较强的产业部门无明显年份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住宿和餐饮业与相关联产业的间接关联程度更深;从产业波及效应来看,观察期内住宿和餐饮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高于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及企业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住宿和餐饮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及波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与非海洋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波及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可以用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和波及效果分析来定量考察。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分析包括海洋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海洋产业生产诱发系数与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分析、海洋产业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分析;海洋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包括海洋特定产业生产变化波及效果和价格变化波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指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是主导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将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的产业政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为例,对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相关性,且流通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讨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表明,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关联效应、波及效应及外溢效应,是区域经济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产业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其中统筹规划并及时调整的产业集群政策功不可没.前后五次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使日本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而最新的产业集群政策又与新制造业战略相辅相成,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波及效应和企业合作效应.可以说,日本的产业集群政策在均衡地区发展的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的适时调整、争夺国际产业链上游高地以及对产业集群外部环境的培养等方面都为我国带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着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出四川省38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化系数,并通过分类解析与影响排序从中选取与石油产业关联最为密切的11个行业,再针对12项石油关联产业进行影响力、感应度及波及效应分析,最终形成以产业聚集、产业融合为关键路径的四川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北区域主导产业资料,选择“一线两厢”各8个主导产业,利用投入产出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评价产业波及效果。结果显示“中间一线”和“南厢”的主导产业群都具有比较高的波及效应,对本地经济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能力,而“北厢”主导产业群的产业波及效应稍弱,“一线两厢”主导产业群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建议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好战略布局与兴地发展相结合,技术进步与产业关联相结合,共同发展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环境治理与工业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实证检验广东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在宏观机理方面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发展增速较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最大,但波动性比较强。在微观机理方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一产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实施产业政策时需要设计有效的产业治理制度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两个视角对工业智能化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合2003—2019年我国地区及行业层面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等方法,以制造业为例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不同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吸收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行业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后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得到了明显缓解;行业间生产率差异的缩小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是其重要传导机制。不同行业在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中应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防止其对收入分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6-2015年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入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变系数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异质滞后效应、异质交互效应以及异质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多数行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部分行业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产业集聚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表现为规模效应,部分行业的拥挤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从滞后效应来看,每个行业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表现出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正(负)向效应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先增强后减弱、先减弱后增强、一直不显著等。从交互效应来看,企业平均规模越小的行业越容易从产业集聚中获取正向效应;大部分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集聚的绿色生产率效应的发挥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少数行业与之相反,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反而发挥了正面效应;在短期内,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并不能有效推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只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的短期效应显著;从长短期效应的对比来看,大部分行业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集聚政策时不应该忽略不同行业的差异,对所有制造业行业采取"一刀切"的集聚促进措施,而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所处的集聚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的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金的业绩是否超过大市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发展,国内学术界对基金的业绩评估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但在以往的众多文献中,研究基金业绩较少采用分期样本和每周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利用2005年和2006年的基金数据,把近两年的大市分为熊市和牛市,并利用周数据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估,重点评估基金的超额收益率、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本文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Jensen's alpha模型、T-M模型和H-M模型三个模型,研究发现,基金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其超额收益率是明显的,选股能力也是在总体、熊市和牛市三个样本中显著为正,但是与以往的众多研究结果类似,本文的总体和分期样本中,基金的择时能力不明显。本文采用的样本分期和采用周数据的检验补充了有关基金业绩评估的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各区域产业活动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趋于相同。近年来,江苏沿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有所表现。从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来看,情况并不严重,对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能有正效应。沿江八市应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指导下,大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关联度大、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加快行业配套,延伸行业链,形成行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为形成制造业基地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义乌是依靠市场办会展的典范,近年来义乌会展业蓬勃发展,促进了义乌市场功能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形成了市场与会展互为依托、互动融合、互促共荣的关系。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欧美国家消费模式调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国内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面临着大规模出口难以持续、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义乌小商品市场要想发挥其在我国商品流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战略作用,必须以会展业为一个着力点,通过搭建专业交流和展示平台、大力发展专业展会、拉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市场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行业差异分析的视角,以16家上市银行和九大行业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影响两者盈利的因素来考察我国银行业高盈利的真实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实体行业盈利对规模指标的敏感程度甚于银行业,风险因素对两者的影响刚好相反;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盈利显著正相关,而与实体行业负相关,但作用并不明显;宏观环境中存贷款利差显著负作用于实体经济盈利,而对于银行业则不显著;证券化率与银行利润负相关,而与实体行业正相关。这表明,放宽民间金融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的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以专利视角探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情况,结合专利协同创新理论和专利合作网络,选择沈阳市两个代表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机器人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专利合作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得出产业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及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互动及运行机理,最后给出结论与建议,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中国制造业数据对市场结构与产业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两类产业的面板数据模型,笔者发现高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与产业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平均规模对高集中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着显著正影响,而对低集中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着显著负影响;两类产业的技术替代率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高集中度产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区别对于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以改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主体间网络关联性越来越强,风险很容易在不同行业间扩散,因此有效识别并分析系统性风险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关键步骤。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oVaR)和边际期望损失(MES)两个指标,对巨潮行业指数系统性风险的静态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行业间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较强,动态特征显示2009年年初和2016年3月为系统性风险的两个峰值;从分行业来看,材料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高,而消费和医药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低。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影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市场面因素发现,短期涨幅较高、长期涨幅较低及流动性较充分的行业,其系统性风险往往更低。因此,应加强对系统性风险较高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好金融防火墙,防止外部金融风险的过度传染;同时应加强对各行业的实时监控,尤其是关注短期暴涨暴跌及流动性充分与否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