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校名滥用的情形越来越严重。使得公众误以为某些企业、商标与相应高校有某种联系,既冲淡了高等院校特别是知名高校在公众中的形象,又破坏了这些高校在公众中的信誉,而且也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构成冲击。通过商标注册的方式进行高校名称的保护并不是最佳方案,司法实务方面已经就擅自使用高校校名作为商品标签上的企业地址作出了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判决,也就擅自使用著名高校简称构成名称侵权作出了判决。这些判决为类似案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高校标识是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具有无体性法律特征,属于智力创造成果,可以"类聚"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框架内。版权、商标、专利和域名等法律制度分别适用于高校的校名、校标、校徽、域名、校训、校歌、标志性建筑和其他象征物等标志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高校标识构建了一个交叉系统的保护网。单行立法,制定《高等学校标识保护条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标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校是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我国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各类优秀人才。随着民族高校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校名翻译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民族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效。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翻译策略进行民族高校校名英译,能更好地体现我国民族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层次,扩大民族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15所民族高校的英文校名,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翻译“民族”一词。该词虽为舶来之物,但其内涵在中国得到了丰富,成为一个极具中国文化、政治特色的词。因此,翻译时不能仅局限于在英语中找一个对等词,而应跳出语言层面,后殖民翻译理论无疑为该词的翻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在翻译民族高校校名时,可否突出汉语语言文化的话语权,采用异化策略,将“民族”一词音译为“Minzu”,民族高校校名英译遵循“区位/地名+Minzu+University”的模式,这一话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校名是一种无形资产,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很多高校网上的中文校名后都增加了英文校名,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规范,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中国200所高校的英文校名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邓宏光 《学术论坛》2007,30(11):147-151
我国商标法以使用的商标标识和商品是否相同或类似,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它强调对注册商标符号本身而非商标所代表商誉的保护,是典型的"符号保护"模式."符号保护"模式不符合商标法原理,是我国商标保护不公平和商标注册效率低的罪魁祸首.虽然我国司法实务界采用商标混淆理论来改良该模式,但注定不成功也不彻底.只有用"防止混淆"来取代"符号保护"才是唯一的出路,建议对我国《商标法》相关条款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7.
商标抢注行为对原权利人造成困扰,给市场公平竞争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给商标审查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厘清商标抢注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商标抢注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商标制度的漏洞存在、对商标权保护不力以及行为人的利益驱使和心理依赖等几个方面。为避免商标抢注行为的发生,应增强商标法律意识,实行防御性注册的保护策略;改进制度设计,提高商标抢注的成本;完善商标立法,对商标抢注的法律界限重新划定;完善商标立法.对商标抢注的法律界限重新划定等.  相似文献   

8.
王晶 《兰州学刊》2005,(1):182-183
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对于未注册商标,仅针对驰名的未注册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有规定予以保护,对普通的未注册商标(指前两类以外的其他未注册商标)保护没有相应的规定.商标法是否应给予这些普通未注册商标以保护,保护的依据是什么,不对其保护会产生哪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未注册商标保护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意见,以期能从法律上更好地保护普通未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的权利人对景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较高的声誉.而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景区权利人却往往重投入,轻保护,导致景区商标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抢注.对于这种抢注行为,现行法律规范对此无法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就需要旅游景区的相关主体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旅游景区的商标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 驰名商标要取得特殊保护,应当先取得保护机关(商标管理机关和法院)的认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包括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为国家管理商标事务的行政机关,在其负责行政执法的范围内,有权对商标是否驰名做出认定.  相似文献   

11.
传统认为,商标与商誉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一认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于商标是商誉最佳的指代工具、保护商标是保护商誉的重要方式,而且商标与商誉在经济价值上紧密关联.但是商标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反向假冒、反向混淆、商标淡化等行为以及商标可以独立于商誉转让的现象给这种紧密联系理论带来了挑战.由此看来,商标与商誉是可以区分的,其理论基础是在于商誉并非来源于商标、商标权的取得更非来源于商誉、商标也无法表现商誉.充分认识商标的独立价值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商标法实践中的种种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型商场是商家云集地,商品繁多,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信誉.大型商场如果发生侵犯他人商标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严重损害商场在消费者心中长期积累的信誉.大型商场必须重视商场内商标专用权的管理,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本文从大型商场商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型商场商标侵权的根源,应对商标侵权的风险管理,大型商场防止侵犯他人商标权的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大型商场应更多关注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商标权私权体系的完善是解决商标符号化与权利冲突的建设性方案.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商标权原始取得实行注册主义,同时注意协调商标权保护的正当性;商标权变动借鉴民法上绝对权公示的基本法理,采用公示公信原则;商标权限制采纳不可注册性与商标权限度的二元体系.不同的是,中国大陆地区商标法更倾向于商标的公益目标,商标权变动模式更注重管理,商标权限制更注重抽象概括,保护体系更倾向于英美法的解决方案.在在先权利、商标权变动、商标限制、商标保护等制度的设计上,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商标法尚有相互借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论联合商标保护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商标是一项广受人们关注的商标保护制度,但各国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联合商标制度有利于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可保证和扩大注册商标的使用,便于扩大经营范围.与多个单独注册的商标相比较,联合商标有其不同的法律特点.联合商标制度虽有可能带来某种负面影响,但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只要规定申请人指明正商标,并对联合商标的范围作较为严格的规定,其负面作用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我国目前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联合商标制度,应当尽快建立,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标圈地运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掀起了一股商标圈地运动的不良风气:以申请商标注册的方式圈占大量有市场潜力的商标,以达到高价出售或阻碍他人使用的目的.商标圈地运动违背了保护商标权的机理,浪费了社会资源,阻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是我国商标注册实践中的一个恶性肿瘤.商标圈地运动的制度根源,在于我国现行商标制度中对商标注册的偏好和对商标使用行为的忽视.为了防范商标圈地运动,我国应当在维持注册是取得商标权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强调商标的使用,并重构我国商标注册条件和商标使用要件,更新商标救济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一些随着商标使用而产生的争议,引发了人们对商标使用价值的思考.商标使用是商标法的灵魂,探讨商标使用对指导商标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者的不同会存在不同的使用状态,就不同使用状态创造利益的归属,是商标使用制度的研究的核心之一.试图从商标的本质和立法宗旨说明商标使用创造价值利益分配的正当性,通过合理分配商标使用创造利益,完善我国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机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鼓励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声音商标等新型商标纷纷出现。其与传统商标一样,凝聚着现代企业的商誉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商标法》自2013年修订开始给声音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随着未来我国声音商标成功获得注册数量的增多,声音商标也会像传统商标一样面临被侵权的风险,因此本文旨在从声音商标近似和混淆可能性判断标准、驰名声音商标认定与保护、声音商标反淡化保护等角度探讨声音商标与传统商标保护的共同点与特殊点,提出完善我国声音商标保护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要取得特殊保护,应当先取得保护机关(商标管理机关和法院)的认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包括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为国家管理商标事务的行政机关,在其负责行政执法的范围内,有权对商标是否驰名做出认定。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做了规定。法院对有关的涉案商标是否驰名,亦有权做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  相似文献   

19.
对商标财产权的正当性认识是正确分析商标功能及商标流转的前提.只有全面正确认识商标财产权产生的正当性才能对其权利确认、流转的合理性、保护的边界有科学的分析,才能让立法和执法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徐瑞 《理论界》2011,(11):67-69
反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论著。读《The Rational Basi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一文后,笔者从中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为何?商标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为何?何谓商标的淡化?反商标淡化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关系又如何?文中将一一论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