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现代性视域中郭沫若戏剧浪漫主义的内涵,突出表现在剧中人物的个性主义和反前现代性的理想主义上.郭沫若与西方浪漫主义联系,首要的还在于他与西方浪漫主义反叛精神的契合上,其次是对自我意识的张扬与礼赞,再者表现在对艺术的审美品质的共同追求上.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独特性,即浪漫主义的革命化和追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反映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浪漫主义的个性。郭沫若高出同时代诗人的地方,是他在“绝端的自由”的诗形中贯注了真正的诗情,坚持了他情感一元论的诗学观点。他的狂放的诗风主要与惠特曼有关,他的泛神论具有时代的内容,《女神》不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品,它是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3.
作为郭沫若历史剧研究领域里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一位学者,黄侯兴的郭沫若历史剧研究是很有特色的,他不仅旗帜鲜明地指出郭沫若的艺术个性是主观而抒情的,而且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创作风格: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具有时代烙印;史剧家必须是题材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结构、情节和冲突要使悲剧效果最大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戏剧语言具有强烈动作性等。  相似文献   

4.
李贺是中唐诗坛上独具个性的诗人。丰富而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神话传说、绚丽的词藻 ,形成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这是不争的事实。李贺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他的独特艺术追求、受《楚辞》影响以及自身际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抗战时期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杨卫东郭沫若的小说从整体上看,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但是,他在抗战期间写下的三篇小说却与早期、前期的其他小说不同,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特色。这一点目前还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为什么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小说会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以诗人和剧作家著称的,因此,过去对郭沫若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诗歌和戏剧方面,而对他的小说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郭沫若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数量相当可观,从一九一九年写作《牧羊哀话》开始,到一九四七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地下的笑声》止,其间近三十年,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三十八篇,约四十万字,诚然,郭沫若小说的成就和影响不及的诗歌和戏剧,也不能与鲁迅茅盾等人相比,但较之同是创造社的郁达夫,则各有短长,在艺术性上,郭沫若不如郁达夫的严谨洗炼,细腻纤美,而思想方面的成就,则要在郁达夫之上,他的小说具有郭沫若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独特风格——潇洒豪迈,自由奔放,如《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行路难》、《地下的笑声》等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在五四文艺思潮的发展中,对于艺术理论、美学思想的探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较早一些的王国维和继之而来的蔡元培等人不要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王统照等现代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现代美学的理论. 茅盾在他全部革新《小说月报》之前,便写下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①、《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②、《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③等文艺论著.尔后又不断地从各方面阐释自己的文艺见解.他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艺术个性的典型特征是:忧郁。它是把一种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特殊体验突进到对历史的、现世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反思的高度上,而凝聚成的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折现着作家对时代的体认与把捉;蕴含着作家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气质。他创作中忧郁情结的表现,充分显示着“苦闷的象征”色彩,并非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论所能概括的;这使郁达夫在与中外一大批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屠格涅夫、劳伦斯等的比较中,突现出自身艺术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者惯于从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去定位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 ,本文认为 :事实上 ,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中杂揉进了诸多复杂的成分 ,表现主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 ,但这种影响并未能使表现主义以一种完整独立的形态进入郭沫若的美学世界 ,而是以与浪漫主义联姻而实现的 ,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以“表现”为核心互相交叉渗透并融合 ,形成一种泛表现主义的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通过前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表现出来。一九二五年结集的《文艺论集》,是诗人直接阐述自己对文艺的见解,而他前期的诗集《女神》、《星空》等,又是诗人对自己文艺思想的实践。《春蚕》呢?则不仅是他文艺思想实践的产物,而且是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诗的语言直接显示诗人前期文艺观的一篇重要诗作。(收入《女神》被删节)尽管这一篇不足以概括郭沫若前期文艺观的全部,但它确实是用郭沫若所特有的诗句,表达了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透露出郭沫若的泛神论在文艺观中的印痕。  相似文献   

12.
在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诗人总是以他奔放的热情和磅礴的气势,反映自己对旧制度旧传统的诅咒和背叛,对光明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知道,除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除了激情扬越、风格突进、形式解放和新颖多姿之外,色彩瑰丽、想象丰富也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诗人正是以他新奇富丽、引人入胜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显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独具一格。《红字》是他天才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合的产物。他是一名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世界文坛,盛名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14.
一“五四”的开放,使世纪之交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欧洲文艺思潮得以蜂拥而入。面对如此纷繁的流派和“主义”,不事文学的先驱者们固可览其大概,仅从文艺进化的视角和功利的需求作出某种宏观的选择和倡导;专事文学创作的人们亦可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或偏爱择一而从;唯有志在为新文学奠基的人才会有殊多“上下求索”之苦。鲁迅始而偏爱于积极浪漫主义,继而择定现实主义,终于融汇吐纳,在自己独创的“更高级的现实主义”上定位;郭沫若始则卷起浪漫主义的狂飙,继则经历了现实主义的长长的曲折,终则回归浪漫主义的定位,唯有茅盾虽一开始就选择了现实主义,但在横跨现、当西代的殊长的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狂飚突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唱出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最强音,从而为我国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女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孕育的结果,又是诗人独具个性的诗论的产物。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作家一定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样,任何诗篇,也都是在诗人一定的诗歌美学观指导下的产物。个性解放和泛神论是郭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早期小说《喀尔美萝姑娘》是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古今中外的写作手法创作而成的,它展示了主人公“我”的爱欲、情欲与生命意识的流动过程。联系郭沫若的自传和他的人生历程,可以认为,这篇作品抒写了郭沫若的青春梦,他为自己孕藏多年的美神和爱神雕塑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7.
正视表现主义在郭沫若早期美学世界的优势地位,决不意味着对其他文艺思潮流派特别是浪漫主义重要存在和影响的忽视。在流淌着多元艺术之水的郭沫若的早期艺术世界里,浪漫主义始终是表现主义的搭当,它们都是艺术世界的“核心成员”。郭沫若的天才是,他在为我所用的原则下,将两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艺术体系同时拿来,互用、互补,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够味地表达“自我”的和时代、民族的情绪、灵魂和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总是首先通过他的语言特色表现出来。因此,要把握作家的艺术个性,就必须研究他的语言特色。各种文学体裁对语言都有特殊要求,如戏剧语言的基本特征是诗化、性格化和动作性等。但这些特殊要求非但不能抹杀作家的语言个性,反而总是通过每个作家的语言个性表现的。因而,我们研究一个剧作家的语言特色,不是研究他的语言是否具有上述三个基本特征,而是研究他是以怎样的语言个性体现这些基本特征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语言的突出个性不仅表现在《女神》等诗歌创作中,形成郭沫若式的诗的语言,而且体现在他的史剧创作中,形成郭沫若式的戏剧语言。郭沫若式的戏剧语言具有两个鲜明特点:雄辩性和抒情性。在他的史剧中,诗化、性格化和动作性等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都是通过雄辩性和抒情性的语言个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自己多次说,他早期接受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并认为他以前喜欢的庄子、伽比尔和后来喜欢的雪莱、歌德等人都是泛神论者。在郭沫若研究中,“泛神论”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了很多进展。有些研究者指出,郭沫若认为庄子、伽比尔等人是泛神论者,不一定符合实际。郭沫若对泛神论的理解,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泛神论的原意。本文想进一步指出,郭沫若是从自己的美学需要出发,对西方泛神论思想有所选择和改造的,他着眼于泛神论中符合他美学追求和艺术个性的部分,并从泛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