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作了基本的规定。根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除了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而且还可以对法律规定的某些条款进行变通规定或者对某些法律进行补充规定。这些规定,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构成目前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法规的主要内容。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把…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从独立董事选聘的资格、程序、名额和任期等方面对独立董事选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的法律调整,必须始终贯彻整体以支定收原则、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整体以支定收原则体现了财政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界线,保证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公共性;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维护了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中央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关系的连接点,维护了中央政府的调控权,确保了整个国家的政府收支活动的统一性、整体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4.
周执前 《船山学刊》2009,(3):208-210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中国城市管理法制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系列城市管理法律开始制定;民权原则、民主原则、分权原则和法制原则及其所包含的自由、平等精神都在城市管理法律中得到了体现。初步实现了由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完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民参与地方人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提升人大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对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监督、会议和联络站的案例分析发现,通过公民参与来提升地方人大治理能力和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具体制度自上而下的延伸、地方人大在法律框架内的突破、地方人大在法律原则下的完善、基层人大的实践创新。当然,这些发展模式要切实发挥有效性并且保持可持续性,还需要公民参与人大工作的法治化保障。  相似文献   

6.
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自治机关有效地行使自治权.但是,由于<民族区域自治法>界定自治权的法律规则缺乏明确性,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没有规定的自治权,<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将自治权等同于一般性地方权力,使得自治权规则的实施失去了制度基础,而立法解释以及争议裁决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自治权规则实施的困难.为此,应通过法律改革,增强自治权规则的明确性与稳定性,扩大自治权规则界定的权力禀赋,完善自治权规则的法律解释体制,健全自治权规则的争议裁决机制,以消解自治权规则不具可实施性品质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八届全国人大把经济立法作为首要任务,并确立了在本届任期内大体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工作目标。当前,国家正在加快经济立法步伐,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基本框架正在构筑之中,至2010年,这一体系将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8.
地方变通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立法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地方变通立法符合宪法“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是国家立法权行使的特殊形式。地方变通法在法律位阶上应当被界定为地方性法规,但其在立法权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对上位国家法律予以有限度的突破。地方变通立法应当恪守原则性法律界限,即不得变通宪法规定,不得突破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不得涉及法律绝对保留事项,不得突破必要限度的法制统一原则,不得超越授权的特定地域范围。在变通法与被变通上位法的法律适用上,“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效力优先原则居于第一性,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优先原则居于第二性,即变通法只有在不与被变通上位法原则性内容相抵触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在变通法与被变通近位法的法律适用上,被变通近位法即部门规章被优先适用的理由难以证立,应当优先适用地方变通法。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制度与廉政建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认识金太军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认真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并指出:“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一定范围试行委任干部任期制、聘用制、...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8,(4):29-36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成了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不二选择,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不断推进,但由于法律的一般性、滞后性,导致实践上的标准不一,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法律主体问题的厘清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意义重大。应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法律主体制度的变迁特点及动因,从设立原则、立法供给、谦抑性回归等方面对法律主体制度进行建构,从而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政体,体现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地方人大常委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工作的,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在本行政区域行使国家权力.它所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各种正式表示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意志的表现,在本地具有法律权威和普遍约束力,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必须认真执行。因此,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建设,充分发挥权力机关作用,是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十四…  相似文献   

12.
郭静 《理论界》2009,(4):48-48,180
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全国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和有效履行其经济职责的一项创新机制。了解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何东 《天府新论》2014,(2):88-92
在实际运行中,地方性产业投资公司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的内控制度、不清晰的借贷还款责任主体、不甚规范的运行管理体制以及地方预算对其收支缺乏有力约束等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地方政府偏好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地方性产业投资公司及其投融资活动的监管,导致了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些风险既影响地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影响地方和中央政府财政及全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法律的实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 ,我国目前的地方立法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 2 0 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越权立法、地方利益与部门利益法规化、体裁不规范、语言不准确、立法欠缺针对性和地方特色、可操作性不强、立法效率低下等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制的统一 ,削减了地方立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成为地方立法的当务之急 ,而实现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永红 《云梦学刊》2007,28(3):126-128
地方经济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做好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转变,做到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法学本科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结构趋同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造成区域经济结构趋同的现实因素主要有:一些地方干部观念陈旧,对区域经济缺乏科学的理解;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短,考核干部政绩的机制不完善。要避免区域经济结构趋同,首先要求各地各级干部对区域经济的内涵有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地方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经济决策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细化我国知识产权法律, 在遵循WTO规则要求和西部开发实施优惠政策对知识产权保护产生冲突时, 更合理适度地保护新疆地方经济, 减少法律要求突然拔高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求新疆深入研究和探讨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建设。本文对新疆地方知识产权立法的现状、立法特征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在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植物保护等方面为地方立法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法律传统问题的研究是每次社会变革、法制进步时倍受人们关注的法学论题之一。因为,一方面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正是法律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对法律传统的态度及认识程度处处影响着人们如何建构现代法律体系。因此,对法律传统一词的界定以及对中国与西方法律传统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分析。一、法律传统从实质上讲是一种法制度、法观念长时用的沿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流传下来并旦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成分,往往被人们称为法律传统。传统一词,从汉语的语义上看,有沿传、流传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在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即:历史传统与现实改革的矛盾,法律规定与实际状况的矛盾。针对这两对矛盾,提出了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既不可脱离一定历史前提,又要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其它部分发展要求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因为政府及其环保职能部门忽视环境保护而引发的环境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政府环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以及因政府违反上述义务和职责的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道义责任、法律义务、法律责任三个层面。本文以对责任的解释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承担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主要范畴,并阐述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