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境界     
正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  相似文献   

3.
思念     
“你们来问我的目的是什么?”记者还没有坐定,话还没有谈开,他就蹙着眉头问道。“我们准备宣传你在科技方面的先进事迹。”“我就是这个不欢迎,要宣传嘛,宣传我的汉族老师。”吾买尔江,这个直率的中年维吾尔族人,直言不讳地说道。  相似文献   

4.
对夏塔和夏塔古道的梦想和向往,源自10多年前张承志的一篇散文——《夏台之恋》。夏塔和夏台,说的同一个地方,译音不同而已。关于它的准确读法,至今没有一定之规。在哈萨克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语言里,发音皆有差异。夏塔,应该是当地大多数人的称呼。《夏台之恋》当然是美文,有种直抵人心的魅力。其实,张承志在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夏塔的自然风光(他只是说“应该相信我,夏台一线的100百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蓝松白雪,确是这个地球上最美的地带”),而主要记录了对夏塔“混血”的人文景致的体察(他写道:“用流行语来说是团结,用更准确的语词来说是和平;用我喜爱的感受语言来说,那是一种深沉的安宁”)。比如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俄罗斯族的小姑娘娜嘉,会蒙古话、俄罗斯话、哈萨克话、维吾尔话和汉话;比如嗜酒的蒙古族康拜因手;比如称他为“我的孩子”的柯尔克孜老妈妈;比如用名为《白泉》的一首歌震撼了作者的哈萨克牧人;比如耕作的维吾尔人;比如沉默的回族人;再比如兵团的汉族人……尽管没有走过夏塔古道,张承志还是以一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生的眼光对它的历史及其地位进行了回顾和阐述。最根本的界定,是这样说的:夏台其地,不仅当称南北新疆的交通咽喉,而且是中国与印欧之间、所谓丝绸之路的要冲。记者上网“百度”了一下,因读过《夏台之恋》而去新疆,去夏塔的各色人等不在少数。并且,网上还能读到有些游历过夏塔的人士撰写的游记,不乏高水准的作品。2005年初秋,记者自阿尔泰山驱车南下,经塔城、阿拉山口、博尔塔拉,沿赛里木湖边进入果子沟,到达伊犁河畔,又从伊宁到昭苏,再从昭苏县城来到夏塔。  相似文献   

5.
当今藏文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外藏学界引起广泛地讨论,由来已久。笔者就这一问题学习了从1981年创刊的《西藏研究》和工988年创刊的《中国藏学》的藏汉文版,这两刊物截止于1988年底,涉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共计13篇。其中“藏文源于印度说”的8篇;“藏文源于象雄说”的5篇。现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著名绘画艺术大师叶浅予的很多名画中,相当部分是以贵州苗族生活和风情为题材的,如《贵州马帮图》、《苗家织女图》、《苗岭之春》等。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叶浅予既以漫画蜚声画坛,又是一个丘壑满怀的山水画家。他的舞蹈人物画,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他曾说:“我从漫画转向国画,宿愿已久。抗日战争推动了我,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此番话,道出了叶浅予的国画,尤其是舞蹈人物国画与贵州苗族人民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漫画、山水、人物齐备的绘画艺术大师,1940年的“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是一个关系到他艺术道路的颇为关键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2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名为《或许,中国人击败了哥伦布》的文章说:一张最近发现的古代地图显示,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中国人就已知道了这块大陆。由于《经济学家》杂志一向以保守严谨著称,此报道一出,立即引起法新社、路透社等数十家权威英文媒自18世纪法国汉学家金勒发表《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东部的几个民族研究》一文后,“中国人发现美洲说”的争论已经延续200多年。期间,不断有人发现证据,证明是郑和发现了美洲大陆,而不是哥伦布。今年年初,一名中国律师收藏的名为《天下全舆总图》的旧地图,被认…  相似文献   

8.
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引号的“陌生人”,有其特别的所指。1908年,60岁的德国社会学奠基人齐美尔写了一篇题为《陌生人》的文章,在文中,齐美尔对于我这里引用的“陌生人”概念作了一个精妙的诠释。齐美尔说:“天狼星的居民对我们来说并非是真正陌生的”,因为他(它)们根本不是为了地球人而存在的,因  相似文献   

9.
《西藏研究》2 0 0 0年第 4期上发表有张亚生先生一篇《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的文章 ,《西藏民俗》2 0 0 0年第 4期上也有张先生的一篇《西藏农耕文化》的文章。后篇文章在 2 0 0 0年第 4期的《中国西藏》杂志上被作为“论点摘编”进行了介绍。张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重点在于探讨“西藏青作农业起源”及“演进”问题。总体而言 ,这两篇文章可说是长期实践工作与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论文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西藏农业起源与作物栽培起源等问题 ,勾画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在此意义上讲 ,这两篇文章的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尽管文章中还有…  相似文献   

10.
这里发表的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三份档案资料,是中央民族学院马寿千教授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抄录的。马先生来信说:“咸同几位回族领导人档案材料极为珍贵,这与官方文献不同,是回回人自己的东西,当然这不完全是心理话,写给清朝官府的,有些话还是不敢说。你们同意在《回族研究》上发表,这很好。”“杨文治等原禀与马瑞兴(即马生彦)原禀共二件,均系穆图善奏折中附录者。建议这两件原禀与王登明供词一并登载。王登明供词是从绥远将军《定安等折附单》中抄的,原件字迹并不工整,王字还有一小点,似玉又似残迹,所以我还是用王登明。供词是大白话,对陕回在董志塬,金积堡及去后套,说得生动、具体、真实。”  相似文献   

11.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藏语第一人,也是中国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原理为拉萨话整理出科学语音系统的第—人。他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拉萨话记音影响深远,其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藏语方言和拉萨话的基础。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记音进行了综合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 ,应台湾生命力基金会的邀请 ,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都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赴台参访团。代表团一行14人 ,由大学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城建环保领导干部等成员组成 ,成员中少数民族只有我一人 ,为此 ,我特别关心台湾的少数民族情况。这次参访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交流城市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经验。在第二天开会时 ,我看到有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同胞在会议席上坐着 ,我就主动地过去向她打招呼 ,果不其然 ,她是台湾少数民族。在台湾 ,世居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高…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杂志编辑部:我对民族问题有兴趣,经常阅读你们刊物,同时也读些报刊上有关少数民族的文章。但是,我国究竟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他们是哪些民族,各报刊的文章中,常常是各说不一。比方,你们刊物说:“建国以来,截至今年5月31日为止,经过识别已被确认的我国少数民族共有五十五个”。(见1979年8月15日出版的《民族团结》第2第5期页可是,在1980年10  相似文献   

14.
今年夏天,正值我退休整一年之际,一部题为《岁岁年年》的长篇小说书稿意外地交到我的手中,使我重操旧业,又当了一回责任编辑。接到书稿,自然首先要问作者是何许人。这一问,不禁令我暗暗吃惊:他叫龙志毅,彝族,曾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已年过七旬,垂垂老矣!这使我立即联想到了王蒙在《周扬——目光如电》一文中写道的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初,周扬“在一个小范围”内“苦口婆心地劝导作家们要以大局为重”,“他说作家不要骄傲,不要指手画脚,让一个作家去当一个县委书记或地委领导,不一定能干得了。他受到了当时还较年轻的女作家张洁的顶…  相似文献   

15.
小短文     
“中国话怎么了?”近年来, 一种在中文里不加注释地夹杂英文的“语言夹花现象”, 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批评。例如放着翻译好的“首席执行官”不说, 偏要说 CEO; 放着翻好的“中央商务区”不说, 偏要说 CBD; 放着翻译好的“世界贸易组织”不说, 偏要WTO, 如此等等, 于是在某些媒体上就出现了诸如《一张 VIP看两场动物秀》、《众CEO看好CBD》之类半中半洋的标题。许多消费者还对一些医疗、药品、家用电器说书通篇都是外文却不加中文翻译的做法深恶痛绝, 这让不懂外文的人感到很不方便, 也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摘自2004年8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少数民族中更好地建设精神文明和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言》杂志社于4月22日邀请民族语言研究、教学、出版、广播等方面的人士共二十余人,就语言美问题进行座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秘书长刘照雄同志主持,副会长德林同志讲了话。在座谈中,大家  相似文献   

17.
牛颂 《中国民族》2013,(7):78-78
2013年5月7日,电影《德吉德》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会上,专家、艺术家对这部影片给予很高评价: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德吉德》可算是一部“低成本大片”。我对本片导演卓-格赫说:“一定记住这个日子,也许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品种。”  相似文献   

18.
据《辞海》(简缩本595页)上说,元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民族词典》上也说他是“回回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讲:“元明以来,回回中涌现出象诗人萨都剌……等人,为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见184页),通过上述大型工具书来看,萨都剌是回族人。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的达斡尔人!”当1982年我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我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骄傲。我们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西北地区和新疆的塔城。有关我们民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称谓多采用“打虎尔”、“打湖里”等贬意译音。不过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达斡尔人狩猎打渔的原始经济面貌。至于我们民族的来源,史学界有两说:一说认为是从古代契丹族大贺日部族演变而来;一说认为  相似文献   

20.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早在 1941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中就指出 :“中国的回回 ,原来是元时波斯等地的回回人迁移到中国来的。”这个结论无疑基本上是正确的。据李松茂教授《回族研究史四十年》介绍 ,《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 ,由毛主席批示“中央书记处原则通过”的《回回民族问题提纲》编写 ,并经中央宣传部审查同意出版发行的。回回一词曾泛指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 ,并不是说凡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回族。研究回族的历史 ,往往和丝绸之路联系起来。远在唐宋时期 ,即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