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汉封国食邑制下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及其剝削形态,大家还沒有一致的意见。现在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請大家指教。一、两汉的封国食邑制度及其渊源在討论两汉封国食邑制下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剝削形态之前,有必要先申述一下封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时期的贵族女性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中非常活跃,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但是,其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不稳定性即女性政治权力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准;局限性则指缺少固定的女性外庭官员制度,使得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高级贵妇,影响局限于宫廷,国家各级行政权力仍由男性官员掌控。形成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贵妇们本身并不拥有合法的政治权力,其权势是男权的衍生,她们依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部1956年颁布的综合大学历史专业“中国史教学大纲”中,把汉代的“封国、食邑的性质”列为经济制度的一个专门子目;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杜曼教授以食封制度作重要论据发表了“论西汉时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讲及其论文;特别是杜曼教授不论在演讲或论文当中,都用了约三分之一的部份,着重分析了西汉食封制度的封建土地占有制性质,从而论证西汉是封建社会以后。两汉食封制度的问题。不论在科学研究或教学上,都引起了我国历史科学工作者密切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封建社会曾普遍实行过食邑制度,但在各个时期有着许多具体规定上的差异和独特现象。北朝后期实行的别封、别食制度,便是封爵食邑制度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其前后都没有实行过。该制在北魏末年出现的别封和寄食情况的基础上,由北周、北齐继承、扩大和完善成为制度。北周所实行的别封制,辅助以别食制;北齐由于实行食干制,所以仅存在  相似文献   

5.
汉代封君政治地位的变化,一般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汉代封君经济地位的变化,则不甚了了。特别是对封君衣食租税制的具体内容,更是若明若暗,无法说清。 在汉初,封君的含义比较广泛,凡是获得七大夫以上爵位的人皆可食邑,凡食邑者,都可称为封君。但封君中最有权势的是王、侯两级,再次一等的是关内侯。本文所研究的封君衣食租税制,主要是指王、侯两级,也兼及关内侯。  相似文献   

6.
分封之制,发端很早.相传禹时已经置有万国.①至于商朝的封国,不但见诸古籍,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西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的.西周初期曾经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分封,即子朝说的“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②以后陆续又有增封.西周一代封国究竟有多少?今已无从确指.《吕氏春秋·观世篇》号称“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看来为数一定众多.根据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铭文来看,西周分封,除了赏赐礼器、珍宝、奴隶、田亩以及专事征伐的弓矢之外,还要任命受封者去统治一个地方,这就是封国.封国疆域  相似文献   

7.
秦汉之际的制度是秦制、楚制、汉制的嬗变。楚政权的封君赐爵制度包括封君、封侯及其他爵位,主要为虚封,不食邑;楚政权的赐爵制度以战国时代的楚国爵制和秦爵制为主,兼采其他诸国爵位又有所变化,对西汉爵制起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封国是否城邦?学术界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由于分封与宗法是合一的,在封国制下,“天下”的关系就既是诸侯与天子的封建关系,又是小宗对大宗的宗法关系,封国制具有双重性,其内部隐藏着统一和分立的矛盾。把封国称作城邦,等同于希腊古典城邦,和把周的政治体系称作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封国说成与希腊城邦决然相反,毫无共通之处,都是片面的。只有把握住了统一和分立的内在矛盾,才可以理解周代的封国制,也有助于理解古典城邦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或半自治的(册封)封国制和羁縻府州(土司)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既打破民族间的隔阂与分裂状态,也是中国各民族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小私有者”,包括自耕农、自由工商业者、自由手工业者种种成分在内。它们的出现,是和土地公有制遭受破坏这一重大经济变革联系在一起的。西周立围,宣布土地、民人为“王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实行封国、封邑制度,把广大领土分给诸侯、卿大夫;封地上的居民随之成为领主们的私产——奴隶。奴隶既无人身自由,亦无  相似文献   

11.
宋、鲁文化比较研究李玉洁先秦时期,宋国是殷人后裔微子启的封国。宋文化直接承继殷人,反映出殷文化的特色。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直接承继周人的制度和习俗,春秋时有“周礼尽在鲁”的说法。但鲁国的封地在今山东曲阜一带,是周公东征后所得到的奄国故地,这里曾...  相似文献   

12.
奉邑制是孙吴创业史上曾实行过的一种独特的制度。对这一制度,古今人研究的不多。清人杨晨及潘眉偶有论及,虽寥寥数语,但已看出奉邑制不同于封爵食邑制,(《三国会要》卷十《职官》下及《三国志考证》卷八)。近人陶元珍又进了一步。他在《三国吴兵考》(见《燕京学报》三三年第十三期)一文中分专节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叙述,但仅具梗概,尚难详睹该制度之全貌。高敏先生则对这一制度的内容、特征、兴废年代及其实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见《中国史研究》八五年一期“孙吴奉邑制考略”),  相似文献   

13.
张亚波 《金陵瞭望》2009,(26):76-77
一、宽恕制度的概念 宽恕制度,其常见的称谓又有赦免制度、宽免制度、宽恕政策等。对其定义,国内学者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见解:宽恕制度是指参与卡特尔的公司或有关个人如果主动向反垄断主管机关揭发卡特尔,或者在反垄断主管机关调查过程中进行合作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则可以获得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处理。赦免制度指如果参加卡特尔的公司第一个向政府揭发卡特尔,那么该公司可免除刑事责任。从各国规定来看,  相似文献   

14.
1.周初的“封建”或“封藩建卫”并非后世科学意义的“封建社会”,实是在封国边境种植树木以为标界。这种“封建”是以“亲亲以相及”为指导思想,借以达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①的目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级制,井田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依据血缘关系,分等级占有土地和民众的奴隶主占有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权授民授疆土,派遣诸侯国的上卿,保护封国,巡视封国,要求封国实行周法。各封国的诸侯  相似文献   

15.
蒋波  李永红 《南都学坛》2022,42(1):8-13
汉初,王侯拥有较大的置吏权,士人通过举荐、上书、诸侯王征聘和招拜等途径起家于封国.随着王侯权力的削减,武帝以后封国官吏的选任方式逐渐被朝廷的诏除、举孝廉、征拜替代.那些起家于封国的官吏只占汉代封国官吏系统的小部分.封国官吏的起家官职既有王国相、王国中大夫、王国郎中等行政吏,也有王国舍人、侯舍人、侯家骑等家吏.与朝廷官吏起家情况有所不同,汉代起家于封国的官吏受诸侯政治地位影响较大,且具有籍贯多为诸侯国人、起家官职偏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就齐文化概念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五种说法。 其一,齐国文化说。刘宗贤认为:“齐文化指先秦齐国的文化。”它可以“追溯到齐的封国”。创始于太公,传至管仲而形成系统,后来稷下齐法家进一步发展(《试论齐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7.
来信照登     
编辑同志:我是贵刊老读者。今阅贵刊今年第11期第53页“特禽新品种——英国贵妇鸡”(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开发中心丁卫星写)我是和丁先生同属一个农科院的市农科院动植物引种研究中心——从事特种养殖工作的,文中所谓“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开发中心珍稀动物实验场”实际上就是丁先生假借这个名义在我院附近一金鱼场借几间屋而成,象征性的上缴些费。文中又说该“场贵妇鸡是上海规模养殖贵妇鸡的唯一原种场”  相似文献   

18.
卡斯提廖内的<廷臣论>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以确定两性之间性别规范的著作.其中针对贵族女性社交生活的"规训"主要体现在美德、举止和仪容三个方面.这些规训通常以一种常见的礼仪形式存储在贵妇群体之中,身体因而成为"规训"和"贵妇"之间的重要关系纽带.而男权的压迫和女性由"被动者"到"主动者"的身份蜕变,最终成为针对贵妇的诸多"规训"得以实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虢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虢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从西周早期的康王至春秋前期的鲁僖公五年,见于文献及西周金文记载,只有虢公及虢仲、虢叔称谓。自班固提出三虢之说后,历史上曾出现过五个虢国的看法,但学者们一般认为有三虢。实际上西虢是采邑,北(南)虢和东虢才是封国,即"两虢"说较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20.
引言关于北魏的食邑制度,史书所载资料极为零散,以往研究北魏史者,多未涉及,系统的阐述几乎没有。然而,这一制度对拓跋魏社会的发展,确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北魏的封建化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