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人才培养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而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托统编三科教材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能够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困境和难题。推行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语文教材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语文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征的现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教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通过历史教育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国家一体性认同;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大班教学等等进行了研究,旨在引起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疆2015级两年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专项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围绕预科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环境、语言态度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分析新疆两年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调查结果显示,两年预科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可度以及学习态度呈积极状态,语言环境与语言选择以及使用有密切关系。并结合两年预科生的真实情况对新疆学校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推动整个新疆地区学生普通话的推广,以此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使学生能够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区位偏僻,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与基础设施跟不上,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最终大多流向了发达地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补偿资源变相地为东部地区培养了人才的困境.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五个方面的探索:实施辅导计划;营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开放和发展民族文化课程;采取特殊优惠政策;重视人才培训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难统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注意双语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区别、革新教学方法、慎重选取教材、丰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等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阐明增强文化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拟从最深层次认同即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之于文化认同的重大意义以及深入挖掘内蒙古文化资源,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反映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的新发展趋向。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既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国民教育的基础工具。文章以我国西南地区藏、彝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R 4.3.0统计软件,使用LSD多重比较法,对四个学段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声韵母、声调、语调、变调、儿化、轻声等实施偏误计量检验分析,发现藏、彝族中小学生虽已基本达到《课标》所设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要求,但其语音偏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段差异,第一学段学生虽没有表现出民族间差异但却呈现出明显的城乡间差异,随着学段的升高,其偏误均值渐趋降低。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语言能力,应正视不同学段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特征及差异反馈,要特别强化提高第一学段学生尤其是乡村学校第一学段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通用语言文字教材是指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确立的官方语言文字所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是王朝国家对包括官民在内的所有民众进行通用语言文字和通用文化教育的“一课之本”,是王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集中体现,是王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威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教材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高度结晶,是中华民族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谱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遗传密码和高清图谱,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历史脉动和以文化人的教育历程。中国古代通用语言文字教材可以分为六类:文字类、韵书类、百科类、诗文类、典籍类、伦理类。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正是通过这六类教材实现书同文、语同音、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的大一统格局。  相似文献   

10.
(1)回顾我国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包括国家语言立法解决的主要问题、体现的语言政策、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框架、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和执法监督等情况;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的特点、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执法监督的情况。(2)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制定语言文字方面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少数民族语言立法以及制定外文使用方面的管理规定等有关语言文字立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3)对今后的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大量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文章提出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路径,它们是:一、坚持“语同音”,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语言、行政交流语言、新闻传播语言、经济商贸语言,文章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二、坚持“书同文”,使国家通用文字成为民族地区教材、教学、教研文字、公文文字、媒体文字、经济商贸文字。在新的时代,在逐步完成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民族地区的“书同文”,集中体现在对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的推广普及上,这是攻坚克难之战,掌握了通用语言,就解决了“语盲”问题,但学会通用文字-规范汉字,就解决了“文盲”问题,从“听说”到“读写”,可以分阶段进行,但齐头并进,效果更佳。三、坚持“根同源”,在民族地区传播五十六个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光辉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要将推普工作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工作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推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坚持“心同向”,在民族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文章最后指出:民族地区的推普成果必须得到巩固,要防止各种主客观因素干扰而导致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之后又被闲置和遗忘,因此,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团结进步等步骤给予保障,促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新时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效果,本研究运用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将通过试点调查得到的实践型证据和通过系统评价得到的研究型证据进行合成,提炼出突出教育的服务功能、建立教育协作机制、使用移动网络工具开展教学、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学习推拉力、优化教育培训的相关环节等七项证据结论,供城市和社区工作者参考使用并加以完善。初步探索建立以试点调查、系统评价和应用反馈为基础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相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影响其国家认同水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越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越经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其国家认同就会越高。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对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在不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群体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微格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对目前师专微格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部分微格教学设备问题、单一开课形式的弊端、师资力量薄弱对微格教学的不利影响、现行微格教学教材的缺陷、学生对微格教学所持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5.
很多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生源整体质量较差,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因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质量更为重要.文章以铜仁学院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表达、显现与传承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形成、聚合的基础,因而增进民族语言认同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全面、科学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使用,以达到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对《快乐读书吧》教学的理性审视《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全新栏目,它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中阅读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钱理群先生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图书富有的时代,却日益陷于‘精神的贫困’而难以自拔。"过去的教材给学生设置的自由阅读的内容太少,而现在的统编版教材中增加的《快乐读书吧》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8.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面向多学科整合的路径,以心理语言学研究、学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社会传播机制研究和教育数字化研究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取全面、系统、立体式的推广普及策略。心理层面,应培育积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态度,遵循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学校层面,要抓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科学的语言文字学习监测与评价机制;社会传播层面,拓宽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播路径,建构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语言传播体系;数字化层面,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国家通用语言环境建设,打造数字化语言文字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民众语言文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9.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响和制约,语言安全是文化安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当前存在很多与文化安全相关的语言问题,如国家外语能力不强、英语和网络语言冲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在国际上和信息世界中地位不高、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域方言濒危。要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科学进行语言规划,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地域方言,同时进行外语规划,提高国家外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