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30至60年代,山西曲艺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了独特的艺术话语,其艺术体制、艺术主体与艺术实践等多方面因素表现出新的变化:一是曲艺组织由民俗行会转变成为国家文化体制内的文艺团体;二是加强曲艺艺人的培训与改造,使其成为“人民文艺工作者”;三是通过审定、整理传统曲目,编写新曲目,将曲艺实践与文化宣传紧密结合。在国家话语与艺术机制的互动发展中,曲艺既继承民俗传统,又凸显出鲜明的组织性和宣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曾长期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名著《科学概论》,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对科学与玄学论战中所提出的主要哲学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探讨,建构起一个相当完备系统的科学宇宙论体系,从而对20世纪20年代经验论科学主义的开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成为20世纪中国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文学体制的变革也被提上日程,文学期刊开始普遍面临挑战和危机。但随着先锋小说创作理念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先锋小说家兴起,作为一股文学创作思潮,它的辐射力开始遍及全国,接纳它的文学期刊并没有因为文学的逐步边缘化而减少,反而开始增多。《收获》和《花城》等文学期刊对先锋小说的发表予以了大力支持,见证了先锋小说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木刻具有诸如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恰好为中国军民抗战精神以及事实的反映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于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内抗战宣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为了使世界民众真实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现实境况及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抗战精神,激励和联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一致,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下,中外各国尤其是与苏联展开了积极且颇有成效的木刻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年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抒情小说较之20年代的抒情小说在文体特点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抒情小说的整体梳理,在与20年代抒情小说的比较基础上,着重从抒情视角、人物类型分析和审美形式的稳定几个方面分析了30年代抒情小说的文体特征,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面抗战前后中共在海外宣传的主要喉舌<救国时报>,在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该报有关妇女抗战救国的宣传内容非常之多,这是同期其他中共刊物所不能比拟的.为更好地领导妇女运动和宣传妇女政策,中共<救国时报>在宣传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策略上是独具匠心的: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对妇女运动加以引导和支撑;重视突出知识女性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示范作用;积极渲染普通女性同胞的抗战热情.为更好地提高中国妇女抗战的积极性,<救国时报>刻意增加了不少国外妇女运动的报道.为更直观地宣传妇女运动,<救国时报>在编排上较之同类报刊罕见地采用了大量的照片和图片.  相似文献   

8.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上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从内容、思想到技巧都体现出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美与趣”的思想显示出他对于小说艺术和社会影响的重视,一部分取材文革的小说对历史进行了冷静反思,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以实践继承和发展了“散文化小说”这一路径,在重视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将小说写短写精,扩大了散文化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功能主义"政治文化"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出发,考察美国对外宣传,特别是战争宣传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美国政治文化是其媒体战争宣传的惯性思维系统,恪守舆论服从并服务于战争观念.崇尚强权和武力解决危机,全方位塑造"唯美独尊","唯美至上"的世界领袖形象.控制和垄断战争报道权,开辟军事战线的"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既是上海的发展黄金期,也是多事之秋。在多重社会危机影响下,《申报》诸多评论检讨上海奢靡的消费观。基于奢靡消费更多出现于富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俭奢观的讨论虽未能改变上海人对时尚的追逐,却体现出关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识。诸多言论将节约与生产结合视为应对危机的良策,却因企业的短期趋利行为造就了“畸形繁荣的上海”。政府虽然用行政强力倡导节俭,却无力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未能改变上海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中,<河南>月刊是后期革命报刊的重要代表.作为同盟会河南支部的机关报,<河南>因其活跃的革命言论、堪称巨大的发行量、庞大的销售传播网络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其舆论宣传对清末民主革命的兴起与河南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表现在:一是抨击清朝专制统治,为反清革命的爆发作舆论准备;二是唤起民众的觉醒,改变河南社会风气;三是承上启下,发新文化运动之先声.  相似文献   

14.
《大公报》是 2 0世纪 30年代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 ,它最早地意识到西北问题的重要性 ,拟把西北作为救亡建国的基地 ,并对西北进行了深入实际的报道。提出从交通水利入手 ,改革行政吏治 ,禁种鸦片 ,科学利用西北资源 ,恢复农业生产 ,培养西北人才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西北整体开发等有价值的观点。这些思想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意图有所不同 ,而且国民政府也不可能实现《大公报》开发西北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顺天时报》是20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发行了30年的中文日报,也是于北京创刊最早的近代报刊。作为日本政府的机关报,《顺天时报》在宣传日本的对华政策、控制中国的舆论界等方面影响很大。“五·四运动”后,该报受到中国各界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抵制。本文通过介绍《顺天时报》的创刊、发行以及中日冲突下两国知识分子围绕《顺天时报》展开的笔战,考察和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两国知识分子对中日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天津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之下,频繁的行政区划更迭和多国势力在天津的角逐,华洋杂处铸就的市民性格特征成为天津犯罪小团伙滋生的社会背景;当时天津犯罪小团伙数目较多,有十大恶、玫瑰党、摩登破坏团等,其作案动机、手段各异;天津犯罪小团伙的活动与作案目标、与其他社会势-力和文化风俗的冲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范寿康是一位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他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所著《中国哲学史通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写作的中国哲学通史。该书既坚持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待中国哲学历史,又重视发掘中国哲学史自身的特色精义,留下了有益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承接科玄论战的余绪,科学问题又一度泛起,张君劢等人拾起科玄论战中被搁置的话题,更加审慎地思考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胡适为假想的争论对手,围绕知识的建设与破坏,对科学派展开系统批判,并思考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更宜于民族建国的进程。这场论争没有正面的冲突,但其背后所体现的思想史意义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这关乎科学和道德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也关乎学术和人类在民族建国过程中自身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谈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是在"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兴盛的。它轻松活泼、闲适从容、个性鲜明的笔风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也接受了英国随笔重个性、幽默味格调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与突破,与中国现代小品文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