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婚姻法在有关保护妇女权益和保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建议修改现行婚姻法时应特别注意解决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破坏他人婚姻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妇女的生育权、财产权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裁判离婚理由作为婚姻法对是否准予离婚这一问题做出的法律规定,深受一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也反映了一国的婚姻文化和价值取向.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裁判离婚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第二次起诉、被告缺席、分居、家庭暴力等因素对法官判决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因素对法官判决的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原因、夫妻关系现状及原被告对婚姻关系的态度等客观因素是法官判决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笔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当今社会的“毒瘤”———家庭暴力问题,在描述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法律惩处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预警系统,全方位地防治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家庭暴力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抑制家庭暴力,必须用法律手段来惩治施暴者、保护受害者。然而,目前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却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执法机构职责不够明确、提供法律援助依据不足等。针对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的现状,需要进一步从立法、执法、法律援助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及其适用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保护公民个人的婚姻家庭权益,又要有利于发挥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我国的婚姻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但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婚姻法与其他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应当适用婚姻法的规定。以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六条为例,探讨了物权法在夫妻财产关系中的适用问题,并对该条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婚姻法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充实了夫妻财产制和离婚制度 ;完善了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但婚姻法名称不科学 ,法律空白较多 ,有关制度的规定也不完善。婚姻法应名符其实、系统周全 ;应明确其法律功能和民法属性 ;重心应向亲属财产法倾斜。作为婚姻家庭法应增设亲属、生育和监护制度 ;充实结婚、离婚、夫妻关系、亲子和扶养制度 ;增加涉外和涉港澳台婚姻家庭内容  相似文献   

8.
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中的过错认定问题,在实践中是一个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要提出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婚姻法》第46条所规定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种法定过错情形有相当的困难。文章分别对上述四情形中的过错认定问题做了探讨,并对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和婚姻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今天中国社会上听存在的妇女权益被侵害的问题,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渊源。我国人民政权一贯重视用法律手段保护妇女权益。在宪法、婚姻法、民法、继承法等法律中都有专条专款规定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保障妇女权益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为了使法律上的规定变为现实,应做好三项工作:1、立法要配套;2、执法要严格;3、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家庭暴力内涵、家庭暴力中的以暴制暴,及妇女权益保护等方面谈一些拙见,以期人们从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给予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家庭暴力迫在眉睫。以重庆市某区法院为例,对该院近三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其防治家庭暴力的实践状况。基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法院近三年防治家庭暴力的一些成功经验,并针对防治措施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防治家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要依靠法律救济,还要有不同服务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对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举措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对"家庭成员"界定时,需厘清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和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对"近亲属"规定的混乱局面,遵循大陆法系传统,借鉴大陆法系典型国家或地区成熟经验,以"近亲属"概念界定"家庭成员"。应借鉴国际社会和两大法系典型国家或地区的成熟立法经验,扩张"近亲属"概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于具有同居、恋爱及其他相关亲密关系者,准用家庭暴力防治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因家庭暴力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事件,施暴者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裁,而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愤而杀夫的妇女如何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法院同罪不同判"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司法统一,也不利于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大对妇女暴力实施者的惩处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严苛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和立法改革中过于宽松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尚有缺失存在,而要在家庭暴力民事认定上实现"受害人"与"施暴人"在利益上的衡平,建议采用二元家暴证明标准。依据二元家暴证明标准,对于作为离婚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采用相对宽松的证明标准,而对于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则采用相对严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的存在由来己久,但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远离公众视线,很难被外界知晓。欧美许多国家不断加强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治理家庭暴力的各种法制措施不断完善。我国由于现代法制起步较晚,法制不够健全,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缺少全面的主动介入,导致家庭暴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司法救济。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司法介入家庭暴力途径的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司法介入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来完善我国司法介入家庭暴力的规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作为女性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重点强调两性在资源、责任及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以及由此而来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其实质是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正在监狱服刑的受虐杀夫女犯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报告了他们个人和犯罪的基本情况;考察了他们在遭受家庭暴力初期、后期的不同心理以及杀害施暴人后的心理和服刑中的心理变化,对待犯罪行为、施暴人、自己家人和判决的态度;总结出司法过程中应该关爱受虐杀夫妇女。  相似文献   

19.
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家庭暴力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保障女性权益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家庭暴力机制,形成以教育为根本,立法、执法为手段,政府基层组织和妇联为辅助力量,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意义和要领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权限和意义,界定了公安机关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的范围,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技巧等,为警察处理家庭暴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