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0月的古州,秋高气爽,云淡菊香。平定县光荣院暨中心敬老院门前“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的大幅标语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在一阵欢快的鼓乐声和喧天的鞭炮声中,该院正式挂牌。市县民政部门及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并看望了首批进院的老人们,对他们的生活嘘寒问暖,视愿他们在这里高高兴兴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2.
金坛县薛埠镇绿化村74岁的孤寡老人左吉根,和来自全镇的35位五保老人一起搬进刚落成的“金坛市薛埠镇敬老院”后,激动地对前来祝贺的省民政厅和金坛市领导同志说:“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到老了,还能到宾馆一样的敬老院安度晚年,这都是享了共产党的福啊!” 新落成的金坛市薛埠镇敬老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茅山东麓,敬老院内生活设施、文娱设施和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其规模和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3.
梦窥高三     
一个人去农村旅游。忽听一老汉高喊:“别踩了我的麦苗!”这个人不屑地说:“没文化,这叫踏青。”老汉飞起一脚将其踢入水中:“踏浪去吧!”  相似文献   

4.
潘从武  刘娜 《社区》2005,(14):43-45
在一些生活类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诸多征婚广告充斥着版面。“秀外慧中”、“诚实稳重”“、英俊潇洒”“、有车宽房”“、资产上百万”等诱人的描述,令应征者怦然心动。然而,在这些广告背后,往往是问题婚介机构设置的“玫瑰陷阱”。老汉交了一万五还是“王老五”“婚介所到底有没有真的?”56岁的王生明老汉一脸无奈。为了找个老伴,他先后上过5家黑婚介的“贼船”,短短一年时间里,1.5万元积蓄被骗了个精光。王老汉1986年离婚,十几年来一直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王老汉渐渐萌生了要找个老伴的念头。2004年1月,王老汉在某报上看…  相似文献   

5.
妙趣横生     
买菜一个卖菜的小贩在为一个老汉称菜时,用小手指悄悄地在秤杆上压了一下。老汉问:“小伙子,你带刀了吗?”小贩说:“没带。您要刀干什么?”老汉说:“你的小手指头,不是卖给我了吗?我得割下来呀。”  相似文献   

6.
从高中开始,做志愿者就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念书后,我有幸加入了“阿彦和他的朋友们”爱心团队。这是由知名主持人阿彦组建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团队经常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献爱心。加入后,几乎每月我都去好几趟敬老院。  相似文献   

7.
笑话与幽默     
计算收成从前,一位老汉面见县官报告灾情。县官问:麦子收了几成?”老汉回答:三成。”“玉米收了几成?”“两成。”“棉花收了几成?”“两成。”县官大怒,说:“有七成的年景,你还说是灾年,想欺上吗?”老汉听完县官的指责,换了口气说:“我活了160岁,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灾荒年呢  相似文献   

8.
    
梁三老汉中年得子。这个儿子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真是疼爱得不得了。为给儿子买辆童车,两口子拼死拼活地干了几个月,才攒够钱给儿子买下。儿子长大上学了,看到人家的儿子都欢喜地骑着自行车去学校,老两口又是起早摸黑地干了3个月,才把买自行车时欠的债还清。儿子结婚后不久,老伴去世了。儿子和媳妇搬到新房去住,剩下孤零零的梁三老汉靠养老金度日。儿子却不曾来看望他。有一天,不知哪一阵风把儿子、媳妇、孙子刮来了。梁三老汉被好好地“孝敬”了一番,然后儿子好像理所当然地要他“赞助”买摩托车的钱。梁三老汉拿出…  相似文献   

9.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李老汉进城李老汉进城后,在一家歌舞厅前歇脚,见门口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严禁穿背心、裤衩入内。”李老汉“呸”地吐了一口,心里暗暗骂道:“早就听说城里的歌舞厅爱出事,还真是不假。这不,连背心裤衩都不让穿了,这还不乱套!”巧辩一对青年结婚后,新娘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瞎子,婆婆发现自己的儿媳长着9个手指头。于是她俩气呼呼地找到媒婆,责问她为什么骗她们?媒婆回答:“我并没有骗你们呀。当初我说得很清楚,我说男方没见过世面,你们女方说没关系;我说女方办事十拿九稳,你们男方说太好了。今天怎么都怨起我来了。”不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10.
黄原  胡绍铮图 《社区》2013,(6):38-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为敬老院的“形象代言人’。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杨爷爷总说,他是不住在南码头的南码头人,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晚年。  相似文献   

11.
筱莉,是某民办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与保健专业的学生。她的专业主要包括护理、推拿、按摩、针灸等课程。她十分看好自己的专业,认真对待每次实训课,还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中级保健按摩师的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临近毕业了,筱莉被安排在一家街道敬老院实习。在与老人相处的日子里,她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受到老人和同事的好评。实习期结束了,敬老院领导表示可以录用筱莉,但颇有商业头脑的筱莉婉言谢绝了。毕业后,她没有再找工作,而是不断地在街道和敬老院之间奔走。几个月之后,“筱莉老年用品专卖店”在敬老院对面悄然开张,店面不大,来往的人却不少。一年后,筱莉掘到了她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2.
黎默 《社区》2013,(18):36-36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铜沛街道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内“夕阳红”敬老院,为总计105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是徐州市为加强养老保障工作,提高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采取的“安康关爱行动”。此次保险由敬老院出资为老年人购买。  相似文献   

13.
沙镇三日     
孟谦 《社区》2013,(24):1-1
老年照顾是本刊关注的内容之一,切身体验为老服务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对笔者来说很重要。近期,民政部机关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开展了“百名处长进百家敬老院”的活动,笔者获得了宝贵的参与机会。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沙镇中心敬老院”的三天时间,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4.
本来平静的柳城县城,近日被一场奇特“屋檐下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家住柳城东泉镇高田村76岁的罗老汉,因对子女心怀怨恨,竟张贴大字报侮辱子女和女婿。结果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吐了心头恶气,他的子女和女婿却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罗老汉与子女长期积怨,关系恶化。今年3月1日,罗老汉心生一计:为了“让群众知道子女对自己不孝”,以便让村民们对他们进行孝道教育,他亲自撰写一张大字报,将女婿梁某漫骂为“养牛能手”,将女儿和儿子污蔑为“母牛”和“公牛”。罗老汉的子女及女婿见到老父亲如此公开侮辱性的行为,三人立即起诉…  相似文献   

15.
年仅64岁的王老汉去世了,不少人叹息说:“唉,看老汉那身体,本来再活10年没问题,都怨他那个‘催命女’,也怨老汉糊涂,一切听女儿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政工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政府工作系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新的矛盾和问题可谓层出不穷,由此而产生的新的工作和任务,需要有一个“不管部”来承接,这个政府部门就是民政部门。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民政部以主动求变和不断扩张的姿态,成功地摆脱了在政府工作中被边缘化的处境。进入2010年代,民政部门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社会福利服务,而且要以“三社联动”为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娱乐世界     
民间笑话 “死”教不孝女 从前有个老汉 膝下无子,老伴已去世,和三个女儿在一起度日。大家商定老人共管。谁知三个女儿先后出嫁,共管成了一句空话,推三靠四,老汉生活没有着落。 一天早晨,老汉去大女家,看到种有一片油绿的大葱,想拔一捆回去食用,大女说“葱怕  相似文献   

18.
地处鲁西南的山东省成武县康集乡敬老院,积极组织发动和鼓励院里的五保老人,参与形式多样的创收自给活动,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院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缓解了乡财政压力,减轻了农民负担。被省民政厅、老龄委命名为“文明敬老院”。 康集乡是一个仅有  相似文献   

19.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20.
王树吉 《社区》2004,(1):23-23
“谢谢,谢谢你们,社区工作者,是你们把党的政策送到了我们贫困户的手中,把你们的爱心送到我老汉心坎上……”杨建国老汉眼含热泪,把一封感谢信送到我社区,紧紧握住我的手,这使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位中国社区工作者的欣慰与自豪。杨建国是我们社区的一位居民,身体有病,孤身一人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