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转型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作为培养人之"德性"的一种教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转型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德育主体理论作为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育人模式、提高育人实效。新时期德育主体理论发展的时代诉求主要包括:"人本化"必求、"民主化"追求、"生活化"需求、"交往化"渴求。  相似文献   

2.
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南宁三十七中通过责任教育的"六心"工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有本校特色的责任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做新时期有道德的人,塑造了德育品牌,促进了教育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 ,学校“德育个性化”价值取向上的缺失现象及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继而进一步指出在面向 2 1世纪的德育改革中 ,教育工作者应如何追寻“德育个性化” ,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全过程及其基本状态,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也是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过程、方向、目标的性质、特点的新视角.回顾和反思新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显而易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首要的时代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主题性属性;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战略目标性属性;人民性(以人为本)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价值性属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主题是德育视角下的个性培养.关怀大学生的个性、指导个性发展是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个性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个2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依存关系,总结德育在个性培养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新时期大学德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适应大学生德育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满足大学生德育对象特点变化的现实需求,实现新时期大学生德育目标的内在要求.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教师人格魅力作为德育的重要立足点;升华人文精神作为德育的重要出发点;正视人的情感作为德育的重要切入点;人的个性差异作为德育的重要关注点;尊重人的需求作为德育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作为当前人的发展过程中的nt必要阶段 ,已成为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建设的题中要义 ,在当代 ,廓清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和透析当前德育模式的缺失 ,对当前高校德育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管理"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高校和学界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往往是越强调,越显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隐性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强调隐性教育在提高德育时效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适应了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特征,适应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生的主旋律,是理想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是对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反应。新时期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提高。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是高校德育应有之义。本文试图从确立培养个体幸福能力的德育目标,创造幸福的德育过程,发展受教育者创造幸福能力三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德育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面向道德需要的德育接受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是学校德育的时代使命.德育的有效性提升取决于德育矛盾的解决:即传授德育内容与个体道德接受的统一,取决于德育内容是否满足、契合和引导接受主体的道德需要.个体有无积极的态度对待德育传授,是德育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德育接受性研究从学生道德需要出发,尝试通过德育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变革,激发、唤起和培育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进而提高德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过程中,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具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江泽民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对我国研究生德育建设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入手,剖析了我国研究生德育教育的不足,系统总结了社会转型期对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及应对策略,为高校研究生德育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环境与对象、内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德育对象的思想也空前活跃,出现多样化趋势。面对高校德育环境、德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充实德育内容,即要更加注重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认同是教育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政治权威性和道德优越感受到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陷入认同困境。从价值观、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以香港德育和国民教育事件为例,提出用文化认同明确自我的"根",从而消弭政治认同困境,渐进式实现港人对"德育和国民教育"的接纳,进而达到港人国民身份认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本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德育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本理念的传统缺位和人文理性的现代缺失,学校德育的现实运作模式在社会转型等历史变迁的链条中呈现出德育目的的功利性、德育过程的单向性、德育内容的实用性等非人本的倾向与困境。因此,学校德育要从根本上矫正遮蔽德育主体生活世界的育人目标,创设融入德育主体精神世界的育人平台,树立发挥德育主体品格力量的育人风范,把“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各种德育活动当中,这样才能最终走向人本德育。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应在德育实践中采取新的德育对话理念及实施策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德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既是德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现实呼唤和发展需求。新时期高校德育注重人文关怀,应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掌握、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承认、主体地位的维护和尊重、生活状况的关心和帮助、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关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态,新时期多元化文化背景、大数据时代等信息化的社会变革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价值导向。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人本德育范式理论作为切入点,提出高校工作要在管理、服务、教学三个维度全面践行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