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美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到现在,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主客二元对立的反映论到打破主客对立、实现主客统一的存在论的转变过程。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这种转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马克思实践观本身包含着存在论的思想维度;其次,实践美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理论自足性也要求这种转变;第三,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某些问题的批评,为其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参照性视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对自身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结构-能动性、系统-行动者、主观-客观等诸多二元对立的现象,皮埃尔.布迪厄试图通过自己颇具特色的实践理论超越这些二元对立。本文认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关注实践过程和实践未经表达的逻辑,反思是其实践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实践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社会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首先,布迪厄对社会学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的反思有助于增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其次,布迪厄指出社会学也是一种政治科学对于认识社会学学科性质、促进社会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他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工作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和概念。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模式仍带有浓厚的传统德育的特征,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多维度的二元对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德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情境德育通过构建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道德情境,让受教育者在情境中感受、想像和体悟,完成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视界融合的德育主体、情理交融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二元对立问题,让高校德育成为深深植根于受教育者心灵和行动之上的德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的"生命共同体"思想以辩证的思维、实践的精神、自由的精神、人民中心论的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及相互生成的实践关系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变革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不同政治体之间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系统地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为资本主义时代以来所累积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未竟问题提供实践策略,为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人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力求将自己塑造成完美的主宰,而理想的理论述求总是跟现实的实践体现发生着激烈的对抗,于是对现实的不满便由于反思性的思考而上升为理论上对完美人格的理论论证。以求在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中对如何塑造完美人格作一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导致女性被彻底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早期的女性主义致力于颠覆这一处境,却继续沿续了这种二元对立思维,其理论充满了激烈的对抗、紧张和张力。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则在限制女性的同时形成了两性相互融通、不可分割的温和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兴起,开始打破二元对立传统,并承认其与中国本土女性主义资源的某种暗合,如何从中国自身的传统中寻求资源并予以发展,而不是一味跟随西方女性主义的早期经验,无疑应当成为中国本土女性学研究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演进紧密关联。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主体性已初步建立。面对着主流诗学的不重视,少数民族口头文论有着“失语症”的趋向。打破“少数民族VS汉族”“书面文论VS口头文论”“主流VS边缘”等二元对立思维习惯,以中国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为视野,展开少数民族口头文论相关研究,是建构中国文论话语实践之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8.
"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性理论思潮。酷儿理论向传统观念意识提出挑战,主张打破男人/女人、同性恋/异性恋、常态/非常态的界限,彻底改造人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使处于边缘化的酷儿们在主流文化之外找到自己的位置。酷儿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异性恋/同性恋二元对立的批判及对男性/女性二分结构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布迪厄反对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时间观,主张社会实践行动行为是惯习、资本和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超越"二元对立"是中国当代美学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20世纪初,王国维在其境界说中会通中西相关思想,从"超二元对立"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现代转换尝试,其中提出的中国文艺美学超越"善、恶"经验二元、超越"超验与经验"二元和超越"主、客"二元的基本任务以及从超越"超验与经验"二元对立层面解决超越"主、客"对立问题的探索思路,对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现代转换及其当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行动与结构等二元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历山大、哈贝马斯、吉登斯、布迪厄、科尔曼等社会学家为解决社会学的二元对立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其中尤以吉登斯和布迪厄两人对社会学主客观二元论的反思最富特色。通过对吉登斯、布迪厄的结构社会学理论加以比较,可以加深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同时揭示社会学理论的内在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2.
犯罪学的分裂与方法论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的分裂主要由方法论上的对立而产生。这种方法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以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立。犯罪学研究在这些方法论的对立上表现突出。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是当代社会科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中吉登斯与布迪厄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他们的研究中,犯罪学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犯罪现象的起点和目标;研究者对研究活动进行自我反思;研究对象从实体向关系转变;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犯罪学在方法论上的二元对立的问题,在正确把握犯罪的实践逻辑的同时实现学科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哲学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有助于拓宽翻译的研究视野。在哲学思维的差异以及哲学方法论的异同两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研究哲学路径进行比较,从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概念、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融合、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四个层面探析了中西翻译理念的异同与发展趋势。当今的翻译研究已从对立走向融合,呈现出多元互补的发展态势,翻译研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以为佛教的“出世”即意味着“出家”,这是始于原始佛教时代的一种误会,将“在家”与“出家”,“社会生活”与“山林古寺”对立起来。小乘佛教的“出世”精神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即“出世”并非一种空间转移和身份转换的问题,却视“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等为对立的二元。大乘佛教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妄执,以体用不二的逻辑,从根本上实现了“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自度”与“度他”等的不二一如。在大乘佛教,“出世”是“入世”的本性,“入世”是“出世”的相用;可以说,“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理念,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logos)中心主义,主张打破二元对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不再是全知全能的的作者,而是邀请读者涉入到虚构的故事中来,打破了作者与读者的二元对立.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萨拉的主体性解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话语权,她在寻求自我解脱和自由的过程中也帮助查尔斯得到了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学乃至整个文化观念似总难摆脱“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之二元对立,这在中国文论研究中表现为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视界融合”问题。古文论研究主要是对传统经典的诠释活动,其中传统经典的历史视界与现在研究者的理论视界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这种必要张力的废弛是导致学术视域封闭化进而产生“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二元对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古与今、中与西等不同文化视野之间不断的良性的深度融合,乃是超越这种二元对立、充分展示人类文学思想丰富性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文论走向融会贯通、综合创造进而形成一种开放的理论视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互动结果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由最初的国家高度主导、借用市场形式的管制经济阶段到打破计划与市场完全对立的二元格局,最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新局面。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包含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着力完善经济治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法治化保障等基本经验。新阶段,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和实践轨迹,总结继续探索政府和市场良性关系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刻认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内在逻辑,为继续探索良性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奠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部分女性主义在吸纳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打破以往对社会分析的壁垒,敏锐深刻地指出:父权等级制度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各种压迫和破坏的共同根源;而任何危害生命的活动都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学的问题,还是一个女性主义的问题。我们认为,二者的联姻并不是偶然的。女性与自然在存在状态、文化命运和生态理想诸方面的相似与共鸣,是其理论联结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二元对立概念为起点,阐述了二元对立原则对语言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及二元对立原则在索绪尔后的一些发展,论述了伊泽尔的文本开放性的概念和结构组成。文章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联系起来,论证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的关系及其对文本开放性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的后现代立场,为萨义德质疑东方学的一系列二元本质主义的对立提供了理论武器。萨义德以后现代立场关注边缘性、含混性,关注二元对立的消解,并以福柯的权力—知识观对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传统和西方知识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