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虽然《麦克兰·佛格森法》的目的是肯定州保险监管的地位,但实质上它确立了美国保险业在反垄断法上的适用除外原则。美国等西方国家保险业的反垄断豁免对我国保险业的开放与竞争规制具有借鉴作用。我国应依据国情,在相关立法中明确保险业原则上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行业,同时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的对外对内开放,完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目前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反垄断立法中应采取分别立法模式,应对企业的合并进行规制,应确立适用除外规则,应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行为应采用综合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而制定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国的反垄断法应选择分立式立法模式;应确定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应建立独立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国家根据属地管辖或保护性管辖的原则,对境外的垄断行为根据本国的法律加以规制,这一制度既为各国的反垄断法普遍接受,我国于《反垄断法》中确立了域外适用制度。借鉴美国和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实践,对于我国确立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必要性、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导致的法律冲突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关涉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采取了多元标准。本文论证了其中的合理目标,包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也阐述了需要加以调整的目标,比如将保护公平竞争改为保护自由竞争。尤为重要的是,有些目标,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并不适当,需要更正。最后,本文认为应对反垄断法的合理目的依据国情作出相机抉择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究其本质仍是一国的域外管辖权的问题。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冲突是国家管辖权的冲突问题,而形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各国利益的不同,直接原因是各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的不确定性。实践中,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原则有效果原则、合理管辖原则、单一经济实体原则和实际履行地原则,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不能放弃效果原则,但应首先适用实际履行地原则和单一经济实体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成熟的经济体制是依法而治的体制,实现宏观调控法治化,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对宏观调控摸式更新的要求。宏观调控法治化应确立禁止权力滥用原则,间接调控原则。宏观调控法治化应确立实施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宏观调控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的经济政策。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本文拟先论述德国经济稳定法中一致行动原则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论述该原则要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协调因素,最后指出了该原则对我国宏观调控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和修改经济方面的法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和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有力手段。反垄断法则是经济法体系中的基本法之一,是制止和消除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现象,促进和保护市场竞争机制功能的发挥,打破地区封锁和条块垄断的法律工具。根据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因行政性垄断行为和经济性垄断行为而产生的垄断关系。在立法形式上应采取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别制定的原则,对反垄断法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等技术规范内容要作出科学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论确立和完善我国情势变更法律制度卢炯星情势变更原则是调整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确立这一法律原则。目前,我国对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尚不完善,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以及许多因情势发生变更而产生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之所以服从和信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具有合法性。合法性理论的发展有三种不同的路径,即理性建构主义路径、经验主义路径以及“重建性的”路径。在这三种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法律的合法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要求:(1)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规范;(2)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支持;(3)其制定符合既定的程序。立法程序是唯一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也是合法性进入法律文本的管道,应当按照法律合法性的三个要求重新审视立法程序。同时,我国的立法程序也应当从加强法律合法性的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认为应将国有控股公司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框架 ,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市场过度集中和行政权的侵入 ,在此基础上 ,可以把国有控股公司区分为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和综合性国有控股公司 ,并提出了具体的反垄断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来袭,中国未来的《反垄断法》应当在充分考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立法和反垄断政策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动向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充分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和反垄断法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合理界定反垄断法的适用领域,恰当选择适合于我国的行为主义的垄断控制模式,同时建立明确具体的执法标准,并兼顾经济政策之需求,使反垄断法具有一定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各国反垄断法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众多反垄断法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并行的二元反垄断实施机制以克服单纯公共实施机制造成的政府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实现反垄断法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我国反垄断目前立法对私人实施机制预设条款较少,操作性不强,力度欠缺。建立多倍损失赔偿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公力扶持诉讼制度是建立健全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的有效路径。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应重视"竞争文化"的培育,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犯罪也日益严重,立法机关希望通过死刑的适用来遏制经济犯罪。但事与愿违,死刑的适用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违背了刑罚的目的和罪刑均衡原则。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应当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经济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附加适用财产刑。  相似文献   

16.
专利法所设定的专利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专利法与反垄断法似乎是冲突的。但是,专利法的价值目标:鼓励创新、增加社会利益、造福消费者,与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维护自由竞争、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专利法与反垄断法具有一致性。我国应进行专利权的反垄断规制立法,具体包括:制定反垄断法,完善专利法、禁止专利权滥用,制定专利许可反垄断法规及相关指南。  相似文献   

17.
竞争政策对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银行业管制与反垄断规制存在复杂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例外适用”模式、欧盟“一般性适用”模式和日本“除外适用”模式。反垄断法对银行业垄断行为的规制存在限度,没有通行的统一适用模式,且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突出表现为立法选择的有限性和反垄断执法的有限性。银行业管制的必要性、反垄断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路径依赖”以及反垄断立法规定的“暧昧不清”均为其提供了可能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原因。参考国际经验,我国宜遵循“一般豁免、例外适用”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路径,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强竞争倡导,重视竞争主管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分工协作,进而取得更好的规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事不再罚”原则确立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护行政处罚的公正而不过分损及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一事不再罚"应当成为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但其理论支撑需要重新考量.实际上,"过罚相当"与"有效遏止"应当共同成为"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确立标准.唯有如此,"一事不再罚"原则才具有应有的适应性和指导性,行政处罚的目的才能有效实现.<行政处罚法>立法过程中对该原则的艰难取舍和最终妥协,成为其不得不予以修改的现实理由.  相似文献   

19.
论立法公平之程序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程序的公平是现代法律制度中立法公平不可或缺的法理内涵。我国在立法实践中存在着“部门立法”等立法不公现象,其直接原因应归结为我国的立法程序中的制度瑕疵。为求构建公平合理的立法程序,我国应该努力推进立法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立法组织的民主化、立法过程的理性化,在立法实践中强化立法听证制度,推行立法助理制度,建立立法回避制度,适当延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期,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是赋予权利人合理排斥竞争对手,独享资源与市场的制度安排,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权利人便可能滥用其权利而形成垄断。因而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行为也必然成为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我国反垄断法正在起草之中,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则如何制定仍需研究。国外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定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值得借鉴,但规则的具体内容则应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执法、司法机关的现实状况,斟酌损益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