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底,根据报刊对“新产业革命”的介绍,校领导召开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理科各系的有关教授、副教授、专家以及教务、科研、学报和各研究所的负责人共二十余人,会上着重座谈了近代几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问题,这次新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学科建设和改革方向,以及加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等问题.现选登经济系陈家盛副教授在会上的发言.对新技术革命方面的问题,文、理科各系将继续深入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扩大了商品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限、福利保障实施的障碍、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及两极分化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积累的实现要求相应的物质条件。列宁在概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时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和新颖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物质条件和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论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论述对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庞大机构里,国家财政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制动轮之一,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阶级政府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中,军费开支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军费支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和特殊的作用,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军费支出一直占很大比重.军费支出的绝对数字增加很快,1978年美、英、法三国的军费开支均是1950年的10倍,西德和日本同年军费开支等于1950年的200多倍.同年度相比按人口平均军费开支,1978年美国每人平均的军费开支是五十年代初的2倍,英国、法国是4倍,西德、日本分别是11和12倍.(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逻辑、历史演进、趋势特征三个层面考察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耦合演化关系,为认识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提供一个技术分析视角。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根源于资本逐利的天性,是资本不断发掘技术与金融手段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结果;科技革命构成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技术动因;金融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演化的一个典型趋势,在不同的科技革命形态下有不同的演变特点。探究资本主义金融化新动向背后的逻辑、动因及经济社会效应,必须重视科技革命与技术形态演化的潜在影响,警惕“科技滥用”对市场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助推效应,探索构建信息、数字及智能技术形态下的过度金融化监测评估及风险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工业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通迅)、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新的能源以及海洋开发等等各种新技术领域都出现了飞速发展的趋势。这种形势对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是一种挑战:如果我们漠然视之或处理不当,那就会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越拉越大,被更远的甩在后面;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即正确认识世界即将出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抓紧应用各种新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蓬勃兴起,冲击着工业、农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等各个领域。对此,我国各条战线已日益引起重视。经济起飞,科学技术是关键,而科学技术的振兴,教育是基础。我国能否不失时机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整个教育面临着严重挑战,而高等教育又首当其冲。高教战线应当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对策迎接这场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蓬勃兴起,冲击着工业、农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等各个领域。对此,我国各条战线已日益引起重视。经济起飞,科学技术是关键,而科学技术的振兴,教育是基础。我国能否不失时机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整个教育面临着严重挑战,而高等教育又首当其冲。高教战线应当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对策迎接这场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上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热潮。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新的技术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为标志的,它包括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形成,整个世界将发生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从而推动人类进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人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趋利避害,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削弱了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的功能。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各国共同参与国际事务,并以合作和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 ,将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 ,许多贸易保护政策将被取消 ,国内企业只有客观深入地分析贸易保护政策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内涵 ,才能面对国际竞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1.世界经济研究当从解释决策走向影响决策; 2.应当从研究生产关系为主转向研究生产力为主; 3.应当从各自为政的国别和地区研究转向具有强烈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的多交叉、多综合的集团式,合作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家作用的历史评述广而言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以理解为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就这个意义来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新的现象。可以说,从国家存在的时候起,特别是有了资本主义国家以后,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导致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大了战争的代价,也提供了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工具;冷战后,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关系重点由政治、军事转向政治、经济,经济相互依存对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但经济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一、“新的技术革命”“新的产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等等,所说的是否一回事?那个名称较好? 新的技术革命是指:廿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激光与光学纤维、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及海洋开发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生产上的全面推广,将会引起社会生产方面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称为“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使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北约轰炸南联盟,对世界尤其我国经济尤如雪上加霜。说雪上加霜有些过头,未免有些骇人听闻,但无可否认有影响。就世界经济来看,科索沃危机的影响是双重的。自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后蔓延至整个亚洲、部分欧洲及非洲地区、美洲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金四危机严重破坏或影响了世界经济,减缓了世界经济(Weltwirtschaft)增长速度。各国都忙于采取措施,寻找对策,解决或者防范金融危机。进入lop年,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一些国家经济有望从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世界经济有望恢复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规模大、影响深,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产业升级不能简单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运用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以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9月22日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会议召开以来,日元升值的现象应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期间的日元升值速度是过快了。如果日元升值不稳定,那么就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其后果现在尚不可知,但为了稍许稳定一下日元升值的形势,似乎可以考虑汇兑介入的问题。本来美元就处于高本位的异常状态,面临着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评价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危机。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国发生了五次经济危机。一九七三年底,西方资本主义经过短暂的虚假繁荣之后,又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日本,英国,随后意大利、法国、西德等国也相继卷入危机。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合众国际社哀叹:“美国经济已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英国财政大臣惊呼:“英国面临最可怕的经济危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索景象,政局十分动盪,政府频繁改组,首脑纷纷换将。这说明,这场尚在继续恶化的经济危机,已经并将进一步沉重地打击资本主义的旧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