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绳武 《老年世界》2010,(11):27-27
四十七年前我踏上这片热土,和知青一起在这里备战备荒。我在这里喝了十三年黄河水,我在这里养育了三个小儿郎。我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故乡给了我无尽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
“出”姓     
方刚 《老年世界》2011,(18):13-13
在福建泉州的某座深山里,隐藏着一支蒙古部族。相传他们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裔。直到明代,他们的祖先因为避祸,才改为“出”姓,隐居在这里。此后便在这南国的深山里离群索居生活了六百年。  相似文献   

3.
刘桂彬 《当代老年》2011,(11):52-52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来到北大荒已50多年了。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变成一个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这期间,世事发生了多少沧桑巨变阿!虽然,我曾在这里洒下无数汗水和泪水;虽然,我曾在这里经历无数坎坷和磨难;虽然,我曾在这里思念故乡和亲娘,但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仍会无怨无悔地选择我深深眷恋、无限热爱的北大荒!  相似文献   

4.
在橡树公园城的街心花园,我和他开始了第一次会面。他在车窗里向我伸出了手:“亚当。”我也握了一下他的手。说出了“伊娃”这个名字。双方一点儿疑问都没有,是专为这桩勾当伪造的。头天晚上,单身俱乐部通知我,让我到这里来见他,据说这里职员扯得成千上万的皮条都很成功。他不仅清秀,又漂亮,  相似文献   

5.
唐林羽 《职业》2008,(11):68-68
一天,某时尚杂志记者打电话约我到一家咖啡馆聊天,我欣然答应了。当我见到她时,她正坐在角落里,用笔记本电脑写稿。我知道这美女很会享受,却不知道她在咖啡馆里工作。她说:“在这里工作既安静又方便,虽然杂志社里也可以上网,可我还是喜欢经常到这里来干活儿,半真半假做个NOCO吧!”  相似文献   

6.
鲜鲜视野     
人不犯傻,我不犯傻,人若犯贱,我必更贱。——专栏作家沈宏非概括的派对着装原则。王子们都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某专栏作家说,白马王子  相似文献   

7.
小文 《当代老年》2006,(9):21-21
永远无法忘记,我在北京做义工的那段日子。 那是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顾名思义,在这里住院的人都被医生判了死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当我第一次踏进医院大门时,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忐忑。身临其境,我才发现,先前的担心原是多余的,这里丝毫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恐怖,反倒见识了不少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8.
雨中的温暖     
一天上午,我正走在街上,忽然,天下起了暴雨。于是,我赶忙躲进附近的一家运动鞋专卖店。一个女服务员见我进来,便笑着向我走过来,问我说:“先生,你穿多大尺码的。”外面还没有下雨,估计两个女孩以为我是进来买鞋的。我直接对她们说:“我不买鞋,外面快下雨了,我想在这里躲会雨,可以吗?”两个女孩笑了,对我说:“当然可以。”我不善言谈,就在专卖店门口那里站着。可在这里不买东西,总有些不自然。  相似文献   

9.
本色的我就是王牌的我罗西无论是老子的自然人生,还是庄子的逍遥人生,乃至于我们一介凡夫所信奉的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归根到底做个自在的人不容易。陶渊明隐居南山,天天种豆,人很悠然,诗也飘逸。但他真的自在吗?虽说,那里民风纯朴,但肯定也会有村民不理解他,甚...  相似文献   

10.
福建泉州的寻常街巷里,竟隐居着古锡兰王子的后裔,而且,这一家族已在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了500多年……  相似文献   

11.
我们社区旁边不远就是劳动公园,那里有个群众自发的“相亲角”,来这里转悠的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居民,我姑姑就是这里的常客,瞒着儿子大宝,三天两头地到这里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姑姑竟然拽上我,叫我和她一起去劳动公园给她儿子相亲。“您给大宝相亲,怎么带我去啊?”姑姑敷衍我:“去了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13,(22):41-41
我和同事一起在单位订阅《老年世界》,他家离单位远,平时都是我代替他领取杂志。每次我都得催促他来我这里拿走杂志,他总是倔强地说:“没时间看,就放在你那里吧。”他是一个倔脾气,我拿他也没办法。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他终于来我家取杂志了,我忍不住埋怨道:“你没有时间就给老伴看嘛!压在我这里实在可惜啊!”他还嫌我数落他,一脸不乐意。一个星期后,他竟然主动打电话给我,  相似文献   

13.
最新的消息说,日本太子妃小和田雅子因不堪皇室生活的巨大压力,已经与母亲,女儿爱子公主离开皇宫,“躲”进了娘家在深山老林中的一幢避暑山庄里隐居了。  相似文献   

14.
宁华 《老人世界》2010,(4):23-24
1952年,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奉命编成志愿军赴朝参战。在一个夜幕沉沉的晚上,我随着后期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们的目的地是朝鲜的西海岸,听说美国的新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要在这里进行第二次仁川登陆。这里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我军到这里也是准备着登陆作战。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地狱。”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义工,18年散尽家财创办草根公益让我甘苦自知。1993年读师范学校时,我拉着两个同学创办了一个学雷锋小组,从18岁埋头公益到“奔四”,无意中成为“河南民间公益活化石”。我经常自嘲:今天我是活化石,明天就是真化石了,因为中部草根公益组织就站在天堂和地狱中间。  相似文献   

16.
圆圆 《现代交际》2005,(4):69-70
没有考进上海的高校,一直是我心中的痛。我一直就很喜欢上海.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国际化的氟围。但是.谁叫我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呢?没有办法.我只好在家乡的一所大学念完了四年的本科,而且念了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专业。快毕业的时候.我下决心圆我心中的梦到上海来。但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纯粹地为了上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正置身于官场中的人,应该懂点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你权势正隆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那是绝对不可动摇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鼎盛之中已经预伏了危机。自藏锋芒中隐官场大凡隐居,或身处长街闹市之中,与引车卖浆者为伍,或退居山野临泉,与田夫野老为朋。总而言之是脱离官场,不预朝政。还有一种隐居,名在官场之中,身有隐逸之闲,白居易把这种方式叫"中隐",他写了一首题名为《中隐》的诗,描述了这种隐居的特点与乐趣:大隐居朝市,小  相似文献   

18.
正海伦·斯诺(1907—1997),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个妻子,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末离异。与斯诺结婚以前,她在当时上海已是崭露头角的女记者。关于她前期的事迹很多后来听说。我与她结识是1972年底。战后几乎过着隐居生活的海伦这时与她的老朋友,当时驻联合国大使黄华接上了关系,终于实现了重返中国之梦。我当时在对外友协工作,有幸  相似文献   

19.
正吃完八月十五的月饼,第二天我就拖着行李箱出发了。我一个人跑去威海海边的山里定了间民宿,抛夫弃子隐居了两天。不是标榜大隐隐于市吗?我这次简直就是给自己打脸——直接对朋友们坦白:我被熊孩子气得离家出走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孩子缓慢地适应着小学生活,而我这个当妈的,状态却始终没调整好。起了一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我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随耀邦同志在这里考察调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兴义派我夜访农户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