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南珊 《江汉论坛》2004,(10):125-128
弗朗西丝卡作为《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是当代西方情爱文学中富于奇情异彩的独特形象,其所体现的梦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执著与超越的张力关系,构成其浪漫情爱世界的三个叙事节点;其婚外情缘的冥冥注定、自由天性的焕然激扬、理智舍弃的相反相成,昭示了情爱本体与情爱主体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明清情爱小说的兴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情爱小说是以男性的欲望和需要为前提,从男性文化的视角出发而创作的,所表现的美男效应与女性主义暗合。小说的纵欲妇女形象满足了男性读者对女性的欲望,表现出男权社会不平等的性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吴江叶氏三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养育于晚明江南良好的戏曲生态之中.<牡丹亭>、<鸳鸯梦>、<钧天乐>三剧,或是其阅读对象,或为其搦管脚本,或出于后人敷衍附会之作,在不同层面展示了三女与戏曲颇多因缘.观此三剧,参互联系相关诗文背景,可知三女淡然于俗世情爱以及慕求山隐、浮生若梦之思,兼晓清初尤侗对叶小鸾的追慕和错描.  相似文献   

4.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女媭究竟为何许人也?因先秦诸典籍仅见于《离骚》,故后儒及今人各有臆说.要之,或为屈原之姊,或为屈原之妹,或为女人名,或为女伴,或为妾.唯清人周拱辰、林昌彝及今人刘永济三家主其为巫,惜其论据终嫌薄弱,遂使此说不行于世.本文申论女媭为巫,只是拟从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入手,虽攻旧垒,力避覆辙.今缕述于后.一、"女媭"非战国时代人名女媭之名虽见于战国时代之《离骚》,但其命名方式绝非战国时代所有.试以《山海经》中以"女"字标名的名字为例,如:  相似文献   

6.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7.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历劫佳人》是较少被探讨的一部.运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主体间性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身份问题.她在与自身镜中映像的想象性关系中,在与仆人以及男性的符号网络中构建了有效的主体身份,在他者的注视下凝定了自我的位置.同时,她在“缺场”的状态中成为他者要求的客体,从而进入“要求之辩证”,作为男性间的媒介确立着他们欲望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高翠元 《兰州学刊》2005,(6):270-272
唐代情爱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些传奇中男性操纵着话语权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故这些情爱传奇中深刻体现了男权语境中的文士的隐秘心曲.一方面,它折射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士在本能欲求驱动下的色欲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文士对人的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故事家曹衍玉讲述的女性故事,包含了女性、男性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故事的女主人公在与君权、父权和夫权等男权的对抗中,展现了与男主人公之间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女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中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0.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男性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男青年"奶人"的刻画,向人们展示了在白人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主人公通过对家族史和姓名的追寻,寻到了自己文化之根和种族之根,确定了种族身份,成为了黑人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有些“公主病”.不过,如果都像近期流传的某视频中的主人公一样病入膏肓,可要及时医治了.这段视频中,女主人公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如公主般刁蛮任性,工作中也对同事呼来唤去.有人说,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表现. “公主病”者为数不少 “公主病”者指过分自我感觉良好,并且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多数是未婚年轻女性,从小受家人呵护、伺候,依赖性强,行为骄纵,有问题常归外因,缺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在父权家法社会中,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霸权话语中,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就是父权家法下的牺牲品。张爱玲以冷静和同情的笔调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财物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刻画了现代女性在旧式大家庭中痛苦挣扎过程以及沉沦的轨迹,塑造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抗争女性形象。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曹七巧悲剧重新解读,指出曹七巧的悲剧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宗法父权的否定。  相似文献   

13.
徐枕亚的《玉梨魂》是以男性视角来讲述的一个“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由于创作意图太过明显以及作者男性视角的局限,小说中女主人公白梨影处于扁平状态。对人物的行为细节进行分析,可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原人物的自我个性。  相似文献   

14.
凝视是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文学批评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美国女性作家夏洛蒂·铂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和她的悲剧成因。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丈夫禁足,失去人身自由,始终置身于丈夫凝视下的被凝视者。通过分析父权制度中男性的凝视力,解读作品中的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探索女主人公的疯癫状态和她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素来被解读为歌颂"友谊"与"爱情"的典范之作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但是,当我们破除对莎士比亚的崇拜心理并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他的诗作时,我们发现这种所谓的"友谊"和"爱情"其实只不过是抒情主人公与贵族青年的同性恋浪漫曲.本文试图通过对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同性恋风尚以及十四行诗的内容和措辞的分析,来揭示莎氏诗歌中鲜为人知或为正统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所不愿看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王萌 《中州学刊》2001,(3):120-12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归纳,寻找到其在神话中的原型--巫山神女,从而探讨隐藏其间的男性的依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上博简<诗论>中,孔子两次称赞<宛丘>,而古人却多视其淫荡之诗.<宛丘>一诗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巫女,一位男子为她迭宕起伏、婀娜多姿的舞蹈所倾倒,与之相爱生情,但迫于客观条件,两人无法结合为婚姻,这一对男女不得不采取冷静态度,谓"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孔子称赞这种做法.孔子之所以"善之",是由其情爱观所决定的.依照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情爱观,孔子既赞赏巫女对于爱情的执着,又称赞他们止乎礼义的做法.诗中巫女爱情受挫的重要原因应当在于巫觋的社会地位在周代呈下降趋势和巫女不嫁的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18.
在《奇异的插曲》中,女主人公尼娜尽管有表面上的选择自由,但是她的生活始终是以男人为中心,因此她在男女性关系及爱情关系的地位上始终是次要的,在为人妻为人母时始终依附他人。受其男性身份的制约,尤金·奥尼尔没能超越父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性价值观,所以体现在尼娜身上的是她的一生永远逃不出男性世界的樊笼。  相似文献   

19.
虹影的小说《英国情人》表层故事写的是裘利安与闵女士之间的情爱诱惑,而深层内涵则是文化对岸的诱惑。小说中的裘利安借助闵这双中国眼睛而展开了美好的,中国人的,东方的文化想象;与此同时,裘利安也充当了闵的西方眼睛,引诱她去感受和想象西方文化。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也充满了多重的文化隐喻,男女主人公情爱关系的进展与文化关系的增进处于一种同构状态。作为一个跨文化交流与想象的成功文本,小说以艺术的方式丰富了我们对20世纪30年代中英文化交流关系的想象与阐释,其自身的书写策略和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陈慧  魏晶 《齐鲁学刊》2007,(4):111-114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梦境时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她频繁地转换不同的视角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分层次描写,运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通过短小的篇幅,让读者进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处在男性社会中的女子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