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形体的演化表现为构件的定形、定量、定位和定向。《殷周金文集成》、《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所收录的春秋金文中,构件未定位的单字共91个,分形声字的形符、声符位置不定;会形或会意字构件位置不定等情形。通过对构件未定位的单字的各异构的频率统计,描写了春秋金文在构件定位方面的特征。在共见于西周金文和春秋金文的单字中,构件不定位的有87个,其整体及异构的字频统计、比较显示:春秋金文文字系统较之西周金文在构件定位方面有所迈进。  相似文献   

2.
吕敏  邓章应 《殷都学刊》2023,(2):95-10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字符具有整体性、特异性。字词不对应的根源在于字与字符不等同,即同字异字符、同字符异字现象的存在。同一字符有不同的书写变体,主要表现在笔形和笔画差异、笔画增省、笔画混合变异、构件拆分重组等情况;不同字符则表现在构件数量、构件类型、构件位置互换、构件拆分重组或笔画变异引起构件混同等情况。利用字符同一性判定理论,异写字是同字符的不同书写变体;异构字是不同字符。构件增省和构件位置互换是不同字符,都属于同字异字符。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羡余现象是汉字羡余现象的一个重要分支,即在形义关系已定情况下,通过增加或繁化构件改变甲骨文形体却不改变原有意义的现象。甲骨文羡余的类型可分为单式羡余和复式羡余两大类。通过研究大量的甲骨文字,发现甲骨文羡余的特点:1.不均衡性;2.甲骨文羡余手段或方式主要表现为累加和添加两种;3.类义性羡余的甲骨文多为会意兼形声字;声符性羡余的甲骨文均有双声符的特点;4.点形构件成为甲骨文写实性羡余和衬义性羡余的主要手段;5.强义。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文字抄写于战国末期至秦代,字体属篆隶,是难得的秦国文字手抄文献.文章根据异写字和异构字的理论,对睡虎地秦简中的异构字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共分析异构字67个(组),异构字的类型5种.睡虎地秦简异构字的探讨,无论对读通简帛文献,还是对汉字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战国文字“地域特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将战国文字按国别分为若干“系”并认为各系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文字材料范围不等于文字符号系统,文字集合中所具有的现象不等于该集合体的特点,个体字符或局部风格的差别不足以反映整个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通过全面描写和系统比较来进行。实际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风格或个体字符字样的不同,从本质特征和总体上来说,战国文字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秦始皇的“书同文”只是在战国文字系统内部作了异写异构字的规范,并非从整个系统上用一种文字取代另几种文字。经过整理的小篆系统应该是对整个战国文字系统的继承和发展,并非单线条地源于秦国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是超方言的,具有统一的民族性。暂时的政治分裂,不可能促使原本统一的汉字分化为不同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讹混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形际关系,在楚简文字中较为常见.楚简文字形体的讹混分为整字与整字、整字与构件、构件与构件三类;造成楚简文字讹混的讹变趋向分为单讹、双讹、互讹三式;讹混具有无向性、随意性、不传承性等特点;楚简文字讹混现象多与先民的类化思维有关,同时也和先民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家哲学思想有一定的隐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睡虎地秦简形成于战国末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情况。通过全面考察,其构形系统具有三个特点:稳定性、成熟性和复杂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承袭西周金文而来的基础构件在文字系统内部扮演重要角色,且汉字的理据被大量保留。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的基础构形元素、构件实现了音义符号化、构形模式以形声为主、构形层次呈上升趋势这四个方面。复杂性则指系统内低频构件与高频构件并存、无理构件与有理构件并存、规则与不规则并存。  相似文献   

8.
毛远明 《兰州学刊》2011,(11):165-17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传承,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文字,属于连续性文字类型。隶变使许多古文字发生笔法变异,笔势改变,直观上表现出文字外形不同,但是其文字结构类型、结构要素、构件组合方式、构字意图等则是一致的,研究古文字的遗存可以揭示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为汉字史研究提供证据,可以为考证古文字、研究异体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主要靠文字得到贮存和传播.汉字在贮存文化信息方面有双倍的能力.一方面,它同拼音文字一样,有写成文献的功能,可给人们展示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形体优势,可表现其主人华夏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种种生活面貌和心态,而这一点正是任何纯表音文字所做不到的.这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也是汉字的一大功劳.有些精通汉学的西方学者早就指出,汉字废除之日就是中国文化消亡之时.这正是充分认识到汉字的这一特点之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思想的化石,这在汉文字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汉民族的美学思想同样积淀、凝固在汉字这种活化石中.通过汉字训诂,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具有民族个性的关于美本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汉字书写文化模型 文字的模型指文字的基本结构式,它有书写文化模型和电脑文化模型的区别。在字母、文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一致的。在汉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不同的。 汉字书写文化模型确定于形、音、义三者相互对应的方式。汉字字形的“以实体所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字中,甲骨文并非中国文字之开端.偃师二里头遗址中的陶文,是夏代文字,其中许多可以与甲骨文、金文相对应.二里头文化陶文结构复杂、简繁并存,故还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字.距今约6300年-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已脱离了原始图画的范畴,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和特征,这才是汉字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文字的结构,指构件的空间关系,即构件的配合及其次序。前人关于汉字结构的论述,大致可归结为一元派和多元派两大类。两派各有道理,但汉字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大体形成的共识。从汉字结构的讨论基础来看,汉字有三种结构,即功能结构、造字结构和书写结构,而功能结构是汉字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中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中日汉字中的同形词可以发现:"同义同形词"的出现是日语对汉字的直接借用的必然结果,"异义同形词"则是文字形态与具体文化语境的结合和变迁,亦是在日语言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区别的一点;"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对汉字符号的利用的结果,可成为日语文字文化溯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汉字类型观,其中有些类型观反映了人们在汉字类型归属方面的错误认识.认真考察、分析这些错误的汉字类型观,其错误和局限主要表现在:有的汉字类型观误解了文字的表义渠道,有的错识了文字表达语言的途径,有的将汉字的文字类型混同于了汉字的符形类型,有的则没有注意区分汉字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字的发展演变都存在讹变现象,水族文字也不例外。尤其是没有刻版规范传承的水族文字,讹变特点突出。水族文字讹变现象有:与汉字字形有联系的讹变,与汉字字音有联系的讹变,与汉字字义有联系的讹变,水族文字自身书写传承的讹变等。其讹变的主要原因是:随意性的异体书写导致讹变,素养差距性而导致传承中的讹变,神秘性的神本文化意识导致讹变,反叛性的反叛文化意识导致讹变。  相似文献   

17.
陈晓强 《殷都学刊》2007,(3):114-119
汉字发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是汉字记录语言的客观需要和图画向文字演变的必然结果;汉字发展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表现为"形借"现象,"形借"又有纯粹借形和形音兼借两种现象的不同;汉字成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大多通过加区别符号、加声符、加意符、异体分化几种途径实现字形和词义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文字不仅对本民族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字使用地区很广,曾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现在朝鲜和越南都已进行了文字改革。汉字传到日本后,就成了上层社会的文字。到了平安朝时代(约公元八○○至一二○○年)创造了日本字母(平假名)。以后,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由于汉字学习困难,应用不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