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袁行霈先生在有关论著中重申宋人张 的陶渊明享年 76岁说以后 ,李文初、邓安生、徐声扬、魏正申等已就其论证进行了多方面的辨驳 ① 。笔者同样不能接受 76岁说。本文即对已有辨驳所作的两点补证。(一 )在陶渊明享年问题的考证上 ,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一篇重要的参考文献。而其中的“年在中身”一语的“中身”是否概指陶渊明卒岁 ,则理解不一。主 6 3岁说及 76岁说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如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以下称《汇考》)信从游国恩说 ,谓“颜《诔》所谓‘年在中身 , 维 疾’乃指渊明中年染疾之事 ,而非临死前情形”② ,从…  相似文献   

2.
由于每个人对陶诗的理解不同 ,因而对陶公的享年便有多说 ,我于《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 2期上发表了《评陶渊明享年五说》的文章 ,即评古直的五十二岁说 ,评梁启超的五十六岁说 ,评邓安生的五十九岁说 ,评袁行霈的七十六岁说 ,评沈约的六十三岁说 ,现在又发现《岭南学报》第六卷第一期发表了赖义辉的《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其岁数新考》的文章 ,他通过对陶公诗文的分析和归纳 ,定为享年五十二岁 ,他的取材与古直不同 ,但得的岁数相同 ,因此 ,我也要评赖义辉的五十二岁说。评了以后 ,便是否定这种新考。现在作出评述。赖义辉说 :“渊明乙巳辞…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之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之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最早记陶渊明生平的为梁代沈约《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自南宋王质《栗里谱》以来,南宋吴仁杰,清代顾易、丁晏、陶澍、杨希闵以至今人逯钦立、杨勇、王瑶、吴云、钟优民、李华、王孟白、唐满先、孙钧锡、王叔岷、郭维森等,均主此说.当今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相似文献   

4.
陶学研究者对史书记载的陶渊明年寿提出了质疑并各创新说。除史书所言渊明63岁外,其余诸说多是从陶渊明诗文中找到证据,并推断渊明年岁。但诸说均忽略了渊明居处遇火对其诗文保存与写作的影响,并以其诗中不能确指的数字作为推论的原点。陶渊明年寿的可靠资料应是《宋书.隐逸传》、颜延之的《陶征士诔》和萧统的《陶渊明传》,而袁行霈先生的一些说法就很难成立。陶渊明年寿仍应以"六十三"岁为妥。  相似文献   

5.
1、回归自然与遥阴存在──论陶渊明诗歌语言(戴建业)龙江师专学报一期2、《四库全书总目·陶渊明集提要》辨证(周期政)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陶渊明集注》前言(魏正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渊明年谱新说: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孙梓洲)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期5、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与叶赛宁:中俄渔歌比较研究)(岳风群)外国文学一期6、陶渊明自然思想初探—一读陶札记之七(赵治中)绥化师专学报一期7、陶渊明生死观漫议—一读陶札记之八(赵治中)丽水师专学报一期8、浅论宋代的“崇陶〔陶渊明〕”现象(吴惠娟)贵州社会科…  相似文献   

6.
关于陶渊明从出仕到归田,专家在编年谱时,都认为陶公在州召主簿不就后,即在家闲居数年,等待第二次出仕.今择其影响大者九家予以介绍.1、邓安生《陶渊明年谱》太元二十年乙未,二十七岁.是陶渊明始仕之年,不久,自解归.隆安二年戊戌,三十岁.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自四十一岁归田,至六十三岁辞世,迄未再涉仕途。历来论者们最感兴趣的陶渊明的归隐问题,就是针对他生平中的这一段提出来的。钟嵘最早在他的《诗品》中送给陶渊明以“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过于皮相之论了。别的不说,即从陶渊明之后既有隐逸经历又以诗人见称者来看,情况就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1、陶渊明的名字号及《桃花源记》内涵专释/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适意从心与陶诗艺术/吴国富//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浩然可匹渊明,只是近陶而已”/赵治中//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李剑锋《元前陶渊明接受史》简评/朱和君//九江师专学报一期5、日本和陶诗简论/李寅生//江西社会科学一期6、古“桃花源”一说/栗海//娄底师专学报一期7、略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向度/宋群//铜陵学院学报一期8、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周薇//江汉论坛(武汉)一期9、钱钟书的陶渊明接受史研究/卢佑诚//皖西学院学报(六安)一期1 …  相似文献   

9.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许人?《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只说是“浔阳柴桑”人。而柴桑县在晋宋之际管辖的地方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九江、星子、德安三县。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其家庭住址在柴桑的何处?这是应该弄清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遗产240期展开了关于评价陶渊明的讨论以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对于其中某些意见,我们认为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芳。为了说明我们的看法,栽们将从陶渊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我们的意见一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请同志们多加批评。一、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作品的人民性陶渊明是士族的后裔,自幼受着封建正统思想的薰陶和当时讲究门第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他早期的思想里,如《命子诗》中,曾对祖先攀龙附凤的“荣耀”大加颂扬,对自己的“寡陋”深戚惭愧。这是陶渊明早期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命子诗》中的糟粕,必须加以  相似文献   

11.
渔洋以诗享盛名於当世,“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晚岁肆力于笔记之作。自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五十六岁开始,至康熙四十八年(已丑)七十六岁,二十年间,成书五部,即《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公甘余话》。这些著作是他一生阅历、学问的结晶。 渔洋的这五种笔记,《四库全书》皆采入“子部·杂家类”中的“杂说” 一类。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复杂思想成为历代学者争论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他主要是受儒家的影响。宋代儒学大家陆九渊声称:“李白、杜甫、陶渊明皆有志于吾道”,陶诗中就有“先师有遗训”一说,这“先师”当然不是别人,无疑是孔孟。但还有其他种种说法,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就说:“渊明之说者庄老”,一口认定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说他是受佛教的影响,是一位“厌世的乐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享年几何?至今是个谜。最早言者是沈约,他说陶公“时年六十有三”。由于陶渊明生年不详,后人又推测出52岁说、56岁说、59岁说、76岁说,等等。本文从《游斜川》诗入手,评述渊明享年五说。  相似文献   

14.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读山海经》其九)“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形影神并序》等.在此欲将“陶渊明的身后名”解析一下,看其究为何物.  相似文献   

15.
周振甫先生的《谈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载《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认为《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三十九岁时作。此说虽有旧说作依据,但从这组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从对第十九首和第十六首的诗意来分析,我们认为此说不能成立。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是出仕时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陶渊明虽然不是毫无间断地一直出仕,但是,在这十三年中,他基本上是在出仕,即使闲居在家时也存在着出仕的愿望。只有到了四十一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论陶不论是观点、方法、文风都开辟了陶渊明研究的一个全新时代。他格外看重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陶是屈原之后第二位最具个性的作家 ;从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陶“潜伏的特性” ;认为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其根本的人生观是自然和自由 ;提出和论证了陶享年五十六岁说。他在治陶方法上中西结合 ,注入鲜明的个性 ;在创作和做人上也受陶影响。他接受陶渊明有自娱、写史、启蒙、恋乡等数种动机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有《赠羊长史》诗,序云:“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以赠。”宋吴仁杰《陶渊明年谱》于义熙十三年条下注: 有《赠羊长史》诗.长史名松龄,晋史本传(按,指《晋书·陶渊明传》)谓与先生周旋者。是岁刘裕平关中,松龄以左军长史衔使秦川,故有句云:“路若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陶渊明创作《搜神后记》的三种可能性 :( 1 )《搜神后记》 (《搜神录》)署名陶潜撰产生的年代几乎与萧统编撰的《陶渊明集》同时 ;( 2 )陶渊明有读到《搜神记》的机缘 ;( 3)陶渊明心好异书奇文是为了“自娱”和“导达意气”。  相似文献   

19.
陶诗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诗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诗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诗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是说他的五言诗不摹仿前人,有着自身的独创性。从文学史上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前辈作家所提供的艺术积累而进行创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与《饮酒诗二十首》,各家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前一首诗,从曲阿的地理位置看,一般认为的乃诗人赴京口任职途中经曲阿作的说法欠妥,其它说法更是难圆其说。从种种迹象及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此诗乃是诗人初任镇军参军时因王事而奉命之曲阿时作。而《饮酒》诗中的“一纪”,应解为12年,乃指始仕后的一纪,句指从始仕至自彭泽今还归时适一纪。而诗之作又在此后之一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