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也是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从“补缺型”养老服务,到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再到普惠型养老服务,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待遇不断得到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不清、供需衔接不畅、价格机制不完善等短板,制约着养老服务的普遍性和可负担性。需运用包容性治理理念,协同推进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动员多方力量提供多样化服务产品,畅通服务递送渠道,降低服务价格成本,构建既“普”又“惠”的普惠型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老年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随着岁月流逝,一批又一批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如何使这些老年人继续发挥他们的才智和特长,让他们“老有所为”,幸福愉快地欢渡晚年,是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一项重要责任,是社会的光荣义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人可能要问,老年人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什么还要提“老有所为”?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老有所为”是老年人对社会的再奉献。现在离退休的老年人,大多是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3.
人到暮年,往往身体不适,甚至病魔缠身,尤其是退休后。失落感、孤独感油然而生。这种心理怎样调适呢?方法很多。琴棋书画,游山玩水.栽花养鸟等,但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倦的童心。俗语说得好:“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童心常在养天年”。童心可以驱散老年人心理上的暮气,燃起老年人生命的火把,扬起老年人继续奋斗的风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老年人出国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亮点。如何看待老年人出国旅游,如何组织老年人出国旅游,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敢于冲击极限,挖掘身体潜能清代诗人姜夔写道:“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古人八十岁还如同少年,敢登云遮雾绕的高山,正应了现代“八十不算老,七十小弟弟”的一句流行语。说明只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的身心素质,做好安全准备工作,老年人的内在潜力是可以发挥出来的。当然,老年人由于年龄与慢性病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年轻人敢于冒险,富于刺激的心情是有区别的。既然他…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离退休后,具备着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潜力。把“余热”奉献给社会,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老年人的殷切愿望。老有所为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之中,更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内容。因此,解决好老年人的老有所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老有所为问题的提出及其丞要性我国的老年人,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达一亿。他们虽然超过了法定劳动年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劳动能力。我国现行的职工离退休制度,还使许多年龄不到60岁的人离开了工作岗位。这部分人,占全国离退休职工2400万人的三分之一,从年…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8,(9):34-35
猪血,有“液态肉”、“血豆腐”之美称。从其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分析,它更是一种价廉物美,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的理想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OLS模型,从实证层面分析了“逆向反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隔代照料孙子女的“逆向反哺”行为,均显著促进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过改变自变量数据类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与自选择偏误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逆向反哺”的两个维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呈“线性下降型”发展趋势。异质性检验显示,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对老年男性、居住在城镇、独居以及60~79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而为孙子女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女性、居住在城镇、与子女同住以及60~79岁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另外,社会交往情况在“逆向反哺”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倡导“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适当鼓励老年人的“逆向反哺”行为、在社区内成立多功能托护中心充分发挥“老有所养”与“幼有所育”的综合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老年人迫切要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其中突出的是“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问题。在解决人口老化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对策。一种是消极的对策,即将关心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存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不仅是有生命的存在物,而且是价值性的生命存在。老年人以其漫长的人生所完成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成为人”的过程而拥有特殊的生存价值,但这种价值却因生命时间的有限性而面临着困境。老年人因其眷恋过去、恐惧未来、迷惘生存的意义而埋没了自身的价值,陷入日常生活的沉沦当中。社会也因其人老体弱、竞争力低而生发年龄歧视。本文力图透视人生老年阶段的生命困惑,从人的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等视角,挖掘老年人的生命价值,为发挥老年人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战国末至秦汉间产生了“孝感”思想。“孝感”思想产生之初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影响也未品现。西汉末年随着谶纬之学的兴盛,“孝感”思想才开始兴盛起来,影响也随之扩大,影响所及,直至清末民初。“孝感”思想影响了统治者孝治政策的实施。使许多人成为了虔诚的孝子,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解决了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它也使部分人变成了伪孝子和愚孝子,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李东升 《家庭科技》2011,(11):26-26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修身养性格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对于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修身养性,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法轮功的练习者有 60%是老年人。这再明白不过地表明,它折射着老龄问题。通常,我们常常强调,要重视老龄问题,但人们很难有紧迫感。现在,“狼”真的来了,使全社会对老龄社会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就练习法轮功者多为老年人的问题,不少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里,我想从老年人文化建设的角度谈些看法。 一、受骗者多为老年人的事实反映了老年人文化的缺失 (1)文化为人类生命提供解释,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 按照最一般的理解,老年人的文化当指老年人的生活样式、有关老年人的制度规范以及有关老年…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利用山东省烟台市的数据,探讨了“村改居”前后,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规模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规模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村改居”过程对于老年人的地缘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同时老年人的学历、收入和社会参与水平,是决定老年人社会网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在家中地位的变化 ,传统孝道的被歪曲 ,教育的不利致使伦理道德滑坡等因素 ,使得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 ;广泛地进行家庭养老教育 ;组织好农村老年人的社区服务 ;资助鼓励养老家庭 ;增强养老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意识逐步增强,由于担心财产被分割、与子女的关系难以处理或者对再婚的质量没有信心和把握,“搭伴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无偶老年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因此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单身老人的伴侣问题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理解老龄问题的科学含义。 “老龄问题”比“老年人问题”的内涵更为广泛与深刻。“老龄问题”概括了老化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个人老化与人口老化问题。个人老化涉及老年人自身的特殊需要,如老年人的“保健与营养、住房与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与就业以及教育”等方面问题。人口老化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率增加,从而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反过来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引起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庭科技》2011,(6):35-35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常反复发作,秋冬寒冷时节尤甚。夏季是老慢支病情相对缓解期,若趁此时调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病求本”和“冬病夏治”的思想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娟  黄晨熹 《兰州学刊》2023,(11):147-160
文章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增长混合模型和二元Probit面板回归模型分别讨论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的形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基于“劳动—休闲”分析框架,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可分为劳动型、休闲型、均衡型和消极型四种,其中劳动型和消极型老年人人数较多。(2)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的变化出现累增和累退两种趋势,但不同模式的变化情况有所差异。(3)从影响因素结果来看,个体因素、家庭因素、保障因素和区域因素均会影响不同社会参与模式的变化,其中尤以性别、年龄、城乡类型、出行障碍、所属区域影响程度较高。(4)从异质性结果来看,城镇女性老年人选择累增的可能性比城镇男性老年人高出15.6%;而农村男性老年人选择累增的可能性比农村女性老年人高出13.8%;影响男性老年人参与累增的因素多于女性老年人;出行障碍仅对中高龄老年人参与累增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寿新概念     
激素长寿 人体有释放死亡激素的“丧钟”,它存在于人体头部的脑垂体之中。如果摘除老年人的脑垂体,再注射相应的甲状腺素,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新陈代谢,还可以使已衰老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新恢复正常,出现“返老还童”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韩烨  冀然 《兰州学刊》2022,(6):128-142
中国医养结合面临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相互割裂、服务链断裂,老年人养老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医养结合有“名”无“实”。基于2018年C市老年人调查的万份数据,以消费水平作为中间变量,探讨“医”(就医关注)与“养”(养老模式偏好)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月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越关注医疗费用和医疗水平,且对医疗水平关注度更高。就医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影响养老模式偏好:相对于就医渠道,对医疗费用越关注,老年人越倾向社区居家养老;对医疗水平越关注,老年人越倾向机构养老,且消费水平在就医关注对养老模式偏好选择上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融合—联动式”医养结合差异化供给模式,即对关注医疗费用且偏好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构建“首诊在家庭医生+转诊经社区+大病转诊医院”模式;对关注医疗水平且偏好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构建“首诊在医养机构+转诊经社区+大病转诊医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