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家庭科技》2011,(2):36-37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朋友说话时,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句话,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论什么都要说个"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儿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  相似文献   

2.
先生下班回家,一眼瞥见的是儿子。"你妈呢?"先生诧异地问。"老妈出去了。"我在书房里屏住笑,听儿子逗他爸。"你妈去哪儿啦?吃过饭了?什么时候回来?"先生换着鞋,一迭声地问。一种特别宜人的温馨涌上我的心头,弥漫全身。  相似文献   

3.
对谁好脾气     
那天,参加一个聚会,告别时,几位朋友都对我说:你这人十几年没变,还是那样的好性格、好脾气,和你聊天真是愉快有意思!我微笑。 我的脾气真的好吗?我想起了母亲曾对我说的话:"你这孩子,人能干,心地也善良,就是脾气不好。"老公也说我:"你这人,一辈子全是脾气害了你。"  相似文献   

4.
苏雅和林琳是十几年的朋友,两人亲如姐妹,无话不谈。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她俩的感情有多深:苏雅谈恋爱的时候,和林琳腻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男友在一起还要多。男友为此吃醋,曾问她:"在你心里,我和林琳谁更重要?"苏雅毫不犹豫地回答:"都重要!你是爱人,她是亲人。"结果,男友好长时间不高兴。  相似文献   

5.
蒋平 《家庭科技》2010,(11):1-1
一位学者对"幸福"的概念作了如是诠释:所谓幸福,其一是做喜欢做的事;其二是与喜欢的人在一起。自己喜欢的人,有时候竟然很难界定。喜欢父母?答案:不是。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我们对父母充满了感激。但同时,从内心上讲,父母只是喜欢自己的人,而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6.
喝尿、辟谷、洗肠、冲冷水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口耳相传这种坊间"养生秘诀",而且试验过的人都把功效说得神乎其神。然而,这种种的"养生秘诀"中,到底有多少科学含量?  相似文献   

7.
尊严的来处     
一对二十七八岁的情侣,围着珠宝店的柜台转了一圈后,女生小声地问:"请问有没有那种不带宝石的戒指?"一听便知,到了定情的紧要关头,男生让女朋友自己挑一枚心仪的戒指,而女生则尽量替男朋友省钱。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对方的尊严,因为对方值得他们这样做。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儿。有些人对"尊严"的理解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其实很多时候,尊严不在于别人对你如何,而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做。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各超市的酸奶柜台突然被铺天盖地的"老酸奶"所占据。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是不是不含添加剂,特别适合孩子吃?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我真的有那么忙吗?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千里路,要转3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乏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0.
对中日共同使用的"气"("気")从字源及使用现状进行了音、形、义三要素的分析,从而在认识二者字义巨大差别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广泛使用的"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明了"気"与"心"的关系?佣芍沼锏摹皻荨笔侵感?理活动、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外在感情、心情,而"心"则是"気"的根本,是掌控"気"的内在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雯璐 《家庭科技》2010,(12):32-33
老陈是公交车司机,开车时看不惯马路上一些人的驾驶行为,过去一年常有小碰撞。下班后回想起来心有余悸——万一出事怎么办?他患上了"路怒症"。  相似文献   

12.
从照片和电视上经常看到,西方人上至政要,下至平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与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人不爱笑,很大程度上与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有关。加之现代社会,人们常与压力和挫折不期而遇,上司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朋友的疏远,让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越来越少。然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排在中国网民常用网络表情第一名的是"咧嘴笑",第二名是"偷笑"。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笑是人们内心渴求的。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格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商业、经济、科教、社会等各个方面。从晋商、徽商、浙商等案例中可知,敢拼务实的创业性格、诚信立业的责任感和对亲缘观的重视等优秀的商业区域性格,为区域的商业繁荣创造了条件。区域性格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树立行为规范并最终形成一种经济发展的环境氛围。而在"兴师重教,重视知识"的区域性格孕育下,区域中出现科教人才集聚的局面,进而促进区域的科教进步。同时,区域性格对社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洁 《兰州学刊》2011,(3):212-214
"新上海人"脑子活络、爱学习、懂生活的个性特点是他们内在集体性格的一种显现,是"老上海人"在百年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海派学习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具体表现为: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学习价值观(重商)、市场化的学习心态(开放求新)、西学为用的学习诉求(实利)和自我导向的学习心理(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值得大学欢呼?不管怎样从学术上界定"当代",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在"当代"之中。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也就是说,当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还没有完结的时候,是不可能对它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家庭科技》2014,(11):42-42
"夹心族"或许是当下生活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工资既要照顾儿女,又要赡养老人,还要规划自己的养老。"夹心族"应该如何量身定制一份理财方案来解决孩子教育金、父母养老金和自己养老金这三大难题呢?案例40岁的李先生在一家企业任中层领导,工作稳定,年薪22万元。李太太是外企白领,年薪12万元。儿子10岁,读小学四年级。夫妻双方父母均健在。夫妻二人把所有积蓄约60万元存在银行,其中40万元做一年定期,20万元做活期存款。  相似文献   

17.
"包头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金利斌以一种极为痛苦的自杀方式结束了生命,他的死意外地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扰动着更多的人。包头警方最新通报这个亿万富翁自焚案最新进展:涉及融资贷款24.42亿元。金利斌案这个活生生的教训,使得那些仍在民间融资漩涡中沉浮的人们更想知道到的是,"微利"项目何以沾上"高利"借贷?异化的"民间融资"黑洞究竟有多大?这些风险黑洞又靠什么来填补?又是谁成就了"金利斌"们?金利斌案又带来了哪些警示?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在一家土豆粉馆用餐,看见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碗土豆粉问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顾客答道:"不是,我是猪肝。"于是服务员又问另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只听见那位顾客回答道:"我不是土鸡,我要的是土鸡。"在场听到的人都笑了。笑过之后,仔细思考,却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一句听似不合逻辑的问语却能得到第一位顾客的理解?又为什么第二住顾客理解了却要予以否定呢?  相似文献   

19.
对新生儿肚脐的护理,在医院的时候都是由护士给做的,出院后应该做什么? 脐带是胎儿与母亲相互"沟通"的要道。母亲通过脐血管将营养物质传递给胎儿,胎儿又通过脐血管将废物带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泄出去。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患糖尿病5年了,我哥哥今年40岁,刚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我今年36岁,非常担心也"难逃一劫"。请问,糖尿病有没有征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