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上挤出时间运动,在小区公园里的双杠上练倒钩。有几个小孩叽叽喳喳跑过来,其中一个胖胖的短发女孩,很直接地冲我说:"能不能借一下?""什么意思?让你玩一下双杠?"我不确定她要"借"什么,实际上我只占了双杠1/5的地方,她要玩,还可以啊。"嗯,我们想玩双杠。你能不能让一下?"她细声细气,但面不改色地确认。  相似文献   

2.
隐地 《家庭科技》2011,(3):11-11
在一个同学孩子的婚礼上,对面有位女士和我打招呼,拿起酒杯敬酒,并问我:"你还记得我吗?"我连忙拿起酒杯站起来回敬,"记得记得。"等我坐下,旁边同学问道:"那是谁?"我立刻脸露尴尬,"只是眼熟,但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那你怎么说记得记得?""一桌陌生人都看着我,如果我说不记得,不是会弄得她很窘吗?"  相似文献   

3.
木木 《家庭科技》2014,(12):15-15
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女儿的话,等她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她推开女儿的房门,看见女儿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她上去摸了摸女儿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女儿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炭火,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 "不行,得赶紧去医院!"她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 "妈,真的不用去医院,我明天就会好的……"她扭头看见女儿倚靠在她的房门上,显然已看到了她刚才的窘态,她看见女儿穿得很单薄。  相似文献   

4.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3,(11):12-13
媳妇的烦恼快递送货到家里,婆婆打电话问我买的是什么东西,这么大的一只箱子。我告诉她是在网上买的花架子。一共有10个。她吃惊地问:"这个要来干什么?"我说:"是买给你种花用的啊。"婆婆一看就说太贵了家里有个露台,婆婆喜欢用些破旧的瓶瓶罐罐种花草,摆得乱七八糟,看上去不太舒服。我知道她节俭,不舍得花钱买两个像样的花盆,所以在网上给她买了几个现在很流行的木头花架回来。有了新的花架,她就可以好好倒腾自己的小花园了,而且也给露  相似文献   

6.
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传过来:"你是郭主任吧?我是李莹的老公,她在你身边吗?我打她电话打不通,急死了。她要做公开课让我买磁条,她说今天上午要和你一起去看做课现场的,你帮我找她一下好吗?"我忙说,你别急,她上课去了,我马上找到她,让她给你回电话。我找到李莹说:"你快给你老公回电话,他在给你买磁条呢,挺着急的。"没想到她竟然生气道:"别理他,那么笨,让他办点事买点东西这么费劲。"说完  相似文献   

7.
沈美 《家庭科技》2014,(9):20-20
德国很重视生活教育,因为这是学习独立的基本步骤。我女儿琳达在德国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有手工编织或缝补的课程: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自己缝制鞋袜,甚至缝纽扣与补衣服破洞。我问老公:"你以前小学就开始学针线吗?"老公反问道:"那你是几岁开始学的?"这下换我嗫嚅了,我心虚地回答:"当然是十几岁呀!"结果我那德国老公说他小学就学会缝衣服了,班上男生女生都要学习基本的针线功夫。学刺绣训练专注与静心既然琳达已经在学校练过针线基本功了,我想她或许有兴趣玩刺绣,以打发她长达两个月的假期。  相似文献   

8.
家有闺蜜     
那天,朋友晓茹约我去逛街,欣然应允之后,我顺带"捎"上了婆婆。一路上,晓茹张了几次嘴,似乎有话要说。总算瞅了一个婆婆去洗手间的空当儿,她才"斗胆"问我:"你怎么敢带婆婆逛街呢?可真有你的!"我明白她的意思,也明白疑问背后恰好道出了她的苦衷。晓茹不止一次地说过,她每次买新衣服都要藏藏掖掖好久才敢穿上身,而且面对婆婆盘问的眼光时,她还要把价格说成"跳楼价”,防止老人家抱怨她乱花钱。  相似文献   

9.
换脸     
张琦 《家庭科技》2014,(8):17-17
学设计的闺蜜对她和丈夫的合影进行了PS,结果发现换脸后两人依旧很相配,而且比原来更精神了。于是她得意地说:"据说,如果夫妻换脸后还很相配,就是有夫妻相的表现,看来我和他就是传说中的夫妻相啊!"闺蜜的话让我十分心痒,连忙找了一张我和老公的照片让闺蜜帮忙换脸。换出来的效果让我大失所望,差点暴跳如雷。  相似文献   

10.
王纯 《家庭科技》2014,(10):19-19
晚上,我正在书房写作,女儿端着一盘草莓推门进来,她笑着对我说:"妈妈,我把草莓洗了,拌上白糖,你吃点吧!"我的写作思路破突然打断,很是恼火地说:"你不知道我这几天牙不舒服,不能吃酸的吗?行了,你自己吃吧!"女儿无奈地退出书房。过了一会儿,老公也闯进书房,我正要发怒,老公抢先开口了:"是你写稿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悦 《家庭科技》2010,(12):4-5
阴雨天,顾客稀少,无所事事。 有人掀珠帘进来,伞礼貌地收在门外。很好看的女孩子,干净的面容,干净的眼神,干净的打扮。说了声"你好",我便不再打搅她,让她自由地在店里挑选。她仔细地将中意的小物品一一拿起,看片刻,小心地抚摩,又放下。我留意到,她总是先看价钱,想必经济不太好吧。  相似文献   

12.
韦良秀 《家庭科技》2014,(10):15-15
一日我正在看书,母亲轻轻走过来,问我:"手机的短信,是不是有数量限制?"我一愣,没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母亲把她的手机递向我:"我刚才看到一个提示,说我的手机信息空间即将用完,让我删除一些。"母亲的手机是最普通的那一种,存储空间不大。听她这么一说,我回应道:"那就删啊,来,我帮您。"  相似文献   

13.
儿子刚上初一时,对女孩子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在开一瓶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儿,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的。"  相似文献   

14.
陈慧 《家庭科技》2010,(12):11-12
小梅打算今年"落实"一个宝宝。于是,夫妻俩打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谁知,在孕前检查中,小梅被查出好几种阴道病菌。她郁闷极了:为让宝宝能够安全"着陆",从一个多月前起,她已经很尽心尽力、天天用洗液为宝宝清洗"跑道"了,为什么还会出"故障"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坛历来不乏"寿星级"大师,他们的养生之道各有千秋,我们来看看文坛的老寿星们是如何养生的。杨绛:见利不争寿自高很多人称赞104岁的杨绛女士(钱钟书夫人)是著名作家,她却说:"其实自己是没有这份野心的";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瞬间";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就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散架了"。她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家里用的都是旧式的柜子、桌子,甚至连书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杂记     
1990年 11月 17日天晴好 ,有些热。一早起来 ,睡在书房的乃修说 ,小猫昨夜三时左右来到书房沙发旁 ,他只听到三声惨叫 ,清早起来才发现她已死去了 ,身上冰冷了。我听了感情受到很大的冲击 ,昨夜临睡前我还在厨房角上那堆灶灰上找到她 ,我把食物盆摆近她 ,她毫无反应。在此之前 ,她在走廊又吐了一堆 ,我认为是药物反应所致 ,想不到这竟是她丧命前的最后一晚。她在死去前又跑到我的书房 ,实际上是向我告别 ,她的三声惨叫就是她的痛苦的最后音符。她的死亡使我整天内心很悲痛难过。她虽然不会说话但很有灵性 ,很懂人情 ,我很喜爱 ,也给我们夫妇…  相似文献   

17.
波伏娃在她《第二性》"历史"一部中已经很彻底地回答了女性被确立为"他者"的原因。造成女性之所以是"他者"的附属于男性的地位,完全要归因于长期的父权制历史和父权制下出现的神话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想知道你的评价”,小祺交给我一份她的小说手稿。“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哦!”我当然会告诉她我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有点担忧。其实小祺很有天分,但是她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庆幸的是我确实很喜欢她的小说。一看完,我就发邮件给她:“你太棒了!太令人惊讶了!如果你能够加入更多的个人体验的话,这本书就不只是伟大了,而是崇高!”但是小祺一个多月后都没有回我邮件。后来她告诉我,说我的“攻击”让她很“受伤”。可是我明明是夸她!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小祺是一个防御性极强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我最近很担心女儿的婚姻,她今年28岁,结婚两年多,可是他们小夫妻俩天天吵架。我知道女儿脾气不好,不会做家务,只会打游戏。为这事,我没少教育她。但令我生气的是,这次女婿把电脑砸了,两人吵得很凶。我看不过去,劝女婿两句,他还反过来和我吵,说我没教育好女儿。其实,女儿小的时候很乖巧,成绩也不错。可是考上大学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迷上了打游戏。我每次去学校看她,帮她把换洗的衣被拿回来,她都不怎么搭理我。她上班后,回到家还继续打游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接到一个棘手的病例。这个女患者各方面都很健康,唯一一点是她很喜欢做心理测试,每天都会搜集大量的心理测试题。她妈妈带她来找我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便是问我这里有没有心理测试。"没有。"我摇摇头。"不可能吧?"她一脸的不相信,"你这里是心理诊所,怎么可能没有心理测试呢?你一定是骗我的。"在和这名患者的交谈中,我发现她不但思维敏捷,而且能言善辩,表面上看不出有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