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B_(12)对维护人体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十分重要,老年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_(12)会影响大脑的新陈代谢,导致记忆力下胯,思维迟钝,甚至精神异常,国外最新的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B_(12)不足,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诱发因素。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_(12)都是微生物制造的,动物机体可以贮存维生素B_(12),故肉、蛋、乳都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06,(8):28-29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活性物质”。新近又陆续发现,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性生活的质量,与男女的生殖功能也有密切联系。男人篇维生素 B12:是治疗恶性贫血的主要药物。研究发现,给男子不育症病人每天服用1.5毫克维生素B12,十七八周后精子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均见增加,故戏称其为“男子维生素”。人体本身不能生成维生素B12,只能依靠食物补充,如动物血和肉类。维生素C:可预防精子受损,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胡林 《家庭科技》2010,(11):26-26
1岁以内的婴儿,喂养以乳类为主。婴儿期常见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发病原因是:(1)维生素D摄入不足妨碍钙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维生素D均不能满足婴儿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牛乳中钙磷含量比例不适当,更妨碍其吸收。(2)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生成维生素D缺乏。(3)生长发育速度快,骨骼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理论是目前国际语言学的主流理论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也兴起了研究热潮.本研究在统计国内较为权威的12种语言学专业期刊、近十年来308篇生成语言学论文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生成语法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主导型的中国,农民工工会作为一种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何以能生成?生成的组织如何有效的发挥功能?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北湖农民工工会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描述北湖农民工工会生成与发展的背景与过程,分析了其生成与发展模式的特色及成功经验:政府主导、从农民工中走来、各部门积极配合、没有单位依托、运作的渐进性等;接着指出存在的问题:基层组织薄弱、自治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和市场推广意识以及政府行为缺乏制度化的可持续性。最后,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然语言生成(NLG)是自然语言(NLP)的两大领域之一,国外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NLG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文本自动生成器的实现方法。并具体描述四种常用的生成器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在人们进行文章生成过程中,头脑中首先总是有某种“想说的东西”存在着,这些想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成绝对不是某些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某些人的特征的机械组合,更不是某些人的行为要素的重复叠加。本文认为,人的"未完成性"以及"有限性"是人生成的动力;人的生成的内容是"复杂性"以及"总体性";人的生成的场域在共生关系以及具体事件里;人的生成途径是自我生成以及他者引导中双向建构。正是在人的生成过程中,人不断的将自己内在的潜力以及本质释放出来,实现着人的丰富生活以及意义归宿。  相似文献   

8.
何亮 《兰州学刊》2012,(4):35-40
目前学界对汉唐小说文体的研究,主要从史传、诗歌、辞赋等与小说之间的互渗,考察其概念的归属、源流、生成和演变的原因及规律。因对小说文体起源和影响小说文体因素的起源看法迥异,学界对汉唐小说的界义、文体的形成各有所见。同时,由于对汉唐小说中出现的所有文体缺乏详细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对汉唐小说文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阶段性特点也尚未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9.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是对人体内机体环境进行稳定。肾脏会促进尿液的生成,进而将体内的代谢产物排出,并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促进红细胞生成和骨髓造血,因此,人体肾脏出现问题便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临床给出患者有效的肾病判断。文章以此为线索,探究有效判断慢性肾病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朋 《中州学刊》2014,(4):119-123
目前学界仍然缺乏对《太一生水》提出的宇宙生成模式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样式所进行的反思。以《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为中心,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本身在逻辑上是否圆通;《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是否与老子思想有关,其理论本身是否存在缺陷;与《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其他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相比,《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是否"显得更为粗浅和原始"。在讨论中还涉及到了《太一生水》的作者归属、学术流派定位和历史评价等历来争论很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中西哲学比较所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两种异质哲学传统的可比性。这也是时下哲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可比性本身的追问,指出过去和当前哲学比较中存在的现成化态度和做法,揭示比较本身的内在结构即生成的比较—比较的生成之间的动态循环,突现比较的历史机缘性、目的性和创新性,藉此提示一种可能的生成比较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集"并列"与"空缺"于一身的特殊句式,国内外学者对于动词空缺句的生成机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共有句法特征之一是,句中处于并列层级的两个句法体之间存在共享成分,该特征为跨界移位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支撑.由此可见,动词空缺句具有全新生成模式,在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生成过程中可以验证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可以在同一生成框架下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类是否介入或介入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人工智能生成数据可分为辅助生成数据和自动生成数据.既有学术探讨中,对此的各种保护模式各有优劣,但多集中在一种保护模式的单项选择上.结合"菲林案"与"Dreamwriter案"的判决结果,可对生成数据采取多元分层的保护模式:对独创性的辅助生成数据,可纳入人类作品范畴获得著作权;对具客观"独创性"的自动生成数据,可设立新型邻接权——"数据生成者权"加以保护;辅助与自动生成中都存在不具"独创性"的数据,可采数据财产权保护模式.当数据生成者权、数据财产权尚未设立或设立后保护仍有遗漏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可对人工智能生成数据予以兜底保护.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反映了司法机关及其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动态均衡的信任与相互评价的话语内涵.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导致民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这是我国司法公信力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生成的重要原因.网络环境下公众广泛参与形成的司法民主倒逼机制、开放性司法运作机制及司法公开-反馈-回应机制,对有效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司法公信力生成的路径应当从实行裁判文书上网、推行庭审网络直播、构筑网络主流民意搜集、甄别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两个典型案例中,法律的地位十分奇特,它反映了中国法治的生成状况.从当今中国法治现实来看,法治的本土资源非常贫乏,尽管中国法治正在生成,但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积淀的文化过程,其生长因素不能仅靠外力,也不能从法制完备与否来判断,它只能是内生的,植根于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之中.  相似文献   

18.
姜喜咏 《天府新论》2007,3(6):19-22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纳入哲学反思的视野中考察,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诠释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生成过程和理论创新过程。实践诠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以现实社会主义为主题在民族的实践、历史、文化中得以具体化、现实化、时代化和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获得实践生命形态,构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意义生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理论特质在中国化过程中得以具体澄明、生成、拓展深化,理论的意义也在实践中生成、深化和获得无限开放的性质。理论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必须深入研究这一理论运行机制中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加强对理论失误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汪洋 《家庭科技》2010,(7):35-35
经常出现口唇糜烂、口角发炎,说明身体缺乏维生素B2。这时如果你吃几次用黄豆芽做的菜肴,也许不必去看医生,就自愈了。黄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将黄豆用水浸泡,发芽生成的黄豆芽比黄豆营养还丰富。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构造上,继承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谱系并进行了契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教训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在现实研判中,准确识别国际政治斗争大背景下中国面对的国内外意识形态多重威胁;在实践建构中,更新意识形态传播形式、话语、空间的整体布局.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的多重生成底蕴,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思想清醒、提高政治站位、以坚定的信念与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