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张金峰 《兰州学刊》2009,(2):144-14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也由于地域差异而呈现出相应的区域分异性。文章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分异的现状出发,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安排的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西养老伦理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老年问题已成为社会最关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解决中国目前的养老问题,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已有的养老伦理与养老模式,力求从比较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找出适合当下中国的最佳养老方式.从养老伦理的哲学基础看,中西存在理性与实用的不同;从养老伦理的文化根源看,中西有着敬神与尊老的区别;从养老伦理的模式选择看,中西显示出社会与家庭的差异.通过比较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养老模式的选择,必须走中西综合的养老之路,社会养老家庭化无疑是一种国家、老人、子女三方受益的合情合理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3.
程亮 《兰州学刊》2014,(7):131-138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 Multinomial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传统观念、经济状况、养老保险和政治信任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无子女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养老意愿选择几乎没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越不倾向于选择政府养老,而选择子女养老;有养老保险者倾向于选择非子女养老方式;相对子女养老而言,随着对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提高,选择政府负责养老的几率降低。养老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养老意愿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老龄社会来临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本文提出了新型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可以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第三条道路",分析了"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含义、缘起以及中国选择"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必然性,并提出"四三二"立体化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引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就在于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具备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从养老角度来看,国家近期推行的"单独"可生育二胎政策也是为了缓解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在上述问题背景下,本研究将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定量分析模型,根据老年人对于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分析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老年人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核心养老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针对如何集国家、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本土化实践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来势迅猛的特点,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所引发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养老实行社会化,即由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并承担,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社区居家养老又一次得到政府推广。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成为百姓共同的话题,城镇困难家庭尤为重视。但居家养老其普适性如何,是否为城镇困难家庭的最佳选择,均需更多讨论。基于在上海市徐汇区困难家庭的实地调研,本文对当前城市困难家庭居家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老龄化的总趋势中,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人口比重增长快、老年群体经济状况较差等特点,妥善解决中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养老资源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提供社会化、养老地点不脱离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区,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鉴于居家养老模式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居家养老应当选择以福利性为基础和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道路.然而,我国目前的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福利性严重不足和市场化程度不够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居家养老的福利性和市场化,大力推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俊 《天府新论》2015,(5):129-134
回顾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由青年型或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一种社会政策上的回应。从制度嵌入性的视角来看,建国以来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形成与变迁,在对养老服务需求做出回应的同时,更受制于更大的宏观制度结构,受到不同发展时期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国家发展社会福利的基本理念、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福利治理模式等制度环境要素的制约,这些制度环境要素是决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关键变量。这也表明,养老服务政策要能够有效回应社会的需求,需要一个合适的制度环境。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个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区、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在服务提供上协同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在服务的筹资、整合和监管上起到主导作用。当然,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要真正迈向一个基于公民权利导向的社会政策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反向抵押贷款是西方国家以房养老实践中最广泛使用的方式,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和政府支持等宏观条件不成熟,住房寿命、土地使用年限、传统观念等方面的特殊限制,在实施上遭遇了困局.基于此,为使以房养老在中国切实可行,以房养老的总体模式选择,应采取以租房养老和售房养老为主,积极试行反向抵押贷款,并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提高反向抵押贷款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严峻,老年人在经济供养、服务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困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龄化问题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的挑战,既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又对养老问题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二孩政策”虽已放开,但“4-2-1”家庭结构占比短时期内变化不大,越来越多老人面临养老难的窘境.近年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成为老人首选的养老途径,但其不可忽视的前提是老人要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养老服务,相当一部分老人的退休金、养老保险金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以房养老”作为养老选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老年人养老选择资金筹备的方式之一,可以较好地解决时下老人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这种养老模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又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家庭中主导地位的逐渐丧失、年轻一代养老观念的逐渐淡漠,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和社区等多种力量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居家式社区养老方式与老年群体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老年群体的需求依强弱程度排列为健康需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和经济需求。老年人的养老依赖从单一的家庭依赖向家庭与社区的双重依赖转变。在社区功能转型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居家式社区养老方式”是符合老人意愿、中国养老传统、具体国情的最佳选择,社区养老能力与老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强社区养老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空巢化状态下,家庭养老制度中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出现断裂,农村空巢老人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生活参与不足。选择安徽劳动力输出大县——G县的D村和Z村作为调查地,对40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研究发现,家庭养老制度是否依旧吸纳或产生排斥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子女经济资源、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的良性互动与否。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智慧养老成为传统养老的更新和补充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养老选择。智慧养老能力的现代化以"物的力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为主要实现途径,通过促进子代技术反哺、建构社区信息场域和强化新媒体宣传以及完善老年教育体系,达到老年群体的智慧养老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根据老年群体人的现代化特征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间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只有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才能为中国式智慧养老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人口的持续减少,如何赡养老年人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应该成为选择和确定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全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居住地域以及职业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等变量影响着老年人口在共同生活模式、独自生活模式和福利院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因此,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可以揭示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养老意愿在社会养老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空巢老人比例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体验感关注较少。在众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往往面临着自由和尊严被剥夺、日常行动和选择受到严格约束的境况,陷入类似“囚老”的困境。文章通过审视当前养老机构在适老和尊老建设上的诸多困境,并从个人和机构层面展开分析,提出包括功能健康、主动参与、精神保障、队伍建设、开放管理等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将养老问题划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模式,认为,在现阶段单靠家庭养老或个人养老难以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把家庭养老、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井朝着社会化养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养老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中国社会养老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较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养老内容及形式,以说明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家庭养老居于主要地位,社会养老非常脆弱,但是社会养老从中国传统养老观念形成伊始就相伴而生而且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养老观念的变迁,对于建立和健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