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的历史轨迹,以政治关系为主导,以重大事件作为分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将这段中日关系分为前蜜月时期、后蜜月期、双强并立与磨合时期、重新定位时期四个阶段,并提出了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关系特点。在把握政治关系主线的同时,以经济关系为辅助,以两国民众相互之间感情变化和对对方国家的看法、态度为参照,表现两国关系的主要客观历史进程,揭示两国关系的阶段性内涵,以及政治、经济和民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平正芳作为一代著名政治家,不仅是日本“战后派党人政治家”中第一个表明愿为中日恢复邦交尽力的实力派人物,也是“大(平)角(田中角荣)政权”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决策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始终以真知灼见和非凡的勇气走在历史大潮之前,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邦交的意义非凡,30年来,中国和日本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政治上,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人士为架起中日友谊“金桥” 而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其中一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1968年的“池田倡言”犹如春雷乍响,不仅在日本国内掀起  相似文献   

5.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日两国人民长期的愿望,使中日邦交最终走向正常化.日本的田中政府及田中角荣本人在这中间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作者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战后韩日关系是美苏冷战的直接产物,韩日双方因在历史认识、战后补偿、领海、领土主权等问题方面存在严重对立,致使建交历经李承晚、朴正熙两届政府7次谈判才得以实现。韩日关系正常化不仅对后来两国经济、政治、军事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对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从1956年开始,得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中国是日本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为了开拓这个传统市场,日本重化工业集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分析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发展与其对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72年 9月 ,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本文从体系结构、互动过程、单位属性三个层次入手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东方论坛》2008,(6):F0002-F0002
今年是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1968年,池田大作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及人类和平思想出发,顶住沉重的压力,发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以下简称《池田倡言》),对后来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先导的关键作用。池田大作因此先后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的接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2日-23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举办的互惠、合作、发展中的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陈宝媛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2):68-73,92
韩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颇费周折,但却在朴正熙政府时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进展体现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美、日、韩三方的新选择。韩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朴正熙政府时期韩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韩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为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载入史册的日子,距今已整整40周年。但为此而奋力拼搏的人们记忆犹新: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及众多相关部门,经过多年通力协作、自强不息、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的结晶。《一段历史的回忆》一文,充分反映了江西人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仍系既脆弱又棘手的一对中外双边关系。这是因为影响两国民族心理和解的主要障碍迄今尚未克服,诸如部分日本政要尚未像德国政要那样正视侵略历史、日本国民尚未全部走向觉醒、中国尚未完全崛起。对此我们宜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中日民族心理和解进程:通过加大对日宣传力度和改变对日宣传基调,努力推动日本国民更多更快地走向觉醒;通过密切和充实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直接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既需摆脱对日外交"新思维"的后续影响,也要避免滑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应着手"中日关系研究工程"立项,为国家对日外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9—1993年,日朝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如何实现邦交正常化。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但更重要的是冷战前后国际形势对两国的冲击。经过非正式往来和政府间的交涉,谈判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在核查这样的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谈判搁浅了。当然,日本方面在这一谈判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光辉节日,我们特刊发原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顾问委员会付主任赵雨亭同志撰写的这篇纪念文章。文章从新的历史的高度,全面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的经济建设等各个时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本文引证资料翔实,概括精辟,论述精当而透彻,是一篇具有理论和历史深度的好文章。很值得省内外老同志一读。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互相影响非常深远。中日友好关系的现状是历史主流的继续和发展。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对于两国世代久远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颇有裨益。本文仅就中日两千余年往来史初期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及文化影响,作一概要的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侯仁之先生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称为“历史地理学巨擘”,他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把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发展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启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之先河、开始了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首都规划建设的比较研究和率先开展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侯仁之先生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10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的事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两千年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两国学者已经从很多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我于这一专门领域之门外,这里无我可以置喙之余地。之所以写这篇短文,只是想借这次两国史学家集会的机会,谈谈由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而引起的历史反思。两千年之久的两国文化交流,在我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沉积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往事。自隋唐以迄宋明,日本学问僧、留学生、法师,不辞风涛之险,渡海到中国求经问道,观摩礼  相似文献   

20.
两千年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两国学者已经从很多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我于这一专门领域之门外,这里无我可以置喙之余地。之所以写这篇短文,只是想借这次两国史学家集会的机会,谈谈由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而引起的历史反思。两千年之久的两国文化交流,在我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沉积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往事。自隋唐以迄宋明,日本学问僧、留学生、法师,不辞风涛之险,渡海到中国求经问道,观摩礼乐法制,几百年络绎不绝。同样,中国的高僧宿学,在这个时期到日本传戒授业,也历历有人。在这样长时期的人物往返之中,阿倍仲麻吕和王维、李白之间才调相投的诗谊,宋太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