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字是文化的映射,汉字与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本文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汉字文化习得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申小龙倡导的文化语言学.其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对汉语"语文性"的重新发现并提出了汉语研究的语文学范式,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汉字为本,以神统形,散点透视.语文学范式的提出涉及到了一个汉语建设、也是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其实反对的就是汉字、汉字本体的语文学文化阐释模式,我们称之为"去汉字化"运动.语文学范式是作为一个文化拯救方案提出的,表达了文化语言学对五四"去汉字化"导致的"文化断层"的深深忧虑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语境顺应看外来词翻译中汉语字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代汉语中出现的常用英源外来词为对象,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在外来词翻译中对汉语字词选择的作用,研究发现外来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顺应中国文化语境,其中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汉字文化意义双层因素对外来词翻译中汉字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及其运用中,这些问题主要与汉语教学、学生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文化障碍有关。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汉语价值观和情感;合理开设汉语类课程,选编、规范教材,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汉藏文化适切性研究,努力弱化汉藏文化障碍;建立汉字应用能力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如怀特所说:“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就仅仅是动物而不是人类。”①符号在这里就是指人类的语言文字。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而也无不体现出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无不打上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印记。汉语汉字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产生,透过汉语汉字的表层结构,应当可以窥见蕴藏于其底层的汉民族文化心态。汉语汉字的特点汉语汉字,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一)完整性: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7.
李润 《南方论刊》2003,(11):47-4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其个体,还是整个系统,都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汉字成为汉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而汉字本身也成为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汉字构形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以探究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主要工具,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自源文字;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程中记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其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文化课程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构造、汉字形体的演变和表意、汉字的改革、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与文化、汉字的信息化处理等内容。基于对这些内容的细致分析,挖掘、梳理和列举其间蕴含诸多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汉字文化课程的构建打下必要前提和基础,推进该课程思政建设,使其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展现,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研究它们的一般特点和相互差别  相似文献   

10.
拼音化运动是以创制拼音文字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取代汉字记录汉语为最终目标的拼音文字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拼音化运动长期与政治运动、思想论争相关联,对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与汉语的适切关系缺乏冷静、充分的学理思考。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便于区分同音语素,与汉语词汇字族化、词义表面化的特点比较契合。《汉语拼音方案》不能很好地区分同音语素,无法承担取代汉字记录汉语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吴慧 《殷都学刊》2014,(3):73-80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联系、双耦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方式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可以从词汇、表达以及汉字上找到若干证据和表现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思想观念对汉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语言学者普遍认为,汉语是人类的原始语言,汉字是古老落后的文字。经过半个多世纪,西方学者的观点改变了,他们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汉语是人类智慧的语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对汉字的看法本应随着对汉语看法的改变而改变,但人们对汉语的看法似乎更凝固些,甚至某些中国语言学者也接受了汉字古老落后的观点,有人还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这是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文明与文化的代表,语言和文化更是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对汉语的语言结构、语言符号的学习,同时还是学习汉语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新的文化内容。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还要在异域文化的比较中打破文化壁垒、消除文化误读,使对外汉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汉字构形的整体联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语码层面上对诗歌中的汉语嵌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汉语语码嵌入:符号对等、翻译、拼音和汉字。汉语语码嵌入的现象反映了美国华裔深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华裔群体在异质文化语境中错置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造成了离散主体的迷失。面临这种困境,华裔诗人根据文化记忆所具有的重构能力,将象征文化记忆的汉语与现实语境中代表本土经验的英语进行结合、改写,建构出了独特的离散主体。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形声字并非表音文字,其字体结构依然遵循表义原则。字形表义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对汉语语言的构成影响较大,推动汉字完成了由记事转为记录语言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9.
信息思维与汉语语义的信息处理王延龄汉语语义的信息处理是汉语、汉字信息化的新课题,这一新课题的研究必须在信息思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汉语语义信息处理的研究又是信息思维理论的研究。一、汉语汉字思维机制的分析对汉字作语义的结构分析,最早的理论是古代的“六...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从语音、汉字、词汇、语句、语用规则等方面都显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又是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