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对中国两种类型的中间阶层的阶层意识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探讨中国中间阶层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我国中间阶层的历史变化及其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分析,认为中间阶层是我国民主党派的合法性基础,同时指出,邓小平、江泽民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新形势下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实践中民主党派的作用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中间阶层进行角色定位是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社会中间阶层扮演了多重角色 :他们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形势、引导社会消费、创建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中间阶层进行角色定位是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社会中间阶层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形势、引导社会消费、创建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的标准、阶层结构、阶层分化和中间阶层四个方面.要使社会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须加强中间阶层、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员分化明显,在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推动下。社会成员有了自主选择居住地的可能,因此人们因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分化,在居住区的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分异,同一阶层的人们因需求相近而聚居于相同社区,在城市出现了社区阶层化趋势。社区阶层化是社会分层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阶层间的矛盾,所以社区服务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 ,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 ,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也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 ,即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既遵循其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间阶层作为我国新兴的阶层,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相对独特的社会要求,因而是影响社会结构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当前我国中间阶层的界定出发,分析我国中间阶层的积极及其消极作用,最后探索出培育我国中间阶层的方法,扩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是其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觉--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即独立自主、平等交往、诚实信用、勤勉理性、锐意进取、崇尚民主等.中间阶层以其特殊的文化品格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等作用,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的“新中间阶层”尚处于发育期.其构成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异质性;2种不同性质的利益指向;“官本位”的价值评价及权力排斥.从其社会流动特征看,内部的中、下层有可能与下层结盟;而三大主干群体——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及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有可能会与上层缔结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分层与高校分层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高阶层子女更多地就读于层次较高的高校,而低阶层子女大多就读于层次较低的院校。我们应通过各种制度性安排,尽量弱化这种关系,改善各阶层子女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非身份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非身份化具体表现为户籍身份、编制身份和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户籍身份的非身份化正在经历从外围到核心、从操作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发展过程;编制身份的非身份化在外延和内涵两个层面同时推进;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既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自身的变化,又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与个人关系的变化。非行政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又一特征,非行政化是指行政级别在阶层分化中的轴心地位出现了非轴心化的迹象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一个由虚拟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关系网络高度整合的新型社会,其高度的动态与开放的系统凸显了人类经验的巨大变化:网络族群从此崛起、社会互动与组织模式也得以重塑,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网络社会的阶级结构变迁,而数字沟与网络阶级分化则是网络时代新的网络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研究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分层标准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立农村社会的分层标准,须遵循三个原则:充分利用分层研究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现实,突出体现农民纵向差别。以职业作为农民的分层标准,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劳动的兼业性、非农劳动的流动性和家庭内部分工的社会外化性。应将经济、政治权力、声望、专业技术、族姓五个方面作为农村社会的分层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阶层视角重新审视女性问题,可将我国的妇女划分为五个阶层,对其各自的组成群体、社会地位、生存困境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性别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性别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7.
广义资本和社会分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是其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本既是场域中竞争的目标,又是竞争的手段。布迪厄的广义资本主要有四种形式,体现出他的学术宗旨和批判意识。布迪厄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的资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资本总量和结构是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资本理论有其理论贡献,但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动态考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分层是当代社会学最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社会分层的一般标准入手,通过潜在分层与外显分层的纵横比较分析,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及其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层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们社会地位的获得与流动。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较多,但教育对促进社会分层的影响尚未引起充分关注。通过对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看到了教育对社会分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教育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促进社会分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阶级、阶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历史事件方法,着重讨论了在我国体制改革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育文凭资格对人们流入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产生了很大影响,进入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教育标准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了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再向正规高等教育逐步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