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层民主监督是推进科学决策和政治诚信透明的重要抓手,对诚信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基层民主监督立法、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和走群众监督路线是提高基层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合法性,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及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阐述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必要性。就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提出观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有着丰富的民主监督思想,他对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实行民主监督的形式与渠道,以及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都有重要阐述,本文试对此作浅探,以期对当前加强民主监督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可避免的要遇到障碍和险阻,高校的发展过程同样如此.本文着眼于反击和根治高校领域的腐败,从民主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民主监督的现状及问题、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等几个角度论述了高校反腐败的民主监督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些较有见地和可操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保证责任因保证合同而生,是保证人对债权人承担的债务责任,这种责任具有不同与一般债务责任的特征,且因保证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保证责任的承担既关系到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也与保证人本人利益休戚相关。分清保证人承担责任的类型、区分保证责任与无效保证责任,对解决保证责任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化的重要性,即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同时也提出了理顺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体制的对策,旨在为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法治信仰是指主体对于法治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法治不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治国,是一种法律的理想体系.实现法治的精神要件在于法治信仰.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人们信仰法治.法治信仰的内容既包括主体对法律价值的感受、体认与认同,也包括主体的权利意识、理想意识及守法精神.从而强调了法治必须被信仰,主体才能奉法而行.  相似文献   

8.
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监督是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我国监督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必要性、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主要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理念根源于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学者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受到自然法理念的冲击和启蒙,对如何认识和建构法治提出了种种观点;在政治层面,自然法理念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它对我国当代法治精神的建构仍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治实践中的理性、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对于全人类都是共同的,理性思考的力量也是普遍的,它是论证的根据和灵感。法治中的理念,阐述的是对现行法具有重要意义的证明和解决模式。由于理念具有对法律原理的真实性要求,所以法治理念应当具备理性的说服力。法治强调法的理念,故人们服从法律时,是在服从普遍的、客观存在的法理性。当今,我国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是以人的基本权利为基础,是架构在维护人的自由与人的尊严基础上的理论。我们党倡导的法治理念,无论是作为一条法治理念,还是一项政治原则,它都体现了对公民自由行使民主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1.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法治的角度看 ,由于调解不仅依据法定的授权进行 ,而且按照法律的规定  袁翔珠     开展工作 ,因而它完全符合法治的精神 ;从德治的角度看 ,调解充分体现了道德的感召作用 调 解 的 法 治 与 德 治和劝导作用 ,所以调解是法治与德治的经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正确适用调解、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就要找准“法”与“德”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法律在双重意义上与道德发生关系。法律的外在道德是指法律的实体目标,法律的内在道德则是指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的方式问题,即一种特殊的、扩大意义上的程序问题。而法律的内在道德(或称法本身的价值)如强制性、明确性、普遍性、稳定性、官方行为与法律规则必须一致等主要原则对道德具有决定性影响。法律的这一特征启示我们在治国实践中,应明确法治相对于德治的前提地位。  相似文献   

14.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行政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是建设法治社会对各级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监督形式。它是一种政党之间通过民主的方式 ,以政党组织行为实行的监督 ,其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的有组织的、有着广泛群众代表性和党派性的人民监督。民主监督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形式在今天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法家的一切从法而断、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的德治主张 ,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礼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治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法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国家,深入人心的是礼教。因此,如何在礼治传统深厚的国度里实现法治的转换,如何将中国悠久的礼治传统的负面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或实质是法治,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它的根本内容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