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本位原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发展乡村文化要立足于农村文化现实基础,以满足和提升农民文化需要为目的,正确对待乡村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坚持乡村本位原则,是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目的的必然要求,是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决定的,也是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体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个人与权利本位之间,个人本位是权利本位的前提,因此,个人本位是民法的最本原的核心本位。划分民法本位的标准有二:一为权权抑或义务,二为个人抑或社会。二者一视角不同,但可同为标准,日互能补充、衬应。个人多为权利,若以社会为重,则对个人多是义务。笔者一认为,将其称作民为本位更贴切。因"民"即"人"、"市民"、"民事主体"。而个人本位中的"个人"指"人",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有时甚至是私身份的国家。为防将"个人"误解为仅指"自然人",用"民"则更能直白地广括各种民事主体。民本位其实就是民事主体的本位,民法应以个人为本位,不提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3.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廷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文化类型学的研究者往往把家族本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以之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相比较,这种看法在近代中国家族兴盛和西方个性解放的背景下或许不无道理。然而搬用到历史上却远非都是适宜的。我们且不说欧洲中世纪...  相似文献   

5.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它与法家或“儒表法里”的传统相连,形成一系列“伪现代化”现象。小共同体本位的西方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起步时曾经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之阶段,而中国的现代化则可能要以“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为中介  相似文献   

6.
企盼着自己的后代能够走出草原,到城里的学校去接受良好的教育,过上一个完全不同于祖辈的生活,这是少数民族牧民今天最强烈的愿望。 这愿望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评论是针对秦晖教授的一次讲座而写的。讲座的主题为:大共同体本位与中国传统社会。秦晖这次讲座的文本依据是他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的一篇论文,题为:《“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以下简称“奏文”)。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秦文所谓的“大共同体”指称的是民族-国家这样一个大共同体,而非人们谈及中国传统伦理时通常所指的家族这一小共同体。在近现代,传统的“大共同体本位”价值诉求则在救亡意识的驱使下,以国家主义的面相传承至今。秦晖在讲座中透露了这样一种思想主旨,即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民族-国家价值诉求,这一价…  相似文献   

8.
<正>婚俗主要指的是从恋爱、嫁娶、生育到婚后生活等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婚嫁行为方式和婚姻家庭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与婚姻相关的形态、观念和礼仪。“律令”与“礼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婚嫁制度的两大要素,而法律与礼仪又是由政府与社会势力来指导和规范的。从俗到礼,从礼到律,从礼到法,是一个教化与法令并存的进程。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经济与文化不平衡的社会伦理观念,从而使现代婚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法律本位对法律文化的构建至关重要,中国的集团本位法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法截然相反,却均是历史的选择。二者的比较和辨析可为我国寻找正确的法律出发点,酝酿国家和个人并重的法律本位选择,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兴耘 《职业》2014,(35):28-2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愈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挑战。而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综合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亲子伦理、夫妻伦理、兄弟伦理、朋友伦理、君臣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父子关系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形式。男耕女织,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人伦关系中的亲子关系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核心。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本位"和"家族至上"为主,亲子伦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亲子伦理是"父慈"和"子孝",亲子伦理关系以"父慈子孝"来规范。  相似文献   

12.
观念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创造的原动力。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先进的社会适应观念,只有具备先进的理念,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提升自己社会的竞争力。如果持有落后的观念,将严重影响自己的发展。笔者将就现代环境下,大学生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念展开讨论。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并存,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多种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经济的全球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这些都必然会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中造成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其终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对实现这一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文章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探讨能力本位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但更重要的是从业前的培训.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为此职业学校必须树立能力本位观念,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喻源  王敏 《职业时空》2008,4(11):116-117
就业信息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提条件。在开展就业工作时,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设计合理的就业信息流程,使得每位毕业生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民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生存处境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趋势。 曾几何时,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老吾老及人之老等传统反馈式养老模式与理念一度盛行乡村社会,农村老年人有着较高的养老预期。在养儿防老的年代,只要有了儿子,不仅是有了香火,更是解决了日后的养老问题。也因此,拼命也要生儿子成为传统中国农民生育观念的主要表现之一。然而,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不仅农民的生育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更是呈现出诸多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主要的应用语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以能力进行本位教育。英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能力,影响各个高校的声誉。本文从能力本位教育的含义出发,分析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能力本位教育的必要性,探索能力本位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宇辉 《职业时空》2009,5(6):119-120
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要摆脱当前财经管理类课程“知识本位教育”取向,必须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数是得到有效遏制,但农村中的生男偏好观念一直传习至今,在"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男孩偏好的观念更占上风,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旧的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的转变,实现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丽娜 《现代妇女》2013,(11):27-28
性别偏好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状况下,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为102-107之间时,男女两性婚龄、年龄段人口之间的平衡才能得以维持,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婴儿出生性别比已达118.0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提高1.2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已大大超出了婴儿性别比的平衡数据。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H村的个案访谈调查,进而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生育文化中性别偏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改变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状况,改变农民的生育观点是很重要的,政府要千方百计解决农村无男孩家庭的困难.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使他们不再关注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