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就业与失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矛盾最突出问题,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社会矛盾。如何解决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就业问题,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还有结构性问题及岗位的供给相对不足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首先必须解决劳动力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建较早、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学科。研究生态学大学生就业现状将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调查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2009届—2011届大学生就业去向,认为当前生态学大学生就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就业观念、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学生考研深造与直接参加工作的矛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及质量反馈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和运转,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包统配”,大部分毕业生通过市场进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一是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二是传统就业观念与当前就业环境的矛盾;三是平等竞争与“关系就业”的矛盾。要缓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国家应宏观调控,搞好科学预测,以“产”定“销”。其次,学校应在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方面多做工作,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再次,国家应严格规范就业市场,杜绝就业市场中的不正之风,以促进人才就业的平等竞争和良性运作。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着极其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我校"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效,构建一个助推学生、学校、社会三元互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破解我校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7.
职业的选择与发展是人生永恒的课题,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就业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师范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造成心理压力和社会矛盾已构成当前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指导师范生在就业前加强职业心理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分析、抽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从需求的视角对农村残疾人就业保障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未来完善农村残疾人就业的路径选择。当前农村残疾人就业保障存在四对矛盾,分别是普遍的职业诉求同畸形的社会观念间的矛盾、急迫的服务需求同滞后的社会支持间的矛盾、强烈的创业意愿同脆弱的资金保障间的矛盾、一致的刚性保障需求同无力的制度保障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在制度、资金、服务与环境等方面跟进,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将其引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师资力量、经费配置、专业实践以及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岗位、人才需求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需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两大矛盾。通过对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发现,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类型比例不协调、师资力量不达标、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高等学校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学生就业观念不科学、职工安全生产有隐患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路径应适当转变高等学校定位,科学建设教师队伍;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多元开拓经费来源;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暴露出现行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要客观地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矛盾和问题,要从体制上建立和完善全员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从职能上实现新的转变,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