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中,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歌舞悼念死者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土家人俗称它为“跳丧儿嗬”。 一、跳丧儿嗬的基本形式 跳丧儿嗬广泛流传在古代巴人发祥之地的清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尤以鄂西的巴东、长阳境内最为古老原始,在这里的民间最为普及。  相似文献   

3.
浅论土家丧鼓歌田禾丧鼓田是流行于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以欢乐的歌舞形式悼念死者而演唱的职.又名闹丧祆。闹丧田.有的地方还以它的唱词末句衬词而称之为“撒儿啃”、“散忧儿田”。人们称它的舞蹈形式为跳丧筹、打丧鼓、夜锣鼓、打绕棺等.它是一种亦因亦好的家把...  相似文献   

4.
“撒尔嗬”是清江中游一带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其举行一贯遵循一些禁忌,“禁止女性跳丧”为禁忌之一。近年来女性逐渐突破禁忌,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文章从人类学角度加以解读,分析禁忌背后土家族文化中分类观念、道德原则的变化,并对这一嬗变所引发的主要争议进行探讨,以把握部分现象变迁下的文化之未变。  相似文献   

5.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区。由于土家族无本民族文献资料,正史对此记载甚少,有关“撤尔嗬”很多问题的研究难于深入。本文拟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实地调查的“口碑”资料为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跳丧舞流行于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聚居区,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土家族跳丧舞自古以来就与土家族原始的祭祀娱神活动有关,与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所以土家族跳丧舞蕴涵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对土家族跳丧舞起源、基本形式及表演形态等进行考察和描述,分析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特征,以及土家族原始宗教对土家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丧葬仪式文化功能的宏观层面来看,土家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既往之人肉身毁灭的告别之礼。但就丧葬仪式文化功能的具体情况而言,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跳丧”、“打撒吨嗬”、“闹大夜”等具体歌舞环节,则是土家族独树于世界人文之林的鲜明旗帜。对土家族丧葬仪式流程及其文化功能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专门解析,可以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8.
撒尔嗬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特有的丧葬习俗,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传承下来的基础.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撒尔嗬仪式功能以及组织形式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撒尔嗬仪式完成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且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萨尔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之一。因为它是吊唁死者,又名跳丧鼓。 萨尔嗬的现状 萨尔嗬流行于鄂西的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建始、五峰、恩施等县的部分地区。这一带的土家每当死了老人以后,周围邻里,不分远近亲疏,不论死者认识与否,不论死者的辈  相似文献   

10.
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叶尔嗬”的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撒叶尔嗬”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巴入乐舞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跳丧鼓”,是有着巨大艺术魅力的民间舞蹈,那高亢的歌声,深沉的鼓点,粗犷的舞姿,能久久恼人不寐。考其源流,笔者认为跳丧鼓是一种原始社会巫歌巫舞的遗风,亦体现了巴楚文化的交融,是由古代巴人乐舞发展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12.
“撒尔嗬”是源于巴人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歌舞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权,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例如“撒尔嗬”等民间传统艺术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护,使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虽然通过大量努力,“撒尔嗬”已经从生死存亡线中挽救过来,并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在法律保护方面,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3.
对长阳土家族“巴山舞”深层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阳巴山舞是由土家族民间传统的“跳丧鼓”改造创新而来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应。本文通过对巴山舞传承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长阳巴山舞的深层开发。  相似文献   

14.
恩施巴东跳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葬礼仪式,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丧礼的过程中没有悲怆号哭的场景,却又在灵柩前动人歌舞向亡人歌唱出热烈的生命之情。这种对面对死亡发出生命礼赞的情感充分张扬了土家族显著的民族个性。通过对巴东地区跳丧鼓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入追索和研究,目的就是探究这个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了解巴东跳丧鼓的演绎风格及艺术特征的同时,从中还要找到我们极为欣赏和感叹的人文精神,继而为之感叹这个民族豁达乐观的心胸,对生命的礼赞和颂歌,对曲折命运的倔强与坚强。  相似文献   

15.
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跳丧习俗除了葬礼前的一般程序外 ,主要包括“打井”、“祭拜”、“跳丧之夜”、“游丧”、“闭殓出柩”、“上山掩埋”、“回灵及祭祀”等。  相似文献   

16.
巴东野三关一带,可见土家族的“跳丧鼓”,这种民族民间的舞蹈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古代,不仅当时为之激动,时至今日,其高亢的歌声,深沉的鼓点,粗犷的舞姿,还恼人不寐。 考其源流,笔者认为跳丧鼓是一种原始社会舞蹈的遗风,同时具有奴隶社会巫歌巫舞的色彩,亦体现了秦末汉初巴人和楚人文化的交融,是古代巴人舞蹈的余火在燃烧。  相似文献   

17.
"撒尔嗬"是至今仍广泛流行在清江流域土家族中的古老丧葬仪礼,本文将其表现形态、逻辑重要主题与欧洲的狂欢节进行比较,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揭示出其狂欢节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省巴东、建始、恩施、鹤峰、长阳和五峰等县的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区,有一种独特的丧俗:老人病故后,乡邻们在一起唱歌跳舞,通宵达旦。他们称之为“跳丧”、“亡”、“闹丧”、“闹灵”、“闹夜”。  相似文献   

19.
不少研究者,将鄂西土家族“跳丧”与“巴山舞”误为同称,或相提并论,甚至将“巴山舞”与古代“巴渝舞”、“摆手舞”、“踏歌”等混为一谈,以讹传讹。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跳丧”与“巴山舞”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舞名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跳丧习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跳丧是由土家族先民巴人舞蹈发展而成的土家族丧俗。今土家族跳丧习俗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各个阶段特点略有不同,汉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交流是导致演变的动因之一。现阶段可以利用跳丧为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