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嬗变。一个多元分歧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多元价值现的对立冲突,造成了社会的分层断裂;价值观的变异扭曲,导致了人们的行为失范;价值现的过度自由,淹没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定多变,使得社会关系难以调整。这个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自觉地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样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价值冲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方面,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转型期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为价值冲突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土壤,加之各种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使得转型期的这一价值冲突凸显的越发明显.因此,必须加强价值观的调控,将价值冲突控制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使多种价值观能够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价值观念与大学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观念冲突、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困惑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个体主体性彰显以及社会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整体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价值观念与大学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观念冲突、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困惑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个体主体性彰显以及社会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整体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美国公共救助政策改革(从AFDC到TANF)为个案,阐明了价值观念对社会福利政策选择的基础作用.认为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福利政策设计的各个方面.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并存并相互竞争地影响着政府社会政策的安排.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选择不同的信息基础,配以不同的社会问题视景,偏好不同的社会政策方案,形成不同的社会评价.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在特定的福利"场域",各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达存在某种优先顺序.主流社会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取向,并导致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福利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全球化带来资本、货物、服务、人员在国际范围内的频繁流动,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相互冲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发展呈现出了融合和冲突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取向,西方文化借助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借以广泛传播,处于全球化劣势中的后发展国家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有益成分的同时,又面临着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独立性的任务。本文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冲突做一论述,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价值的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主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完善。价值观念是对现实价值关系的评价性反映,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念。价值观念与价值观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价值观的本质是主体的价值立场、态度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实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语言符号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通约性”,跨文化传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障碍。通过“中国方案”在14家国际主流媒体中的报道文本分析发现,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两种:符号内涵的错层与价值观念的冲突。符号内涵的错层缘于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因语境转换导致文化折扣,价值观念的冲突则源于认知转译与认知搭桥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变换。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旧因素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汇流 ,进步与落后的较量 ,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价值观的深刻嬗变 ,各种价值观念彼此缠绕、相互碰撞 ,带来了人们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只有以集体主义为本位 ,才是调节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冲突的现实基础 ,才能真正实现对当代社会种种价值观的超越及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指导。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 ,它是抛开那种抽象的、空洞的形式和“虚构的”、“冒充的”集体 ,回归真实的、时代的内容 ,寻求在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双向互动、有机统一的新型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体制转型促进或制约的角度,论证渐进转型模式的合理性,认为渐进转型模式有益于处理价值观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的辩证关系,保持转型过程中政策的连续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激进转型模式往往使人们价值观念的调整滞后于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导致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严重冲突和树立,加重了社会控制的成本,阻碍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俄两国都是缺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体制转型采取一种能保证人们在实现经济利益的过程中逐步转变价值观念、为转型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动力的模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边疆多民族地区作为中国“多民族”特征最为显著的地区,由于国家认同因素的多缘聚集和认同序列的多维交织,认同问题最为复杂,整合需求尤为迫切。基于认同整合的实现目标和价值观建设的自身特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成为也必将成为认同整合的最有效路径之一。以价值观特有的功能凝聚社会共识,减少和避免各种价值观和价值认同之间的对抗可能性,增强各民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形成以国家和中华民族为归宿的价值认同序列,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冷战前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南南矛盾”等 ,其中 ,以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冷战后期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 ;冷战结束后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美苏争霸演变为超级大国称霸和主要大国反霸。造成冷战后国际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增强和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事件,引发了人们从文化的视角进一步观察、探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兴趣,其中“文化认同”理论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青睐。专家们从怎样界定“文化”、“文化认同”及其文化认同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国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已经认识到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存在不少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化霸权对文化价值观的消解和多元文化的冲突。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认为,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既要确保传统民族文化在现时代的理性成长,又要努力全面展现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目前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 ,环境保护正在走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并渗透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国家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之中。于是在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 ,冲突日渐增多。在冲突中寻求协调统一是发展国际贸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展开论述 ,试图通过两者共有的价值追求 ,探寻解决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国际体育运动商业化的进程,兴奋剂成为困扰国际体育领域的重大问题。为减轻兴奋剂处罚体系多重性给运动员造成的负担,在国际奥委会的推动下,国际社会正进行着兴奋剂处罚体系统一化的努力。在这一进程中,应关注对运动员正当程序利益的保护,发挥国际仲裁院对个案的裁决及评价作用,推动各体育组织间的配合,使兴奋剂处罚体系更趋合理及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送去主义"与和谐世界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使世界对中国有疑虑、有期待,需要中国送去自己的文化,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世界形势的复杂动荡需要中国送去调理世界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存哲学和大同、仁义、均富等价值观可以为缓和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全球治理成为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是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其兴起与发展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局限主要在于文化差异和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突破其局限的根本途径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有利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文化方面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9.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既是国际法上所要恪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国际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然而,在国际法的实践中,各国在和平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国际争端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际争端或冲突各方没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深刻理解关于国际争端或冲突背后所蕴含的跨文化歧异或冲突所致。因此,各国只有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得彼此之间业已存在的各种争端或冲突得以顺利的解决,从而达到各国和平共处及友好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的主要形态,并对其在新形势下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运用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对这种人情交往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情交往的功能主要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信息交流和维护村庄和谐;而更深层的意义还包括促进社区整合和提供心理归属,并由此对农村社区的存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