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黎澍同志的《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批评这种提法“有片面性”,“沒有脫离唯心主义的窠臼”,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沒有这样说过”。笔者读后受益匪浅,但也觉得其中有些说法值得商榷。现冒昧提出一二,以就教于黎澍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黎文说,马克思恩格斯“只有一个提法”,就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文章强调“历史是人人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人民群众也只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不仅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且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页)当然,他们把历史科学是分成“自然吏”和“人类史”的;而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历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利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1页)历史教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3.
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1984年《历史研究》第5期)一文中指出:“历史是人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并认为:把历史说成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错误的.“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这样说过”,这是由苏联学者提出来的.在《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知识分子问题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给我们正确认识知识分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早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革命知识分子,是促进无产阶级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见单行本第34页)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反复论证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对于老板来说,和工人一样是“雇佣劳动者”(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诺曼·莱文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以极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立场而闻名,这一主题贯穿了他从《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1975年)到《不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2006年)的全部重要著作。1981年,中央编译局杜章智先生在《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4辑上对莱文的《可悲的骗局》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摘编和评论,莱文的观点在我国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莱文所指认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着眼,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问题。因此,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莱文的学术观点尤其是他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多有批判,本刊在2005年第1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笔谈》中曾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对莱文的观点也有所涉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相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鉴于此,本刊本期发表张亮博士最近对莱文先生的访谈录。在访谈中,莱文教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其思想发展历程及主要学术观点。尽管本刊并不认同莱文教授的某些观点,但我们认为本文对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历史形成、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流变、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以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这一重要问题引向深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马克思逝世以来的一百周年间,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已遍及于全世界。人类历史发展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给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增添了新的证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曾经从中国人民的斗争中看到的“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今天业已成为现实。世界人民的整个进程,都一再证明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始终是我们的头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我们所沿用的传统哲学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引伸出来的。这样的哲学理论曾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有重大的意义,苏联和我国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家“应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恩格斯也说过:“每一时代的  相似文献   

8.
“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地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美学……观点。”——恩格斯:《致康·施米特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美学领域中用新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一些复杂的美学现象进行了“重新研究”,特别是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对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人对现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资本论》的问世,象一把利剑刺向资产阶级的心脏,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资本论》的光辉思想,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革命人民,激励他们为推翻黑暗的旧世界,创造光明的新社会而斗争。恩格斯赞颂《资本论》时说:“自地球上有了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上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长期以来,两位思想家亲密合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他们在理论方面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拉法格说的:“当我们回忆恩格斯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时想起马克思,同样,当我们回忆马克思的时候,也就不免想起恩克斯。他们两人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简直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然而,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中间出现一种倾向,就是贬低和否定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功绩,说恩格斯从来没有原原本本地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只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才有时间把自己一直未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追溯理论渊源和历史人物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莫泽斯·赫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渊源人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的共同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助于全面厘清赫斯与“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分为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吗?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过“三分法”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为例,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运用了“两分法”,还运用了“三分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详细地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阐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时,举例说到,“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在论述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时,深刻地指出,“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上述分析确实是“两分法”。长期以来,人们把“两分法”绝对化,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虽然逝世了,但是正象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时讲的“马克思的名字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独特的革命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回顾我们党的历史,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并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本身不是直接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也不会直接地为人们提供改造世界的现实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通过群众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之目的。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神圣家族》《马克  相似文献   

15.
论中村“框架”的方法和基础李春润继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曲释之后,中村哲教授的《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理论的重构》等大作问世,使科学的马列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历史科学又面临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同敌人进行斗争,于1848年6月1日在德国科伦创办了无产阶级第一张报纸—《新莱茵报》。在宣传群众、组织斗争、干预运动、指导革命中,这张报纸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第21页;下文凡引自此书的引文,只注明卷数和页码),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列宁全集》21卷第60页)。 马克思在创办报纸的同时,提出了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创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理论基础,这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宝库中光辉的一部分,而马克思的新闻评论的实践活动,又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造创的,是即包括自然观又包括社会观的严整的思想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中写道:“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认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教育,目的是让无产阶级明白其历史使命,用理论武装群众,帮助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政治目标。马克思认为理论武装群众是理论创造的目的。恩格斯说过理论教育至关重要。列宁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群众。要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对其进行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教育思想可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悼词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运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2、575页)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温恩格斯的讲话,仍然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把无产阶级以前历史上人民群众反对压迫者的斗争评述为一种自发的斗争,它的参加者对客观利益和最终目的均缺乏明确和正确的理解。恩格斯在《暴力在历史上作用》一文中提及“人民群众自发力量”时,正是阐明了上述思想。列宁在《论国家》讲稿中谈到古代奴隶的一段话也完全适用于封建时代的人民群众。他说,奴隶们“发动起义,组织暴动,开展国内战争,但从来也无法组成领导各种力量的斗争,也无法懂得将达到何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