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对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是否可以接受"法庭之友"陈述的问题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虽然在现行的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及其附件中对此问题都没有直接的规定,然而在实践中,"法庭之友"及其陈述却在WTO的众多案件中频频出现。对于在WTO争端解决中是否应该接受"法庭之友"陈述的问题,应该分阶段处理,具体而言,即:应该允许在专家组程序阶段接受"法庭之友"陈述,而在上诉程序阶段则不允许。我国应该充分利用"法庭之友"制度,争取使其能够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司法机构改革与实践的发展,法庭之友在国际诉讼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今法庭之友的问题不再是其能否参与国际诉讼,而是如何更好地适用。在实践中,时有法庭之友向法庭递交意见书的情形,而各国际司法机构对法庭之友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缺乏对法庭之友参与国际诉讼的具体规定,不利于法庭之友的发展。对法庭之友参与国际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阐述,对其参与国际诉讼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今后法庭之友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WTO诸协定,特别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简称DSU)中没有关于法庭之友的规定,但是法庭之友主动向专家组、上诉机构提交意见,介入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法律依据的前提下,争端解决机构对法庭之友意见采取一案一议、非连贯性的做法,引发了成员国之间激烈的争论。为了提高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具有预测性和透明度的体制,争端解决机构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解释和澄清,允许法庭之友在专家组阶段提交意见。  相似文献   

4.
WTO环境保护规则由于其用语模糊,各国环境标准不统一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环境NGOS的期望。因此,环境NGOS转向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WTO争端解决程序。经过“美国海龟海虾案”、“欧共体石棉案”和“巴西限制从欧盟进口翻新轮胎案”的实践,WTO争端解决机构逐步接受了环境NGOS提交的法庭之友陈述。为实现WTO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提高环境贸易争端司法程序的透明度、公正解决案件,让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环保问题,WTO争端解决机构不仅应在实践中考虑法庭之友陈述,还应根据WTO实体规则和司法实践尽早制定出规范法庭之友陈述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论“法庭之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证分析相关的WTO争端解决案例,以考察“法庭之友”制度在WTO争端解决中逐渐介入与发展的演变历程,对专家组与上诉机构的相关实践进行了评析,并介绍“法庭之友”在多哈回合的新发展和未来可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法庭之友"是英美法系国家国内法庭的重要参与者,也已引入国际法。但是在投资者—国家仲裁中,法庭之友的参与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规则、双边投资条约(BIT)及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及NAFTA仲裁庭和ICSID仲裁庭的仲裁实践对法庭之友不同程度的授受,以及国际上非政府组织(NGO)的蓬勃发展,可以预期,在投资者—国家间投资争端仲裁中"法庭之友"的参与将成为普遍现象。这有助于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构注意被忽视的东道国公共利益,从而提高其裁决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以来,为了学习WTO争端解决的经验,熟悉WTO规则,一直积极作为“第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审理活动.专家组主要从特殊影响、特殊情形、与常规权利的不同及与其他“第三方”利益的不同这四个方面严格审查扩大“第三方”权利的原因.并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出成功扩大“第三方”权利的原因及经验,提出中国作为“第三方”最大化主张权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称性主语、陈述性主语”分类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将现代汉语谓词性主语根据用“什么”或“怎么样”提问区分为指称与陈述两类的理论。文章以对大量现实例句的考察为基础,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四类提问结果,对这一理论的表述及其合理性、可行性提出质疑,表达了主语这一句法成分本身即具有指称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伤兵问题突出.<新新新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等主流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伤兵之友"运动的重要意义,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伤兵问题;鼓动民众踊跃参加"伤兵之友"运动,组织推动游艺募捐运动,代收读者捐款;开展荣军基本情况调查,为其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劳务供需信息.新闻媒体的这些活动对于协调伤兵与民众的关系.切实推动伤兵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民伤亡极其惨重。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渝成立了“伤兵之友”总社,掀起了“伤兵之友”运动,为受伤官兵“广征朋友”。与此同时,在海外,尤其是在华侨社会,此项运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广大爱国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踊跃输将,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兼具政治性与法律性争端解决方法,WTO争端机制中的磋商在制度设计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在对磋商制度内在功能剖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际案例,通过对磋商完成性、充分性与关联性三个方面的实证考察,深入发掘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哈回合谈判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通过全面分析,本文最后对WTO争端磋商制度在“磋商解决”与“司法裁决”中的平衡价值进行了阐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在WTO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与法庭之友有关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能否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主动提交的信息。对此,有不少学者认为法庭之友参与争端解决机制,能提升WTO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是正当程序的体现。但发展中国家认为上诉机构在若干案例中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意见书,不符合WTO协议下的授权范围,是司法立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争端解决谅解协议》规定,世贸组织成员之间若发生贸易纠纷,有关各方既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该机构的职能由世贸组织总理事会行使.从严格意义上讲,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只是一个准司法机构,因为上诉机构所作的裁决,最终还得由总理事会表决通过.尽管如此,争端解决机构在处理贸易纠纷时,具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规定.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遭遇的第一场贸易纠纷就是中国的钢铁产品在美国被征收高额关税.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02年5月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建立"评审团"的请求,希望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双方的纠纷.但是,国内媒体在报道中美钢铁贸易纠纷时,将"评审团"误译成"专家组",这涉及一个概念错误.因为前者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而后者只是评审团和上诉机构在审理案件时一个任意选择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论WTO争端解决的条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争端解决的条约解释提供了迄今为止国际条约法领域最丰富、最具研究价值的实践。本文从国际公法角度,以1995年WTO建立后至2005年6月的158项争端解决报告为实证考察对象,阐明条约解释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重要性,概述WTO争端解决中条约解释通则的问题,分析其特别规则,略比国际法院诉讼案件中的条约解释实践,并得出若干结论,以期对我国参加WTO争端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阻挡我国商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的情况,我们应该恰当地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使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维护好自己的贸易权利,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6.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非诉讼性与诉讼性的表现在多方面 ,其程序中两种特性并存 ,仅个别程序具有非诉讼性而无诉讼性 ,不存在纯粹诉讼性而无非诉讼性的程序或组织。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一种程序性的制度,效率必然成为其所追求的价值之一。价值既体现在《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谅解》的条文中,且实践确立的“司法经济原则”更将效率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公平价值作为效率价值的衡平,为WTO争端解决机制追求法治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