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素芹 《经营管理者》2013,(15):159-159
改革开放之初,在物质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员工和干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确实调动起企业员工和干部的积极性,客观上也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但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重物质奖励现象,比如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即使在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也对高管实行很高的物质奖励,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企业奖励的根本精神。当下,需要对企业重物质奖励的做法进行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奖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但目前也表现出很多负面问题。重物质奖励带来企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重物质奖励往往导致分配不公;重物质奖励带来企业基础工作的薄弱。当下要创新激励方法,走出激励的误区,要注意运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第三种激励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有合适的薪酬及奖金制度,对于员工的激励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金钱、物质奖励是低层次的激励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员工对于精神方面的激励(如  相似文献   

3.
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是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议题.从内、外生激励的视角出发,选取物质奖励和互惠关系作为外生激励因素的代理变量,选取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和助人的愉悦感作为内生激励因素的代理变量,探究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以及内、外生激励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对南京地区127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调节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生激励因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外生激励因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个体的主观规范进而影响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期望的物质奖励对内生激励因素产生挤出效应,期望的互惠关系对内生激励因素产生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4.
激励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也可能产生挤出效应、策略博弈和社会比较成本等负面效应,与管理者初衷背道而驰。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激励负效应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可以发现,产生负效应的根源在于奖励设计不合理,奖励设计维度的特点及其与激励负效应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企业在构建自己的奖励方案时,可结合自身特点选取合理的奖励维度,进而降低产生激励负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当回小人     
每年到了岁末的时候,单位便要表彰一批先进,要求每个处室上报一个先进名额。以前,评上评不上先进大家都不怎么在乎,因为那个时候,先进比不先进多的只是一张奖状。可现在大不一样了,先进不仅有精神上的奖励,还有丰富的物质奖励。最近两年连物质奖励也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1):32-33
职场担子你能挑多久王曼是一家大型服装公司的市场部职员,她的工作能力很强,老总非常欣赏,不但以涨工资和发红包进行物质奖励,并且频频在员工会议上表扬她,对她进行精神奖励。但是,王曼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冲  相似文献   

7.
<正> 出于激励,各机关企事业总是要奖励一些干部职工。怎样奖励?什么样的人可受奖?管理者不妨学学美国管理学界提出的九大奖励准则: 一、奖励那些提出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人,而非就事论事议论一番的人。 二、奖励甘冒风险者,而非胆小怕事者。 三、奖励创新者,而非墨守成规者。 四、奖励处置果断,而非犹豫不决的人。 五、奖励工作有成果。而非忙忙碌碌者。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目标激励、表率激励、典型激励、竞赛激励、感情激励、奖励激励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者大多认同麦格雷戈的X理论,即人们普遍厌恶工作。如果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必须通过许诺或撤销物质奖励来控制他们。管理者往往认为,那些受到奖励诱惑的人会比没受到这种诱惑的人表现更好,这一观点的背后便是通俗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做此就能得彼。的确,奖励可改变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激励,是对员工符合公司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本文通过对一个成功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正激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挖掘员工内在潜力的作用,并通过案例过程的进一步分析,介绍了实施正激励过程中,在奖励方式、激励时间、激励地点、激励手段等方面的一些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企业劳动竞赛运用了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和竞争机制,充分激励出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让劳动竞赛发挥巨大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效益添砖加瓦,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竞赛组织机构;加强宣传,营造浓烈的竞赛氛围;认真组织,让竞赛有条不紊;创新竞赛形式,让竞赛生机勃勃;使用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让竞赛动力十足。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 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强化自 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激励机制在人事管 理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包含极大的激励成份,它将员工的全部收入视为激励金额,能 够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无法控制质量因素,计件工资激励的效果将大 打折扣,并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危害。 目标激励:将公司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的工作目标与奖励挂钩,员工完成工作目 标,公司明确给予什么物质或精神奖励。  相似文献   

13.
奖励推荐计划(Referral Reward Program)是企业给予现有顾客物质奖励,激发其向新顾客发送口碑推荐产品的新营销策略。与自然口碑相比,奖励推荐口碑复杂的发送动机影响了接收者对其评判。基于信任和关系范式理论,本文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奖励推荐口碑对接收者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发现:(1)奖励推荐口碑对接收者购买意向的积极影响总体小于自然口碑,原因是接收者怀疑口碑信息的可信性及不能接受推荐者因获得奖励而推荐的行为;(2)口碑沟通双方的关系强度影响奖励推荐口碑的作用,相同奖励额度下强联系奖励口碑对接收者的购买意向有积极作用,而弱联系奖励口碑作用不大;(3)增强推荐者专业能力和改变奖励分配方式对改善奖励推荐计划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奖励分享角度探讨品牌体验分享行为对分享者本人原有品牌至爱的影响,并考察奖励水平、奖励类型及奖励来源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奖励体验分享有助于构建分享者的品牌至爱,奖励正面的体验分享对分享者本人的品牌至爱具有正向影响,奖励负面的体验分享可以减小分享者品牌至爱的负向变化,但是高低奖励水平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正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负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的影响作用更大;(3)不管在正面还是负面分享情境下,与来自第三方的奖励相比,来自回应方的奖励对分享者的品牌至爱改变更大。  相似文献   

15.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应当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人口计划生育形势作出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调整,应当力求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奖励一孩家庭转变为扶助按政策生育的家庭,由差别性奖励扶助转变为趋于公平公正统一的奖励扶助,由主体多元转变为政府"买单",由物质奖励为主转变为综合帮扶。要实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四个转变",应当重视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努力推进价值取向由物质补偿型向能力发展型的转变,构建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分配公平感知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程度,进而影响组织绩效。而权变奖励领导行为是以激励为主要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往往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有研究来看,其往往忽略了员工个体不同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17.
马君  王迪 《管理科学》2015,28(3):38-51
适应新常态与创新引领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主基调,如何激活员工创造力已经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议程.基于有机整合理论和内外激励协同的视角,引入心理需要作为重要的边界条件(发挥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发挥中介作用),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尝试揭示任务意义和奖励如何协同影响员工创造力.以某信用卡中心3 150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和区间估计Bootstrap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任务意义正向影响创造力,表明优化工作设计、让员工体验到更多的工作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提升创造力;②奖励正向调节任务意义与创造力的关系,但被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所解释,表明尽管奖励从整体上促进任务意义转化为创造力,但只有当奖励能够激活个体的胜任感和归属感时,才能推动员工将从任务意义中体验到的内在激励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成果.研究结果为弥合激励理论冲突、推进理论整合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也为相关行业优化工作设计、丰富任务意义感知以及完善绩效评价和薪酬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8.
<正>21世纪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领导为了留住人才想尽各种办法,采取种种激励措施,有的通过物质或者金钱奖励;有的通过分配股份的方式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的采用目标绩效信息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有的采用文化激励,将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结合在一起,帮助员工树立符合组织要求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件种类、权限程序、实施要求等作出规定,为激励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奖励规定》要求按照分级分类原则组织实施奖励工作,将事业单位人事综合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发展中遗忘的激励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人把老板比喻成企业的心脏 ,把人力资源比喻成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 ,贴切的形容了人力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激励要素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催化剂 ,更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当今社会 ,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是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然而 ,目前很多企业不知不觉的陷入了奖励不及时、好坏不分、奖励大平均的非有效机理的怪圈。而老板也在疑惑为什么我提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