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际政治的权力周期理论的核心要素是相对权力、角色.权力周期理论在和传统的均势理论、体系稳定、霸权稳定论、机制理论的对比中凸显其特点,其动态均衡--横向静态的均势与纵向动态的国家权力涨衰相融;相对权力和角色的互动影响世界体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亨利·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的均势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考察了均势的基本理论特征,还追溯了均势的历史,总结了均势的历史形态。一、基辛格关于均势理论的历史分析基辛格认为均势概念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政治理论家思想。基辛格承认启蒙思想家的均势思想的理论合法性,却认为他们将均势结果说成了是均势原因,将结果与意图混淆。认为整个18世纪欧洲王国进行无数战争,却没有丝毫证据表明它们有实现国际有序的自觉目标,均衡在各国扩张权力的无序争夺中逐渐显现。英国加入欧洲大陆强化了最初均衡,当初英国是欧洲唯一愿意、并有能力维持欧陆均衡的国家。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均衡原则设计国际形态的理论准备,在欧洲出现。  相似文献   

3.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世界各国或地区力量理智地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并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均势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末,现实主义思想成为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主导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新现实主义思想使战后现实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引发了80年代至今20余年的国际安全思想大辩论。具体来看,西方现实主义安全思想包括获取权力均势的均势安全论、建立霸权体系的霸权安全论及谋取地缘优势的地缘安全论。  相似文献   

5.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安全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末,现实主义思想成为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主导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新现实主义思想使战后现实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引发了80年代至今20余年的国际安全思想大辩论。具体来看,西方现实主义安全思想包括获取权力均势的均势安全论、建立霸权体系的霸权安全论及谋取地缘优势的地缘安全论。  相似文献   

7.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现实主义流派的两大支柱之一。均势是国际政治中始终起作用的因素 ,许多国家都有意无意地运用均势原理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本文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西方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 ,以加深我们对当代国际政治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地区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是列强(特别是英、俄)争夺的目标,但由于两强在这一地区达成了均势,所以局势一直平稳。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刺激下,俄国加紧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侵略,大有独占远东之势。一直奉均势外交思想为圭桌的英国联合日本以抗衡俄国,终于引发日俄战争。战争使东北亚地区回复到了均势的状态。这一地区的国际形势变化完美体现了均势自动生成的经典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红良 《国际论坛》2012,(6):28-33,78
战争在人类社会由来已久,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制约战争的手段,现实主义学派内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权力分配与战争的关联,成为研究、争论的一大焦点。均势论从权力的总体分配状况出发,认为权力的均衡会对战争产生制约。而权力转移论者则认为在大国间权力分配发生差异的背景下,权力的接近最易引发战争。攻防理论对权力做了进一步细分,从军事能力角度考察战争爆发的原因,并将其与其他要素结合进行考察。三种理论都从权力分配的角度解释战争,但侧重各有不同,既给我们提供了对战争的独特理解,也使得战争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外交政策重心几经波折,身为实力弱小的国家间联盟,外交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战略支撑也同样关键。冷战结束后,东盟把外交战略重点从依附和试图中立向均势外交转变,源自西方的均势思想在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均势理论成为贯穿东盟新时期外交战略的理念,在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理论支撑作用。东盟依托该理论,成功完成了外交战略转变,实现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文balance of power一词,中文通常译作“均势”,或者译作“力量平衡”、“势力均衡”、“实力均衡”、“权力平衡”等。均势是国际关系理论即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方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国际法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都曾对均势有所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美学者和政治家研究均势的论著,更是多得不可胜计。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目前基本上还局限在历  相似文献   

12.
罗会钧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表现出全球性、霸权性、灵活多样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美国之所以热衷推行均势外交,这是因为:第一,现实主义理论长期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而现实主义历来推崇均势外交;第二,地缘上的优势和强大的国力为美国推行均势外交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均势外交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与对外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均势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冷战后制衡美国的传统均势行动,如军备竞赛与大国同盟并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因为均势的生成机制与表现方式发生变化.核均势的存在与单极体系的压倒性优势使制衡行动以经济力量的消长表现出来.伊战后美国力量衰落,次强大国以经济振兴制衡霸权力量的均势行动显示效力.中日政治和解与日本顺应均势是制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如何帮助美国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全球均势将是今后国际政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均势战略是大国按实力均衡原则构筑的国际关系体系。自1721年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得勒支和约》以来,这种均势战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延续至今。对1815~1914年间欧洲大国均势关系体系作了历史的考察,展示其均势结构形态(即五大国均势、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和二极集团均势)的演变轨迹,分析影响均势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多种均势结构的差别,探索此间欧洲国际政治关系体系的运作规律与特点,于今仍可为鉴。  相似文献   

15.
基辛格以“限度”和“超越”为基本内容的中庸思想是其均势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 ,他对 19世纪初欧洲外交的精心研究所形成的均势理论 ,则奠定了其均势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经历了“两极”均势战略思想 ,“军事两极性 ,政治多极性”均势战略思想 ,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均势战略思想的一个较长的形成、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徐紫薇 《国际公关》2023,(22):145-14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不断发展,周王朝日渐式微,群雄并起。诸侯国间的安全竞争日趋激烈。为维持或改变已有的权力分配格局,各国需要适宜的外交谋略作为政策指导,均势外交思想应时而生,具体表现为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两种策略的运用。前者重在通过自身的政策调整,如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等手段强化国力,从而达到与他国的力量均势;后者则强调在国际层面与其他国家互动,通过直接施加影响或外交合作来消弭力量差异。然而,均势外交策略并非总是有效,在威胁感知程度、制衡成本及风险、地缘政治考量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策略存在失效的可能性。本文在借鉴国际关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均势外交思想及其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政治秩序新格局的形成中,媒体作用重大影响深广。这在当今亚洲均势博弈中尤为突出。媒体在这种均势博弈中,既起着“晴雨表”的作用,又是各方博弈的手段,同时还是博弈的内容之一。因此,我国媒体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维持亚洲均势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然而,这一概念不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着许多争议,因为均势不是一种精确的、能够计算和量定的概念。为此,本文就争论中的均势论进行一定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不同,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人性恶是孟德斯鸠国家权力理论的出发点,而人性善、社会恶是卢梭国家权力理论的出发点;孟德斯鸠主张国家权力的分割性,而卢梭主张其不可分割性;孟德斯鸠主张议会代表制,而卢梭主张主权的不可代表性;孟德斯鸠为防止权力的腐败而进行了制度性的、社会层面的技术性安排———以权力制约权力,而卢梭用道德约束,否认了主权者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理论发展史上两座辉煌的历史丰碑,它们对政治学理论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