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2.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失灵,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力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了很大改善,但效果仍不甚理想,存在着转型时期的特别局限.分析原因,经济金融的二元结构体制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根本,而金融市场不完善和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则进一步加剧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局限性.而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是要实现货币政策信号从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及时、迅速和准确传导.  相似文献   

7.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回顾了近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情况,在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不高的原因: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手段有限、利率管制、单一钉住汇率制度以及金融市场不发达,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阻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价格水平实现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再向适度和显著通货膨胀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规则和传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描述冲击反应过程和进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实际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渠道有 :托宾的 q理论、财富效应渠道、非对称信息效应渠道、流动性效应渠道和狭义股票市场渠道。在总结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几种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基础之上 ,结合我国实践 ,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拓展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因果分析与协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并未失效。应针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盯住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率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元悖论"揭示了我国一直以来的盯住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对外开放的加深,这一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认为,在资本存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最优点处于"三元悖论"的中间地带。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得知,我国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冲突的协调应当寻求"三元悖论"的中间位置,从而降低盯住汇率制度导致的货币政策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治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得信贷传导渠道畅通无阻,使这次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同时指出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调控会先影响企业的风险偏好或风险容忍度,进而对企业的贷款行为产生影响。并且,金融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调控会引起不同特征企业贷款行为的异质性反应。经验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企业风险承担的上升,而企业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其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加,中小企业、股权分散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其银行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企业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大型企业、股权集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其基于企业风险承担传导的银行贷款行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国债增发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具有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与实施积极财政之初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这必然将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趋势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既体现为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也体现为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度、时滞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我国近20年来的紧缩与扩张货币政策时期的区域效应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紧缩性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而扩张性政策对东部经济的影响更突出.这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导致我国近20年区域间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所以,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差别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吸引FDI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FDI的流入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是区域分布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在吸引外资的政策上采取了区域倾斜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调整和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自 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 ,一直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 ,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势态。本文通过反观我国的经济金融背景、货币政策措施 ,对通货紧缩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进行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