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明是印度逻辑史上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有人称之为“佛家逻辑”.由于佛教很早就在我国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所以,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的因明也随同佛教一起传入了我国.因明在我国汉族地区和藏族地区均有相当影响.由于传入时间、所传典籍及延续情况等有所不同,于是有汉传因明及藏传因明的区分.就汉传因明而言,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了.例如,东魏时所译佛典中,“有关因明者,毗目智仙之《回净论》等是也.”①及至唐代,由于玄奘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章太炎研究偏重于他在经学与训诂学方面的成绩,而本文着重研究章太炎在因明学上的贡献。本文探索了章太炎研究因明学的起因与过程,认为章太炎进行了因明、《墨经》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充分肯定因明在论证中的作用,这与梁启超、胡适等单纯肯定西方传统逻辑的做法有显然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因明概论     
因明是印度逻辑——正理学说的一个分支。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因明被介绍到中国。因明成为中国逻辑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有汉传和藏传之分。汉传因明包括从弥勒到世亲的古因明和陈那的新因明。藏传因明弘扬的则主要是陈那晚期的因明学说以及陈那后人法称的因明学说。无论是汉传因明还是藏传因明,在因明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逻辑发展上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走了大半个世纪的弯路.不少因明研习者从20世纪初起便丢掉了唐疏的优良传统,学日本、学欧美、学印度,照搬了许多错误结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认为,从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到陈那、法称的新因明始终是演绎的.这有两个错误:一是拔高了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否定了陈那的贡献.二是用法称因明来代替陈那因明,否定了法称的贡献.印度学者威提布萨那的<印度逻辑史>用后起的法称才提出的三种正因(自性因、果性因、不可得因)来解释和代替陈那的因三相规则,完全混淆了历史文献,错解了两位因明大师的历史贡献.此外,日本文学博士大西祝的<论理学>,也对我国的因明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百年来国外的因明研究者大多数不了解汉传因明的历史地位,对印度佛教因明的两个高峰有着种种误解.唯有充分地认识到汉传因明对陈那因明的正确解读,才能避免百年来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论因明比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因明比量的基础、形成、形式、为自比量(推理)与为他比量(论证)之间的关系的论述,认为因明对有关比量的理解是相当深刻和独具特色的。但是,因明比量论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应当分清其中的成就与不足,给因明一个正确的评价,以推动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因明,梵文Hetuvidya的意译,古印度的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之一。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含有知识、智慧、学术等义。因明是佛教从印度古典逻辑中发展出来的逻辑系统,除研究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外,也包括探讨认识活动的形式、过程、结果,以及判断知识真伪标准的量论。因明也被分为印度因明和藏传因明以及汉传因明,文章就藏传因明的发展与特点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因明传入藏区 ,经藏族学者的精心研习、补充完善 ,形成独具藏民族特色的因明理论体系。它不但发展了印度因明学说 ,而且拓展了世界逻辑学说的研究领域。文章分析了历代藏族因明学家的研究成果 ,旨在说明藏传因明不同于印度古因明和汉传因明 ,藏传因明是佛教逻辑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摘要]内明是量学的本体和核心,量学是彻悟内明的思维工具,因明是专指量学的推理规则部分。根据这一原理,在关于内明与因明、量学之关系的学术研究中,应确立一条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要用量学的认知方法去说明或理解内明,而不能用“量学非内明”的观点去分解两者的相属关系。印度和西藏量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佛教的传播,因明之学作为佛教逻辑也广泛传入藏区,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因明学也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为藏族历代学者所传承和研习.千百年来,藏族地区因明大师不断辈出,因明著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之广,研究层次之深,研究水平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印度故土.但是,传统也需要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这一优秀传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作为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因明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一问题.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藏传因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因明的逻辑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 ,作为一种传统逻辑 ,因明虽然没有在现代通常意义上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明确的理论阐述 ,但是在其逻辑思想中却有相当的篇幅用元语言的方式表述了逻辑规律的初步认识 ,表明佛家逻辑与世界逻辑的共通性及特殊性 ,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七世纪以来,随着佛教的藏传,佛家的逻辑部分也陆续传入我国西藏。藏族学者崇尚陈那、法称之说,将此学名直译为“tshad ma rig pa”(可直接汉译为“量学”)。“藏传因明学”是现今中外学者对藏传量学的通称。“因明学”是“考定正邪、研核真伪”(大唐玄奘法师语)之学,即是一门有关推理、论证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学科。“藏传”二字表明其不同他传的特色。藏传因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体系的庞杂性,一是它的论证的烦琐  相似文献   

13.
周叔迦的因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三本书中:《因明新例》将因明中的概念等用新的、较为贴近当时人们生活的例子代替原本的宗教意味浓厚的例子;《因明入正理论释》在阐释《入论》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明学表解》将其分析因明理论时用到的图表集中阐述,采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因明中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论新因明的宗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改造新因明过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逻辑学的划分规则,对新因明(商羯罗主)的宗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把世间相违和自语相违一起并入现、比量相违,删减了自教相违和相符极成,把新因明的九个宗过简化成五个。  相似文献   

15.
[摘要]唐代玄奘法师随顺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传统,将佛教的逻辑学、知识论和辩论术学说统称为“因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应使用“中国因明”来统称主要在中国汉、藏两地得到保存和发展的佛教逻辑学-知识论传统。“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是指从1896年至今这一百多年中在中国发生的对于因明的研究。对于百年因明研究的研究,不是外在于百年因明研究本身的另一项课题,而是我国的因明研究在经历了长期发展以后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学界的总结和回顾,还未全面实现自觉的总结与反思,未能在反思中彻底扭转以往“据西释中”的研究模式。唯有将百年因明研究的总结视为因明研究本身的事情,才能真正从内行的角度作出评判与鉴别、总结与反思、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摘要]“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对印度因明两座高峰和汉传因明的正确认识为出发点,以面向未来的态度来总结过去,旨在于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中国因明的独特价值。本课题由五大专题构成:(1)百年因明研究的概述:以汉传对陈那新因明的正确解读为据,评析百年研究的功过得失;(2)百年因明的文献研究:总结百年来的文献研究,促成学界对梵汉藏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充分认识;(3)百年藏传因明研究:总结藏传因明百年的历史进程,说明未来应在汉、藏因明的比较中弘扬藏传因明;(4)百年量论研究——以港、台学界为核心的考察:梳理百年量论研究,特别是港、台近来的研究,指出未来的中国量论研究要以因明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指导;(5)因明研究——国际与中国的对话:总结百年来对国外研究的译介工作,及其对我国正反两面的影响,探讨我国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因明研究在玄奘的传译和倡导下曾盛极一时,奘门大德依据玄奘口义写下了大量因明文疏,为汉传因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嗣后唐代的因明研究随着慈恩宗的衰落而式微,唐代诸疏亦散佚几尽.然封存于敦煌石室的文轨与净眼等所撰因明论疏的写卷则在洞中安然度过千年,直至20世纪初才被发现,后被斯坦因和伯希和收走,现藏于英国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本文对敦煌出土的七种因明写卷一一作了简介,并分析了敦煌因明写卷出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燕山大学、中山大学逻辑认知科学研究所、杭州佛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杭州顺利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蒙古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的因明知名专家及佛教界人士11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收到论文81篇,其中燕山大学提交27篇,占会议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燕大师生提交的论文,涉及了多个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对因明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受到与会因明专家的肯定。燕山大学逻辑学专业2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