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析当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动机理想化、交往圈子生活化和交往行为技巧化三个方面.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其心理上的影响要比男生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自我同一性是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的一种统一感。同一性是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他观自我和环境知觉之间一致性关系的体现。对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他观自我的评价低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4.
车力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1-162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对人的身心状态及行为模式具有重要影响.与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呈正相关.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时期,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探寻自我效能与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可帮助女大学生减少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其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矛盾心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存在深刻的矛盾,自尊自强与自卑依赖交织,渴望成功与害怕风险互相矛盾,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发生碰撞,平等追求与现实反差产生背离,成功期盼屈服于社会认同以及可能引起的生活失败。高校心理咨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沟通、社交属性、平台架构的移动应用软件,为微课的推广和普及构建了新的平台和应用方式。为了挖掘微信的教学价值,使其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撑,调查大学生利用微信学习的现状,提出用微信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微课,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平台结构做了介绍,最后通过平台推送微课应用实例,验证了本平台的实用性,希望为更好地实现微课的推广与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孙道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积极展开了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然而,现行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多以学校、社会为主体,缺乏以女大学生自身为视角的考察。本文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按照准创业期不同时段的侧重点,为女大学生的自我开发提供一条的连贯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大学生做为一特殊群体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存在着各种心理困惑,在分析了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成才问题上的困惑基础上,提出了女大学生走出困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包海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97-100
为探讨师范专业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成就归因与学业自我设限的关系,文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论述了新媒体广泛应用条件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具体包括信息的海量平行输入导致的地位实质平等,学生习惯的“愤青式调侃”表达方式,新媒体熟人社区的形成.本文在梳理特点的基础上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注重人格平等条件下的信息供给、按照表达逻辑的信息输入和建立教育主体深入新媒体熟人社区制度. 相似文献
12.
微信社交依赖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为大学生提供社交便利,也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为探讨微信社交依赖和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从场内社交焦虑和场外社交焦虑两个维度衡量大学生社交焦虑,从社交效能感、社交负功能认知和社交依赖行为衡量微信社交依赖.以首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微信社交依赖和期待型社交焦虑、比较型社交焦虑、发展型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微信社交依赖通过影响场域内社交焦虑,进而影响场域外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3.
熊万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78-83
本文以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分析了人际媒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力度和方式。初步探讨了人际媒介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养成过程中的功能反差:它越来越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不妨碍它依然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媒介。在此基础上观察到校内外人际交往对于政治认同的不同影响,并指出人格化的人际媒介在各种人际交往形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一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45-47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要注意“五种意识”教育,即与老师交往的敬重意识;与同学交往的宽容意识;与父母交往的感恩意识;与社会交往的择善与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信任是研究大学校园内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大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时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和亲密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信任关系对大学生来说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分析,同时辅以对人际信任概念的梳理,从而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冯宗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7-59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邓日昌编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抽样调查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生500人。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况及差异。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162-165
为了解女大学生生命智慧现状及其对挫折感的影响,采用"生命智慧问卷"和"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1 39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生命智慧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学习智慧水平最低、技能智慧水平最高;2)女大学本科生生命智慧总体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3)女大学生生命智慧各因子与挫折感各因子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震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79-81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比重逐年增多。这一特殊群体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和个人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交往中的主要心理表现,判断其人格指向,从而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找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晓红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 ,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 ,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人际交往的知识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 ,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