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形成区域大合作,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新平台。随着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深做实,语言产业在赋能其他产业发展、创造经济产值、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家话语权及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河南省必须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联通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三大核心模块的语言消费需求情况,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语言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充分把握现实需求,制定与此相关的语言政策,发挥语言教育的最大功能,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多层次、多渠道的语言服务工作,保障"五通"的实现。语言政策的制定受多种条件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全球化浪潮、新语言观和语言需求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影响语言政策制定的主要动力,是我国制定语言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语言政策动力系统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确立语言政策问题和目标,审慎进行语言规划和政策文本的构建,助力"一带一路"中国际通用语言、区域通用语言、关键语言、小语种语言的储备和专门语言服务人才的培育,从而真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需求也随之增多。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语言的顺利沟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先导。如何满足该地区在"一带一路"新时期的语言需求,提升当地语言能力,语言服务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区域语言服务为研究视角,解析并拓展了语言服务的时代内涵;分析了丝路经济带核心区语言服务的特点;阐明了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服务的紧迫性、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探讨了该地区实施语言服务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沿线有大约65个国家,53种官方语言,语言使用情况复杂.沿线国家重视语言问题,注重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大多在宪法中都有与语言相关的条款.大多数沿线国家都比较关注宏观层面的语言规划,通过显性的语言政策处理主体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相互关系及其使用.沿线国家语言使用及语言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文章也提出一些思考,以期为我国制定和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河北省对外开放迎来崭新篇章,这对河北省语言服务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人才需求端分析出发,调查了河北省不同类别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对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手段,以期给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国际语言生活状况及国际语言规划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深入系统的研究尚少。通过对近年来的国际语言生活状况进行监测及多维度系统分析,进而从语言战略视角探索国际语言规划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必然要求。该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方面将促进语言战略理论研究的延伸及语言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科学发挥语言在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经济、传承文化、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共产品在稳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维持其正常运转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顺应时势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中国对自身能力及国家利益综合考量后作出的慎重决定,反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将面临诸如美国的战略考量、深入安全高风险地带、域内国家认同不足及经贸难题众多等问题的挑战,深入分析供给挑战并及时提出相应对策是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国际化离不开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支持。基于语言服务战略视角,从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求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制定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规划、构建多语言服务体系、培养语言服务志愿者、促进城市语言服务规范化,成为我国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的语言研究一派繁荣、方兴未艾,从语言政策、课题立项、学术交流、平台建设、论著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察来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研究在十年间呈现出任务明确、多方合力,学术平台越来越多、交流日趋频繁,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拓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态势,推动了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区域国别语言政策研究,促进了国际中文教育与非通用语教育发展,助推了语言研究方法创新,为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研究需覆盖更多区域和国家,加强实证研究和语言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的陆上、海上国际经济走廊,需要法治思想理念下的法律服务护航。"一带一路"建设为法律服务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行,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法律、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实施方面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地构建防患于未然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纠纷及时解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的法律服务合作机制,以健全完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族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迁移的概念和迁移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而讨论和评述了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研究,最后探讨了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