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监护是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长期以来,监护设备受到体积、功耗和便捷性等因素制约,使用环境受限。随着智能移动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可穿戴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移动终端为可移动健康监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围绕可穿戴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健康监护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各类终端的系统架构、性能和应用对象来归纳总结其优势与不足,并讨论了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功耗管理是可穿戴计算系统低功耗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可穿戴计算机动态电源管理方法,通过自适应的优化功耗切换时间,在基本保证系统实时性能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减小系统各模块的平均功耗,延长系统的工作时间。仿真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工业应用是可穿戴计算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总结了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各种典型的工业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包括可穿戴性和可用性、可穿戴人机交互以及软件体系结构和支撑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介绍了面向可穿戴计算工业应用的创新车间信息环境模式——知晓车间,以及可穿戴现场作业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Twiddler和HMD是可穿戴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点击绩效直接影响可穿戴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该文根据费兹原理进行点击测试,得到了大量实验数据,建立了Twiddler-HMD方式下点击绩效模型。模型表明Twiddler的操控比较困难。基于Twiddler的点击绩效模型,对信息量与平均点击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图标尺寸宽度与界面宽度的比值在1/15左右时比较适合于Twiddler-HMD方式下的点击操作。  相似文献   

5.
6.
7.
在纳粹主义终结和巴黎革命风暴失败后的西方社会,人们从对城邦历史的虚幻想象中回到世俗社会。正是在人类终结城邦想象而进入世俗生活的过程中,在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日趋模糊的过程中,在世俗生活走向审美化过程中,作为现代思想史上重要范畴之一的“审美”,在经历了现代艺术的构成性原则———美的形式、天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场、艺术家的职业伦理、人类生存的普遍性伦理等发展阶段后,最终真正成为世俗生活中的个体生存伦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先驱,蔡元培把美育教育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推进动力与高级形态,而美育其实又植根于身体教育。以个体生命的身心健康保持为教育进程的出发点,蔡氏赋予了体育运动以修身畅神与息心、社群交往与融合以及人类精神意志的形体刻画等媒介化表征功能。均衡化的身体教育和际群之间互动性的运动参与,生成了以身心协调中和为内涵的形象审美媒介,以及通过身体在场而促进际群身份沟通的情感融合媒介,而竞技体育则凸显了人类身体在展现人文荣誉、生命智慧以及意志品格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书写媒介。  相似文献   

9.
《可食的女人》中女性人物的外貌、服饰、繁衍、性爱甚至所吃的食物都是由男性控制和决定的。女性丧失了有声的话语权,处于他者的位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无声的战场,既受到男性的主宰和控制,又是女性反抗男权制的有力武器。《可食的女人》中女性身体和男权制度的关系体现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妇女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女性需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反抗男权社会,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从而确立女性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时尚的逻辑。时尚通过消费物的抽象符号化,遵循诱惑原则,对人的身体形成一种强势的规训。这种状况最终必将导致客体对于主体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不同的媒介系统与身体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传播与身体不同的关系又构建出不同的媒介系统,作为主体的身体自始至终影响着媒介的技术、形态以及传播方式,身体及其功能在传播中的体现决定了媒介的特质与内涵;同时,媒介的发展又反作用于身体,形成了特殊的媒介身体文化。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的《物体系》以物、符号及身体三个关键词共同建构他的原初思想语境。"物"通过符号学为中介幻化为物体系内的符号,意图消解马克思"物"的使用价值;"符号"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不断被编码交织成为符号之网,价值在符号体系的差异化运作中展现,试图解构马克思"物"的价值;"身体"为精神分析学编码心理,于是"身体"成为资本开发符号消费场域的中心。鲍德里亚《物体系》中的物被符号中介虚化为同质代码,符号成为资本的统治工具建构身体的无意识消费意象,使身体成为消费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14.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 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 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 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可拓学理论研究纺织企业设备分级管理的新方法,建立了纺织企业设备重要程度的可拓物元模型,研究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判定方法,并以某纺织企业一生产线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纺织企业设备分级管理及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30年代,随着民族救亡思潮的勃兴,女性“健而美”的身体塑造成为时代进步思想的重要诉求。《女子月刊》呼应时代思潮,号召女性强健体魄,以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针对“摩登女性”的华而不实,刊物用职业女性的概念为“新女性”重新赋形,意指女性的人格独立与经济独立。严峻的民族危机和左翼力量的加入强化了《女子月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革命女性作为民族危亡时代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范型,以新的形象进入《女子月刊》的召唤视野。女性形象在“时代新女性”的结构链上,体现出与时代主潮相呼应的进步逻辑。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当代戏剧从未停止在媒介融合中的重塑尝试。依靠剧场承载并达成观演关系的传统线下戏剧,在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二次创作生成“线上戏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线上戏剧模糊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界限,使身体不再成为制约空间置换的绝对性因素。在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多元化屏幕的再媒介化呈现过程中,“虚拟观演”作为现实时空平行空间的真实存在,在通过再媒介化手段拓展传统戏剧边界、拯救日益式微的戏剧产业、推动戏剧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同时,亦启迪着未来戏剧的发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分析研究线下戏剧到线上戏剧中戏剧“场”的嬗变,可重新认识戏剧在观演场地、观演在场性及观演审美场域的继承与再媒介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