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我国2000-2011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的全国平均数据,采用梯次回归法得到了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变化曲线,同时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深度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得出收入差异是制约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还有多方面原因,如传统的节俭观念、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信贷不发达等,同时针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三农问题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启动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较低、消费倾向偏冷、生活消费结构存在优化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指出了影响当前农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计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值,比较分析了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要重点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政府要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行为变迁与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体制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时期,居民的消费结构单一,消费倾向高,消费水平低。"双轨制"时期,消费者选择权逐步增强,市场配置消费品逐渐得到认同,跨时预算消费日益增强。在"买方市场"下,消费行为的特征是理性化、主权化、收入与消费倾向的非对称性等。当前,我国应采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以及改善商品结构等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政府依据"消费率偏低"观点及其相应的建议推出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无效性表明我国消费率问题的实质很可能不是"高低"的问题。我国消费率处于低位并不断创造历史新低是其长期波动、持续下降的结果,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值得研究和关注。对我国消费率整体结构、人均结构、效应结构及影响因子的分解分析,可以得出其波动、持续下降的不同层次的动因。据此,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企业技术升级、提高就业稳定性和鼓励创新等政策措施来抑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下滑;通过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体制改革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来抑制居民人均消费倾向下滑。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构建了一个包括人口和收入在内的多变量模型,具体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并利用1978-2011年的收入和消 费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人口比重和城乡人均收入比两个衡量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对总消费的贡献。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对总消费水平的影响明显超过农村;随着城乡收入比的扩大,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都能够促进总消费。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同时也超越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我们通过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建立农业生产性补贴和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到农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安全消费、幸福消费,实现潜在消费需求向真实消费需求转化,实现潜在消费意愿向有效消费需求转化的幸福消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年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较为强烈;在八大基本消费品中,住房、食品和医保占比较重;消费水平偏低,消费潜能得不到释放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太低.政府应努力扩大农村居民就业,增加其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阔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是缓解产能过剩,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而农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又成为了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前提.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却出现了农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和储蓄率上升.分析发现,农民持久性收入比重下降和未来较大不确定预期是造成农民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从而,有所侧重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养老、医疗、教育培训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扩大农民消费的长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停 《南都学坛》2010,30(2):123-126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受危机影响,当出口需求受挫时,要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及时拉动国内需求以填补需求缺口,如今已成为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政界的共识。拉动消费需求不仅是刺激经济的必要手段,还具有关注民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消费需求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仍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目前经济背景下拉动消费需求不仅是可能的,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积极倡导新型消费观,努力改善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鼓励企业成立相对独立的工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展开活动;缩小城乡、地区、行业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培育新的消费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消费信心,才能更好地拉动消费,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地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中国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及各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最高;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信息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和农村作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地域,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首先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2003-2012年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差异;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社会保障支出、人口抚养比等因素的关联性;最后借助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了吉林省2013-2016年的城乡生活消费支出差额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吉林省农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农村消费行为进行的研究发现:农地经营和外出务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低收入是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流动性约束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倾向;人情往来消费超出了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孩子成为家庭的消费重心;赌博成为冬闲期的主要娱乐项目;需求偏好具有质优价廉的特征;邻里间的口碑传播成为消费的主要依据。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在农地流转、社会保障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对农村消费给予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我国内部需求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弱增长以及国内居民保守消费;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进一步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即收入水平直接制约消费水平;物价水平持续偏高,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萎缩的外部性因素;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因此,要积极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消费结构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消费机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率过慢、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低且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以及农村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等方面。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的因素很多,但最终都可归结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的主要对策,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通过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模式、增加消费品有效供给、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途径,提高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6.
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经济学有关消费理论的论述及对我国目前居民消费状况分析,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未必造成社会消费倾向递减、社会总消费水平下降,"劫富济贫"对增加消费需求没有显著帮助。指出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总收入水平低;要使消费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势头,必须扎扎实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使普通群众生活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005—2011年广东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的收入和消费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阶层结构和平均消费倾向。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出现变化,高收入户收入比重略有下降,但是整体稳定;第二,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总消费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平均消费倾向最低的高收入户(城镇为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第三,决定收入分配调节对总体平均消费倾向影响的因素,不是各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而是各阶层收入效应下的平均消费倾向,只要收入效应下的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等级上升而递减,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分配地位,就会提高总体平均消费倾向;第四,城镇居民中等收入户的消费倾向是最强烈的,因此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对总体平均消费倾向提升作用明显;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深入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核算方式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不明确,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救助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了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优化核算方式,规范征用程序;明确产权主体,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维护基本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济"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与增进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有序、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搬进城里的牧民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他们的收入能有保障吗?牧民的心理平衡吗?牧区城镇化的速度是否过快?城镇化是否意味着畜牧业经济的最终衰落?牧民不放牧了,没有牧场了,传统文化如何延续?在牧区推行农耕模式和城镇化是否有悖当地生态环境?以游牧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个案,以牧区城镇化为议题,论述了牧区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对牧区城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