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坐落在古城保定的莲池书院,是清代直隶省的省会书院和最高学府。晚清时期,张裕钊、吴汝纶曾先后担任院长,他们传播和发展桐城派古文,接收外国留学生,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书写了直隶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改书院为学堂和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型书院并列为晚清书院改革的三个方案之一。虽然历史的现实是改制取代改造、新创,书院被强令改为学堂乃至学校,但我们仍然主张要慎言书院改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为它更多的是晚清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无奈的政治选择,未必定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点与起点,但由于改书院很快变成废书院,不仅1600余所改成学堂的书院在历史的虚无中被稀释幻化,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使得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从此就沿着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西化的方向奔跑,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与几乎连续不断的否定和革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最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晚清巴蜀地区地理封闭,传统蜀学凋零,同时新学不昌,薛焕等人请建新书院。光绪元年,尊经书院招生开学。从成立到改制,尊经书院只存在二十七年,而在此期间,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成为蜀中文化教育的楷模。传统蜀学不仅得到继承,更与湘学交汇,有新的发展。同时,在晚清内忧外患之际,新学传入蜀地,尊经学子们以尊经书院为基地将新学广泛传播,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而后尊经书院改制成学堂,也促进巴蜀地区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闿运受聘出任尊经书院山长,是影响四川近代学术教育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常被史家所忽略.其实此事的背景经过,当事人的初衷打算,以及其中的变幻曲折,牵涉甚广、异常复杂.从具体微观的研究角度搜寻线索,探讨王闿运受聘尊经书院的历史真相,可补前史之阙.  相似文献   

7.
即墨郑杲是晚清胶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生平可分为即墨苦读、为官京城、回乡丁忧三个阶段。通过勤学苦读,郑杲光绪六年中进士,任职刑部。除了回乡丁忧三年,被好友孙葆田举荐任泺源书院主讲外,郑杲一直在京为官。尽管数次越职言事,然终以学术为务,而未深涉政治,所交如柯劭忞、马其昶、宋书升等,亦皆为学者、文人。郑杲拙于生计,年收入约白银500两,生活相对清贫。除了学术造诣和人物品格外,《清史稿》《清儒学案》的编纂体例、与撰稿者及主持者的亲密关系,是郑杲在两书中被凸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瀛山书院源于北宋詹氏书堂,至南宋詹仪之以理学名世,遂有朱熹往来辨析大学之旨,朱子学说成为书院学统。隆庆二年,王畿门人周恪任遂安县令,复建瀛山书院,倡导阳明心学。王畿、钱德洪分别撰写《瀛山书院记》与《瀛山三贤祠记》,以朱子晚年定论为突破口意在促使书院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万历七年,张居正禁毁阳明讲学书院,瀛山书院终以朱子过化之地免于劫难,开启了由王返朱步伐。清前期,王学趋于黯淡,朱子理学再兴,瀛山书院逐步展开尊朱辟王实践。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刻瀛山书院志》即未收王畿记文,钱德洪记文也被刻意删改。明清之际的学术嬗变同时波及当地士人,地方志也对钱、王记文加以删减、批判。  相似文献   

10.
戏班是戏剧活动的组织载体,也是戏剧传播的载体。以娱乐市民为主且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戏班的大量出现,是剧种走向成熟以及剧业兴盛的重要标志。晚清民国福州戏剧演出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表现出剧种繁多、专业戏班增多,商业化演剧日渐兴盛等特征。专业戏班的大量出现,刺激演剧商业化,加剧了剧种之间、戏班之间的竞争,由此出现了因戏班之组织模式、经营方式乃至演员技艺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1.
吉林崇文书院的创办是清末吉林教育史上的大事,可以视为北华大学的前身。利用方志、奏折、档案等史料,对崇文书院的创办年代、经费来源、管理制度、停办原因等方面进行说明,揭示了崇文书院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著名词人薛琼一生随夫隐逸于无锡东乡的鹅湖镇。其诗词典雅,幽美,大量描写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赞美,然而流存的薛琼的资料甚少,只能通过其家人的部分记录来研究薛琼。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太学作为官办的最高教育机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为了促进儒学的传播,以及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而创建的。为了确保太学能够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两汉国家不仅确立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更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其加以规制。汉代太学管理体制的确立,不仅使太学直接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同时也促进了太学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薛福成家族(即无锡城西薛氏家族)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入清以来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读书明理、百业皆本;家族教育、男女兼重;崇尚实学、经世致用;顺应时代、积极转型等。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动也颇有活力,体现在教育价值与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薛福成家族文化的这些特色正是该家族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改良革新运动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传统的先秦诸子学说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容低估。不但清末子学兴起对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应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子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学术渊源诸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行癸卯学制,创建了纵有阶段、横有类别、独立设置的近代中国师范教育体系,构建了中国师范教育相对完整的框架与基本格局。为吸引、鼓励人们学习师范、乐于从教,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清末实行师范毕业生效力义务与奖励相结合政策。清政府先后多次派人赴日本考察教育,大规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聘请日本教习来华任教,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使近代早期师范教育具有仿日性质。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摆脱内外交困的状况,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官僚机构的改革,由于清朝统治者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其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用都紧紧围绕着加固皇权进行,改革未触及实质,失败势所必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期,老学的发展由此也发生了变化,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结合的角度,王安石、司马光、范应元、董思靖、张伯端等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对流传至今的宋代《老子》注本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文本诠释的角度来看,宋人解《老子》重视义理,并开以道教内丹解《老子》之新风;从思想的层面看,宋代老学重视心性之学的阐发,儒家注重阐发道德性命之学,道教注重发挥内丹心性理论,佛教则重在明心见性,同时宋代老学也反映出儒、道、释思想的互相包容与深度融合;宋代老学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和突出的思想创造性成为宋代老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其对理学的影响以及于道教义理建构上的贡献是其中两个突出的方面,可见当时的思想界在不同思想之间彼此激发所呈现出来的蓬勃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情"字,贯穿和困惑着中唐女诗人薛涛的一生,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以及一场又一场空白的等候,雪泥鸿爪,都在她的诗中留下了美丽而忧伤的印痕,从而也使她的诗散发着芬芳的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史学界正在进行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筹划创立全民族的中国史学史.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是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清代回族学者的史学成就,需要了解学界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便高屋建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