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动的理论,将洛克式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卢梭式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相结合,诠释了"话语民主"理论,力图克服自由与民主的冲突。这种第三种民主模式——程序主义民主实现了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模式的双重超越;尽管其诠释存在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被质疑其可操作性但其建设性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由"精英"走向"个人"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女作家们用个人经验消解男权话语权威,用日常生活反抗大叙述,开辟了女性写作的一扇新窗。但随着市场化及对个人经验反复叙述的限制,其不可避免地从飞升走向徘徊。  相似文献   

3.
民意是民主治理的中心问题,良好的民主治理需要恰当的民意处理技术。作为民主政治的不同实现形态,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都是民主治理的技术,是基于民意的公共决策机制。在民意信息的形式以及信息处理的结构、过程及其结果等方面,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而这也决定了两者不同的效率优势、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其中,选举民主是以选票为中心的信息过程,高度简化的选票信息量很小,标准化和可操作性程度很高,便于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在形成众意方面具有效率优势。协商民主是以话语为中心的信息交互过程,话语信息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形成共识性决策,趋近于公意的目标,但也意味着巨大的信息处理成本和严格的规模限度。  相似文献   

4.
女性网络文学受到女性主义全球化和主流文学个人化创作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征。它是创作主体挣脱社会主流意识统辖而返回文学本体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当代文学发展进步的成就之一。正确理解、区分女性网络文学个人化以及帮助、引导其健康发展,是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后官僚制”时代,人类一直寻求破解“铁的牢笼”之困局.在诸多尝试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别具风格.公共行政理论挟持后现代哲学的“解构”锐气,承接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建构独特的民主行政“图象”.后现代民主行政图象的理论设计基于“公共能量场”中的“话语游戏”,为实现“一些人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后现代民主行政图象试图回归“公共性”、回归“个体主体性”,回归“现场”在场,以此解构“理性官僚制”民主图式,确合乎“人类解放”理想,但如果就此说,民主就在公共行政中实现了,恐怕也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6.
凭借风靡全球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洗礼,西方发达民主国家在普世性的政治修辞中谋取了强势的话语霸权,显然,这一局面的形成与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等所积极推动的民主输出不无关系。通过在输出过程中对民主的语言学美容和包装,欧美发达民主国家向后发民主国家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话语规训与灌输。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所反映的深层文化机理,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民主的亲缘关系对全球民主版图的扩张和影响。然而,以无视现实的浪漫主义态度鼓吹自由主义民主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论断显然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西方民主并未像其宣称的那样已经获得了毋庸置疑的话语霸权,近年来,全球民主化进程中所发生的诸多民主衰退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熊彼特从西方民主实践的现实出发,结合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古典民主理论展开全面的批判,并提出了符合西方民主实践现实的民主理论,即精英民主理论。在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体系中,民主被视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一种政治家通过竞争的途径获得领导权的过程。这种对民主的全新解读,有其局限性,但对后来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多数"天生不可分离,民主之所以能够实现是依赖于多数决定;离开多数决定原则,则任何一项决议都不可能形成。但多数决定意味着牺牲"少数",且"保护少数"亦难以达到民主。因此,多数决定原则必须回归"公意",即"多数"决定之可行乃是因其对"公意"判断的准确性得到人民(包括"少数")的认同;"少数"与"多数"的形成并不是利益对抗的结果,而是因对"公意"判断的分歧所致。这就决定了民主的"多数"代表的是共同利益而非"多数"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民主才不至于沦落为"多数"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实现“文学一体化”即文学高度规范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出现主流文艺思潮和借助政治力量构成了权力话语。自 2 0世纪 2 0年代末以来中国新文学逐步实现了一体化的历史过程。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一体化局面逐渐瓦解 ,个人化写作成为潮流。作家的个人化写作相对于文学一体化局面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也存在某些值得注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喧哗的市场文化语境中“个人化写作”是一道鲜活景观。它呈示了当今时代对文学内在品质、个体言说的正视与宽容 ,也是个体生命的深度释放给予写作主体及文学的馈赠。在高扬个性的主体价值的同时 ,建立起其与历史、现实的紧密关联 ,重建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 ,是新世纪文学所须思考和拥有的一个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研究着眼点,介绍了它的概念、功能与价值,分析了在IC服务模式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图书馆要利用新技术发展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已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传统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加入用户心理需求的研究,对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加以培养和引导,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将使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更加完整、科学和有针对性。这种充分考虑用户心理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引导用户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参与用户信息需求方案的制定、针对用户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信息服务以及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解决与用户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对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科研水平、提升办学品位和社会地位都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决定了其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强化信息服务理念、强力开发网络应用技术、实施信息化时代知识管理、提高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建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区自治中存在着诸如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新生自治组织发展阻力重重、居民民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不足、社区自治的制度环境和硬件设施尚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发挥党政机关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社区自治障碍,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自治组织,培育社区中介组织,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加强职业化、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虚拟Living Library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分析传统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如学科馆员与读者沟通交流不足,单向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读者个性需求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虚拟living li-brary的个性化学科信息服务模式,如基于IM技术的虚拟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借阅模式,基于SNS技术的虚拟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社区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信息的贫困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调研,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方式,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推广性的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进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信息服务业划分的基础上,比较了香港和北京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互补性特点,指出整合两地优势,共同发展信息服务业是一条促进信息化的行之有效的捷径,并提出了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通过对Agent技术含义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形式以及在Agent技术下的各种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模式,详细分析了基于Agent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彰显,图书馆资料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国内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图书馆,已经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的平台.本文从图书馆资料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含义、特点,加强图书馆资料信息个性化服务的途径两个角度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是充分开发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体制内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初步呈现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但受理论准备不充分、动力不足、互动平台较少,以及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互动,仍存在层次较低、范围有限、发展不均衡、制度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