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消费基本比较健康,但是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存在攀比性、炫耀性、奢侈性以及超前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这些不良消费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更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原因基本上由西方思潮、家庭消费观、学校教育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影响几个主要因素。基于大学生消费特点以及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遵循着低碳经济和生态消费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娟  陈紫玉 《公关世界》2022,(19):76-78
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冲动消费、攀比消费和盲目跟风消费这类不健康的消费思想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威胁,造成这类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主体思想发生偏差。面对部分大学生存在问题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需要消费者自身以及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需要观,平衡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地位,阻止其不正确行为的继续发展,从而构建文明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郭小磊  徐玉芳  李俊芝 《职业》2014,(36):68-69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在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及消费心理的问卷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存在攀比、盲目、从众等不良消费心理。故从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等角度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及大众传媒示范等的综合效应之下,青少年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新的特征和趋势:消费结构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心理从使用价值走向符号价值,网络消费成为消费的重要方式,不同群体青少年的消费观趋同。为了引导青少年的理性消费行为和习惯,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提升消费教育意识,创新消费教育形式,促进消费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背景下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蔓延.人们已有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断地经受着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对消费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不利影响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对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所引发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畸形消费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使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群体的一个特殊部分,其消费观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和攀比化3个基本特征,并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以及消费心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经济因素、传媒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重视"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建立和完善规范社会消费环境、强化学校的消费观教育、加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鼓励和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四位一体"的消费观教育体系,是考量"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成于西方社会的符号消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走进了中国的大学校园,并迅速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种种盲目追求符号象征意义的消费方式使大学生陷入了消费主义的价值误区,并带来了种种危害,对此我们要加以教育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由商品和价格引导的社会,都无一例外地难以避免物欲横流和消费主义之痛.滥觞于欧美的"消费主义"一词,本来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极度商业化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经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也即在追求使用价值的消费之后,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层面.正是这后一种意义创造并依托的符号体系,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编码规则,构筑起商品消费的"符号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需求范畴.由是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转变成对人的欲望本身的消费,成为对欲望构想的虚幻的满足和无止境的物质补偿.它不仅是今天消费主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特征之一,而且也是理解现代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关键词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消费主义把对物质的过度占有和无限消费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一迷雾模糊了人们的价值观。而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新兴媒体的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等诸多原因使得消费主义思潮波及高校,从而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稀释了社会价值观,冲击了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新时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整合社会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借助网络传播优势,提高社会聚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自觉抵制消费主义荼毒。  相似文献   

11.
350.19亿,11月11日晚12点,浙江杭州西溪旁的淘宝城内,伴随着阿里巴巴员工的倒数声音,“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当天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的交易额最终定格在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12.
消费异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被控制的、源于虚假需要的消费,表现为物质消费的过度和意义消费的错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幅推进,青年学生已经逐步成为当代社会消费的主体,且消费异化倾向初露峥嵘。因此,厘清消费异化的脉络,利用其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由商品和价格引导的社会,都无一例外地难以避免物欲横流和消费主义之痛。滥觞于欧美的消费主义一词,本来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极度商业化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经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也即在追求使用价值的消费之后,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层面。正是这后一种意义创造并依托的符号体系,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编码规则,构筑起商品消费的“符号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需求范畴。由是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转变成对人的欲望本身的消费,成为对欲望构想的虚幻的满足和无止境的物…  相似文献   

14.
基于4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通过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知晓度—观点知晓度—观点认同度"三维分析模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情况如下: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显著高于对社会思潮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依然十分巩固;在社会思潮的"概念知晓度"和"观点知晓度"方面,影响较大的为"消费主义、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多边主义";就"观点认同度"而言,排在前三位的社会思潮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不同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阵地的建设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当今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繁多的商品种类以及低廉的价格而深受大众欢迎,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及。本文以衡水学院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研究大学生对待网络购物的态度在网络购物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提高大学生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网购受骗情况,避免不必要消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语境下,"穷游"青年以抵抗的行为风格构建起自身的亚文化意义。他们在具体的"穷游"消费实践中,以"穷"之名对抗消费社会物的极大丰盛,以时间的可能性对抗大众休闲的悲剧,并用技术工具的符号意义实现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穷游"青年的这些行为表现,折射出了以消费方式确立的身份区隔的本质,技术工具理性带来亚文化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商业逻辑消费对亚文化独特风格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给大学生消费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过往研究通常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金融监管的不严,其实,消费主义在中国的蔓延容易导致青年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消费欲望的日益膨胀才是导致贷款消费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网络贷款平台的出现只不过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消费主义幻想提供了手段。因此,必须改变过于注重对青年进行合格"生产者"教育的传统模式,强化合格"消费者"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河南两地5所高校的1131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大二学生、城镇大学生为网购成瘾倾向的易发群体,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以易发群体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从而切实做好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干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属于依赖性消费,但他们的消费行为又是复杂多样的.存在着消费总额过高、浪费现象严重、感性消费较强、追求消费虚荣、攀比消费档次等问题,这是由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通过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加强生活指导,组织勤工助学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现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粉丝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果粉"在消费价值观上表现为人物崇拜、科技时尚追求以及身份象征。"米粉"在消费价值观上多表现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原则、"抢"来的成就感以及支持国货的内在动力。"果粉"与"米粉"间的相互漫骂和攻击折射出青年在消费价值观上的共同特点:对流行文化的跟风式消费、消费上的虚荣与攀比以及对时尚、文化和审美要素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